《理想的国度: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干春松【文字版_PDF电子书_】
书名:理想的国度 作者:干春松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译者:无 出版日期:2023-5 页数:/ ISBN:9787220131196 |
7.2 豆瓣短评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专着。在古代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的概念,而传统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一直是主要的观念形态。在晚清时期,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独立的国家。本书介绍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意义以及发展历程,通过对近代中国主要的思想大家留下的浩瀚思想遗产资料进行爬梳,清晰地展现出作为概念的“国家”的发展与内涵,勾勒出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理想的国度”的蓝图。
作者简介:
干春松,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鉴湖学者。主要从事儒家思想、近现代哲学、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着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重回王道》《儒学近代转型》等。
目 录:
第一章 小康到大同的社会发展路径:
康有为的三世说和《大同书》 /001
一、三世说与康有为的历史哲学/004
二、“大同”世界,康有为的“历史终结”/033
三、《大同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046
四、余论:《大同书》与现代新儒学/054
第二章 理财观念与现代国家建构: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理财救国”论/062
一、中西历史的分叉点/063
二、国家观念与“理财救国”/067
第三章 如何从历史和信仰来理解国家和民族:
康有为与章太炎的分歧/074
一、引领和追随/074
二、教主与史家/089
三、革命与改良/107
四、余论:固执的敌对/124
第四章 民族主义与现代中国的政治秩序:
章太炎与严复围绕《社会通诠》的争论/129
一、汪精卫和胡汉民对《社会通诠》按语中“民族主义” 的评析/132
二、“总相”与“别相”:章太炎对《社会通诠》中宗法 社会与民族主义之关系的评论/138
三、立宪政治与追求富强:严复和章太炎对于国家与社会 秩序建构的歧见/150
第五章 国家与个体:
严复与中国近代自由观念的困境/162
一、严复的自由观/165
二、自由的条件/179
三、权威主义与严复的选择/184
第六章 保教非所以立国:
梁启超对儒家态度的转折/188
一、大变局中的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从《新民说》到 《欧游心影录》 /194
二、梁启超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整理/207
三、保教非所以尊孔:梁启超与孔教运动之分合/219
002 理想的国度: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
第七章 张謇的改革策/231
一、张謇与戊戌变法/232
二、《变法平议》:张謇的改革策/242
第八章 张謇的建国策/251
一、作为基本立场的“国家意识”/252
二、保土救国/255
三、余论/258
第九章 文明模式与现代性的反思:
杨度与章太炎、梁启超关于国家与民族的争论/261 一、《金铁主义说》之前杨度的国家和民族观/263
二、《金铁主义说》中的“民族”“国家”和“世界观”/268
三、政治革命:杨度与梁启超、章太炎关于立宪和国家的 争议/288
第十章 民族国家与国学:
作为国家认同与学科的“国学”/319
一、“国学”与国家认同的迁移/320
二、“国学”与“科学”“学科”/330
三、“国学热”和超越国学/338
第十一章 “国”之意象转移:
以章太炎、胡适和顾颉刚、傅斯年为主轴/341
一、章太炎和章门弟子的“国学”/343
二、胡适:从“整理国故”运动到《国学季刊》的发刊词/348
三、顾颉刚和傅斯年:被放弃的“国学”“国故”/355
第十二章 三民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意识的分合/360
一、导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传统/360
二、谁是革命者:后五四时期国民党意识形态的整合与文化 观的变迁/366
三、戴季陶与“纯正的三民主义”/374
四、新生活运动与蒋介石的三民主义儒家化/395
五、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共产主义:如何结合中国实际 进行理论创造的范型/408
附 录
儒学的历史与现代转化/419
004 理想的国度: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以《理想的国度: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一书为中心,从四个方面对干春松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首先,通过对国家观念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干春松在《理想的国度》中的研究价值。其次,分析了干春松对近代中国思想中国家观念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的深入探讨。然后,总结了干春松对国家观念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最后,结合干春松的研究成果,对本文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展望。
1、干春松的研究价值
干春松在《理想的国度》一书中对国家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国家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理论构建进行梳理,干春松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国家观念的新思考和新观点。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深化我们对国家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干春松的研究方法独特,思维深入,将国家观念与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框架。他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和近代着作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国家观念的内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干春松的研究成果丰硕,对于推动中国国家观念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且为国家观念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对干春松的研究成果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为推动国家观念的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2、国家观念的内涵和特点
干春松在《理想的国度》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近代中国思想中国家观念的内涵和特点。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国家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时代特征,其核心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他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和近代着作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国家观念的多元性和变异性,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
干春松指出,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传统社会中,国家观念主要体现为君主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结合,强调君主权力的合法性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在近代社会中,国家观念逐渐脱离传统框架,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特点,强调人民的主权和国家的自主权。
干春松的研究揭示了近代中国思想中国家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观念的内涵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3、干春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干春松在《理想的国度》一书中对国家观念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通过对国家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理论构建进行梳理,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干春松认为,国家观念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他通过对国家观念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国家观念的新思考和新观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干春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为推动中国国家观念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他的研究成果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国家观念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总结归纳与展望
干春松在《理想的国度》一书中对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国家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揭示了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的研究成果丰硕,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且为国家观念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干春松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国家观念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干春松的研究成果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为推动国家观念的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9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