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译界泰斗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庄绎传、童元方、王佐良、董乐山、张其春等译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许渊冲 & 傅雷 & 余光中 &am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译界泰斗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庄绎传、童元方、王佐良、董乐山、张其春等译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许渊冲 & 傅雷 & 余光中 & 飞白 & 庄绎传 & 童元方 & 等【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内容简介: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译家之言”系列囊括了翻译界众多知名学者,包括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等翻译大家英汉互译的毕生心得,翻译理论与翻译实例相互结合,内含《翻译乃大道》《译海一粟 : 汉英翻译九百例》《西风落叶》《翻译似临画》《翻译的甘苦》《译心与译艺: 文学翻译的究竟》《译境》《译诗漫笔》《翻译之艺术》9本翻译之书相辅相成,对有志于诗歌翻译、文学研究、语言学习的读者广有裨益、极具借鉴价值。
《翻译乃大道》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讨论了九百多个汉英翻译的例子,这些例子的来源主要是《邓小平文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鲁迅作品和英若诚译曹禺的剧作《家》,主要目的是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使读者多了解一些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无论是对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西风落叶》是许渊冲先生有关翻译理论和实践文章的合集,集中阐述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如“三美”“三之”“三化”等,并辅有大量践行此翻译理论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例。书中的理论阐释和译文都十分精彩。
《翻译似临画》是由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精选傅雷谈翻译的文章与书信,在原版基础上重新修订,仅保留傅雷亲撰内容,并首次配以珍贵的原版书影、傅雷手稿图片、傅雷研究资料目录汇编等。
《翻译的甘苦》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收录了知名翻译家董乐山谈翻译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翻译理论探讨、翻译批评、词典编撰、语言综述以及关于翻译心得的各类随笔。书中所收文章兼具逻辑性和趣味性,涉及范围广,论述精到,见解深刻,对提高翻译技能极有帮助。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是知名学者、翻译家、哈佛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及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童元方的翻译论集。本书收录了作者在香港《明报》上的专栏文章,共分“诗的翻译”、“小说的翻译”、“红楼梦译话”、“译者译事”、“翻译余话”五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与文化感悟,娓娓道来。本书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尤其是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了解文学翻译的读者来说,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价值。
《译境》囊括王佐良先生专论翻译的中英文章近二十篇,并附三篇访谈。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他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所翻译的《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被誉为范本,*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培根《谈读书》的译文,被学界誉为“好似一座令后来者难以翻越的高高的山峰”。《译境》囊括王公多年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结晶,文笔优美,见解独到,足见大家风范。本书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其简劲高旷的文化散文风格,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具有吸引力和阅读价值。
《译诗漫笔》由飞白先生精选其专论翻译的文章三十四篇,并附两篇访谈,是作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代表作和集大成之作。飞白长期致力于世界诗歌名着的研究译介,被卞之琳先生盛赞代表了“中国译诗艺术的成年”,有《诗海——世界诗歌史纲》《诗海游踪:中西诗比较讲稿》《法国名家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勃朗宁诗选》《哈代诗选》等数十部着译,翻译语种涉及拉丁文和英法西俄荷等十余种。
《翻译之艺术》为张其春先生所着,初版于1949年4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入《开明青年丛书》。作者以民中外大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吴经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经典翻译为案例,讲述翻译之艺术,分三大章:音韵之美、辞藻之美、风格之美。作者张其春中英文造诣俱深,故能将翻译提升至艺术的高度,点评各大家名译,文采风流,格调高妙。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可作为赏鉴品评英文作品的读本。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倾力推荐。
作者简介: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批评家。1952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 年获美国爱阿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 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自谓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为其“四度空间”,现已出版诗集19 种,散文集14 种,评论集6 种,翻译集13 种;在翻译上亦贡献良多,出版译书多种,除戏剧外,当以英、美、土耳其之译诗为着,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梵高传》《英美现代诗选》《王尔德喜剧全集》《录事巴托比》等。
庄绎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57年北外英语系研究生班毕业。历任北外英语系主任、副校长、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曾参加*、周恩来、刘少奇着作英文版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审订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审订工作。曾在英、美、法、澳等国工作和从事学术研究。着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翻译漫谈》,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新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等。参加编写《汉英词典》,参加审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韦氏高阶美语英汉双解词典》等。现任《英语世界》杂志顾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从钱锺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以诗译诗”的独特才华,使他成为全世界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他还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并在翻译中积极践行。英译作品有《诗经》《楚辞》《老子》《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法译作品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诗经选》《唐诗选》《宋词选》等,汉译作品有《一切为了爱情》《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托夫》等。2010年,继季羡林、杨宪益之后,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该奖项是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许先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翻译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的第一人。
