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灵魂:革命、反美、神权政府,1979年后伊朗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奋斗》 – 劳拉‧席科尔(Laura Secor)Children of Paradise: The Struggle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 《伊朗的灵魂:革命、反美、神权政府,1979年后伊朗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奋斗》
- Children of Paradis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Iran
简介 Intro
<伊朗的灵魂:革命、反美、神权政府,1979年后伊朗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奋斗>(Children of Paradis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Iran)—— 劳拉‧席科尔(Laura Secor)
伊朗,曾经的波斯霸主、伊斯兰世界中心,
近年却被指控为宗教狂热、恐怖主义的温床。
1979年革命后,从世俗政府走向神权统治,从亲美走向反美,
近年更因核协议与势力扩张受国际关注,
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么,又真的想往哪里去?
1979年伊朗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一夕之间从亲美的世俗国家变身成西方国家眼中保守封闭、宗教狂热、恐怖主义的温床。有人说,这是美国刻意操弄的刻板印象,但为何伊朗国内却有许多不满的声音?本书作者亲访伊朗的知识份子与异议人士,重述伊朗革命后四十年的历史。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些宗教思想家、政治人物、文人、记者、社会运动份子和一般民众,用尽全力思索,不顾一切奋力与自身政府对抗,究竟是为了换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伊朗专家陈立樵(辅大历史系副教授)专文导读
◎崔进揆(中兴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专文介绍伊朗政治制度与美伊关系二十年
◎《我们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纽约时报》传奇书评人角谷美智子盛赞
◇伊朗如何从亲美到反美?
伊朗曾是中东最西化、亲美的国家,但在开放自由的表象背后,却是英美的政治干预与经济剥削,当伊朗人过着贫苦的生活。为了赶走外来势力、改变国家,1979年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巴勒维王朝,极度反美的领导人何梅尼上台。不久,发生了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使美国与伊朗正式决裂,伊朗就此走向国际孤立,经济封锁之路。
◇神的统治之下为何不是乐土?
1979年伊朗革命后,建立起现代世界罕见的神权国家。以伊斯兰教士为主的「法基赫」成为世俗政府背后的决策力量。在他们的主导下,一度男性必须蓄鬍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女性则都得戴上头巾,革命前的比基尼海滩已成遥远的过去。社会杜绝来自西方娱乐,年轻男女并肩而行就可能遭遇盘问。此外,1980年代起伊朗更多次投入战局,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让伊朗青年在伊拉克前线流乾了鲜血,经济也走向混乱局面。
◇天堂在哪里?
面对国际的孤立、经济的困境,有人认为伊朗若要晋身为已开发国家必须採纳西方价值,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与伊斯兰传统要求信众的克制,似乎又背道而驰。对政府的不满、该选择哪条路线前进,都是伊朗知识分子不断苦思的问题。虽然,他们自认「没有任何人试图推翻伊斯兰共和国」,但伊朗政府却以反美为武器对这些「异议分子」监视、盘查、拷问,或以通敌罪名入狱。而这些异议分子确实也受到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社会支持,外界以声援他们来打击伊朗政府。可以说,不论革命前或革命后,伊朗仍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
本书将以这些「异议分子」为主角,重看伊朗近40年的历史,深入了解伊朗人所追求的未来究竟是什么。这不只是他们的个人故事,更是一个国家及其人民努力寻求改变的过程。今日的伊朗也许不是个快乐的天堂,但那些为了国家努力的个人,却值得我们致以敬意。
关键词:伊朗的灵魂:革命、反美、神权政府,1979年后伊朗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奋斗;劳拉‧席科尔;
试读 Preview
试读 – 伊朗的灵魂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在最近的一年两年里,中国市面上出现了数十本质量参差不齐的伊朗历史书籍。对于伊朗伊斯兰之前,那几本书够了。这本书对于现在的伊朗有更好的视野,从不安于伊朗现状的伊朗人的角度切入,对于伊朗的历史,伊朗伊斯兰国家的历史,都有很好的见解。 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都是先于时代之前的群体,只有发现他们的观点,才能最直接的找到这个国家的真相。这本书非常好的帮我构筑伊朗历史的架构,安利大家。
不要践踏这片土地,等待来春降临之时,你将无力阻挡新生的力量。伊朗是一个公民精神拒绝消亡的国家。伊朗民众排除万难,面对无孔不入的监视与经常发生暴力压迫,依然努力投入。一九八零年代是一段被压抑的记忆,国家因此永无宁日。我愈了解伊朗,就愈相信这个内在冲突不仅定义了伊朗,也成为伊朗命运的引擎。伊朗不仅是个不平等的国家,也是个与自身疏离的国家。这样一个盛产世界最珍贵资源的国家,不应该受到贫困的羞辱,而让外国得利。
了解当代伊朗非常好的一本书。前半部分比较像是宏观的伊斯兰革命后思想运动史,后半部开始围绕基层参与者的经历,描述九十年代末至09年大选危机之间伊朗政治的情形。伊朗思想政治派系的复杂,用保守派改革派的简单分类完全无法概括,恐怕需要一个多元的坐标系才能分析明白。即便如此,伊朗并没有分裂成一个完全碎片化的社会,伊斯兰作为最大公约数仍然是被真诚讨论的对象,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读完再回翻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话,“伊朗不是个快乐的地方,却值得我们致上最高的尊重——这个国家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与列强斗争,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府形式实验,而且为了让这场实验持续进行下去而不断提出质疑,最后对异议分子的生活构成的威胁。”对作者的这句话深有所感。
伊朗是一个政教国家,政治和宗教是紧密相连的。1979年发生一场革命,伊斯兰教派的何梅尼取得政权,从此之后便走上极端神权的道路。 革命领袖与宗教领袖形成平行政府,而宗教领袖在伊朗有更大权力,可以任命高级政府官员,还能否决国会决定,甚至有对外经济和军事控制权,总统和总理只能配合执行日常事务。 作者透过田野调查,研究官方文件替读者描述出伊朗政经文化如何从亲美变成极度神权的,可以让读者影响伊朗国家的重要元素。
作者 Author
劳拉‧席科尔(Laura Secor)
毕业于布朗大学哲学系。现为美国记者,并在纽约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闻学。2004年到伊朗旅行,因见证伊朗人对政府的不满,开始书写伊朗革命与人民寻求改变的努力过程。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纽约时报杂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外交》(Foreign Affairs)、《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与其他出版品撰写关于伊朗和美伊关系的报导。现居布鲁克林。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22666.html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2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