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 萧冬连 (探路之役 下载) (《探路之役——1978-1992 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简介 Intro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萧冬连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关键词: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截图预览 Screenshot Preview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作者把握住了“探路”这条基本线索,清晰地勾勒了改革开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叙述了高层决策、思路规划、地方响应等过程联动,阐明了我们是如何随着改革进程一步一步地选择改革的下一个方向的。正如邓小平所云“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是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就像长征一开始并不打算要去陕北一样;不过,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规划得那么远,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才真正成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变成下一个东欧和苏联。另外,书里对赵有点忌讳,一会儿称职务,一会儿用姓名,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没能引用港中大出版的《赵文集》。今年刚好是个敏感时刻,可以理解作者规避风险的苦衷。
民主化的政治经济氛围,最后的经历过战争的元老,文革所彻底暴露出的旧有体制的弊病…本书提供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观点。我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平稳过渡,局部试验的改革智慧,关键抉择,坚定果断的领导智慧,防微杜渐,着眼未来的危机智慧。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作者主要以专题形式介绍经济改革,认为摸着石头过河胜于顶层设计,对政治方面则欲言又止,比如说华主席支持改革开放,做了许多贡献,但之后就再也未提及他了。作者还对竞升锦标赛提出批评,认为支持改革开放的地方官员并不是为了升迁而支持发展的,事实上推动经济发展的地方官员面临着与中央唱反调的政治危机,地方官员是出于对老百姓生活困难的愧疚才顶住压力走改革之路。江主席则是在南方谈话之前就有发展市场经济的想法。
作为经济学家主战场的改革开放前半程(1978-1992)研究,历史学长期是缺位的——而本书多少可算是一个弥补,对于此阶段内主要经济政策的形成有比较清晰的历史还原。但这种“还原”由于年代相距过紧,所涉人物过于敏感,又注定是不完整的。只能留待后世了吧。
老萧的第二本书,尤其赞同一个观点,在赵国书报审查的限度内,老萧对史料的驾驭、阐释比高华更纯熟
作者 Author
萧冬连
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着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61842.html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6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