傅雷(一九〇八——一九六六),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专攻艺术评论,又受罗曼·罗兰影响,酷爱音乐,对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中西画论造诣颇深。上世纪四十年代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一生译着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达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着《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等。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 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50 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着作有《译余废墨》、《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等;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古典学》、《一九八四》、《中午的黑暗》、《太阳帝国》、《探索的路上》(编译)、《我热爱中国》、《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编着有《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
童元方,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士,美国俄勒冈大学艺术史、东亚研究双硕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香港东华学院教授兼语言及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现为台湾东海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中文着作有《一样花开——哈佛十年散记》、《水流花静——科学与诗的对话》、《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为彼此的乡愁》、《田间小径——走向科学的人文随笔》、《选择与创造——文学翻译论丛》、《游与艺——东西南北总》、《阅读陈之藩》。译作有《德日进思想简介》、《爱因斯坦的梦》、《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风雨弦歌:黄丽松回忆录》。编有《寂寞的画廊》、《万古云宵》、《花近高楼》。英文着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译作有明代女子曹静照、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吴规臣、梁德绳的诗,收录于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书。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英语语言文学专家、教育家、翻译家、作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云南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学业,1939年留校任教。1947年考取庚款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茂登学院,获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学术期刊《外国文学》主编,多语种学术杂志《文苑》主编等。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外国文学组组长,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等。着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语文体学论文集》、《翻译:思考与试笔》、《英国文学史》等,译有《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等。
飞白先生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尔赛纳斯学院(Ursinus College)英文系客座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有《诗海——世界诗歌史纲》《诗海游踪:中西诗比较讲稿》《法国名家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勃朗宁诗选》《哈代诗选》等数十部着译,翻译语种涉及拉丁文和英法西俄荷等十余种。其译作等身,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特别奖等主要奖项十余种。
张其春(1913—1967),浙江宁波人。翻译家,辞书编纂家,教授。1931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受业于英语名家范存忠、郭斌和。抗战开始后,先后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外文系讲师、副教授。1948年—1949年秋,转任上海正中书局英文编审,1949年,兼任江苏学院外文系教授及江苏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教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调入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先后任亚洲处及第五处处长。1951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1958年,调任北京编译社翻译、译审。后又兼任商务印书馆编审。着译宏富,多为职务作品,署名着作主要有《简明英汉词典》(与蔡文萦合编)、《翻译之艺术》、《综合英语会话》、How to Translate(《中英比较语法》)等。其中,《简明英汉词典》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编纂的第一部中型英汉词典,影响广泛。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购买本书:当当图书商城 | | 淘宝购书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是一套由译界泰斗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庄绎传、童元方、王佐良、董乐山、张其春等多位译家共同翻译的诗歌作品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合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套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翻译大师的背景介绍、他们在翻译中的独到见解、翻译作品的特点以及对翻译的总结和归纳。
1、翻译大师的背景介绍
《翻译大师谈翻译:译家之言套装(套装共9册)》收录了多位译界泰斗的翻译作品,其中许渊冲、傅雷、余光中、飞白、庄绎传、童元方、王佐良、董乐山、张其春等都是翻译领域的知名人物。他们背景各异,但都在翻译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2、翻译大师的独到见解
这些翻译大师在翻译中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技巧。他们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对目标语言的精准把握,将诗歌作品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完美地传达给读者。他们通过翻译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使原作的韵味和风采得以保留,同时又将其融入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
3、翻译作品的特点
这套译作的特点在于它们不仅在音美上保持了原作的韵味,而且在形美和意美上也进行了精准的传达。翻译大师们通过精心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诗歌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不失去原作的美感和情感。他们在保留原作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感,使诗歌作品更加贴近读者。
4、对翻译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对这些翻译大师的作品和见解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对翻译的总结和归纳。翻译是一项艺术和技巧的结合,需要译者对原作的深入理解、对目标语言的熟练运用以及对文化背景的敏感。翻译要求译者在保留原作的同时,也要注入自己的创意和风格,使译文更贴近读者。翻译大师们的翻译作品和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总结内容第一自然段
文章总结内容第二自然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8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