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 《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简介 Intro
《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
★费正清奖得主彭慕兰经典代表作,资深译者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关键词: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截图预览 Screenshot Preview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好专业严谨的学术着作,翻译也很文雅;论证过程我实在没有完全看懂,但结论似乎懂了…从经济地理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看,似乎李约瑟问题的答案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刚好和我看的上一本从生物地理方面强调历史发展之必然的书交织在一起,有趣
为何近代的工业化革命出现在西欧,而非经济与社会情况近似的中国或日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比较了东西方多个核心地区的人口,农业,技术,社会制度,资本积累,和地理生态等客观数据,并且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西欧和中国并没有太过本质上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全球化的视野,以及专业的数据辨别和比较的方法,值得学习。而最终将答案落在了西欧煤矿的地理位置,与新大陆的开拓与互动之上,观点非常独特。在论述中,作者有些过于强调历史偶然性,而且在数据的解读上忽视了东西方的差异性。因此这种观点导致了后几年浩大的学术争论,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使得本书成为了近代经济史领域一部绕不开的作品。这一版本翻译还算流畅,鉴于这部作品极大的信息量和专业性,要理清章节间的逻辑思路还是很费功夫的。
文字实在难读,每章都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因为涉及到17-18世纪中西经济发展的比较,所以考虑的因素也相当繁多,让人感到脑子不够用。作者分析了这么多,最后认为大分流是一系列偶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结果….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和他商榷
很不错的比较 视野很宏大
作者 Author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
着名历史学家,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起),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13—2014年)。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获1994年费正清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获2000年费正清奖)等。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07910.html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0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