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流行文化与道德恐慌:下等戏院到匪帮说唱,1830-1996》 – 约翰·斯普林霍尔(John Springhall)Youth, Popular Culture and Moral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 《青年、流行文化与道德恐慌:下等戏院到匪帮说唱,1830-1996》
- Youth, Popular Culture and Moral Panics: Penny Gaffs to Gangsta-Rap, 1830–1996
简介 Intro
《青年、流行文化与道德恐慌:下等戏院到匪帮说唱,1830-1996》<Youth, Popular Culture and Moral Panics: Penny Gaffs to Gangsta-Rap, 1830–1996>—— 约翰·斯普林霍尔(John Springhall)
本书是首部系统探讨“道德恐慌”的严肃学术着作,在国内外青年亚文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作者从社会史角度出发,提取英、美两国近两个世纪以来的大量事实与现象进行实例分析,系统探究欧美主流社会对流行文化所造成之社会负面影响及公众对这些影响之心理反应。
本书集中探讨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绵延不绝的所谓“道德恐慌”。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流行娱乐形式会突然激发起公众的关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认为它们与犯罪有关?作者将分析与评论置于青年流行文化的背景之下,从19世纪人们对于流行娱乐形式带给“下层阶级的孩子们”不良影响的焦虑中发掘其根源。纵观历史,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此类“道德恐慌”不断地在英国和美国被延续和重现。人们一直试图将社会和道德崩塌的责任转嫁于各种流行娱乐形式:下等戏院、“廉价惊险小说”、“一角钱小说”、黑帮电影、“恐怖”漫画、“恐怖录像”、电视暴力、“匪帮说唱”、电脑游戏。所有这些都成了“民间恶魔”,而“民间恶魔”就一定会引发犯罪。本书认为,所谓流行文化会引发青少年不良行为乃至犯罪的“道德恐慌”是缺乏充分根据的。
关键词:青年、流行文化与道德恐慌:下等戏院到匪帮说唱,1830-1996;
截图预览 Screenshot Preview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仅仅读了大众传媒恐慌这一部分。其中两点印象比较深,一是大众传媒被夸大的消极影响,充当了无力控制的社会挫折和社会全面崩盘的替罪羊,二是这种替罪羊式的控诉从精英知识分子蔓延至多元大众。
史料充足,观点微弱,简单的「因果」链容易被驳倒,同理可证「皮下注射」这一传播学毒药。作者在「道德恐慌」这一基础中心外应该强力击打的地方,还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情节剧的传播效应、哥特艺术在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异、浪漫主义与骑士精神与集群、教会青年组织与亚文化群体的关系、中产阶级的道德根源、冷战与麦卡锡主义等。总的来说,本书在具体案例上令我大开眼界但绝不至于惊讶,读毕我会带着更复杂的眼光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哈哈哈哈。
理论和历史脉络梳理很清楚,是个很不错的研究题目
本书对青少年文化的研究着作,选取的事例以及相关的史料的整理、引用相当严谨且广泛。作者相当尖锐地指出:“道德恐慌”在十八世纪以来生生不息,具有群体对立现象、时代特征以及代际效应,也通过论证大众文化产品并非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这一论点,有力地回击了中产阶级、精英阶层、道德利益集团对流行文化的无端诋毁和抵制。
作者 Author
约翰·斯普林霍尔(John Springhall)
英国北爱尔兰乌尔斯特大学(科勒雷恩)历史学荣休教授。主要从事近代英国史、英国青年史、帝国史研究。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53868.html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5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