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文字版电子书[PDF]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读后感)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文字版电子书[PDF]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文字版电子书[PDF]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读后感)

内容简介:

为理解中华民国,本书并不采取直线叙述,而是以专题章节的形式提供对于中国转型这一中心主题的深度阐发,再将它们综合起来,编织入整体的叙述。尽管本书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推进的,但是每一部的各章都用一种更为聚焦的方式考察那几十年中的特定方面:政治、社会关系、思想、外交、经济以及其他主题。因此,本书避免单一的故事线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教科书的作品。将其抟为一体的是贯穿这一时代内外的一系列重复出现的主题。通过检查不同颜色的丝线,我们就可以看到外衣是怎样织成的。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与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中,在外国干涉、战争与经济紊乱的情况下,中国古老的王朝政治制度以及支持它的社会结构瓦解了。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为了自己与家族(有时是民族)的尊严——而努力奋斗。民族本身也有待构建。如我们将看到的,尽管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国认同的版本,但正是在20世纪初,知识分子与激进行动者首次试图通过混合种族、文化与历史等观念来界定中华民族。这些令人兴奋的观念触动了受教育阶层与城市群体的心弦,最后,它们还传布到了农民阶级之中。与此同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帝制就此结束,并在随后试图建立一个共和国。清朝是以汉民族主义的名义被推翻的,满族统治者被视为外国侵略者——他们在两个半世纪之前突然冲出了东北森林,征服了中国。1911年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清朝不过是前后相继的二十多个皇室中最近的一个,其“正统性”可以被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像之前的所有王朝那样,清廷以其自身而非人民的名义实行统治。

在王朝最后的那些年中,这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容忍。他们想要一个代表国人利益的强大政府。由此,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联系在了一起。对受过教育的群体——如数量日渐增加的学生、军人、专业人士以及商人——来说,这些理念既是奋斗的目标,又是他们之间互相争夺的对象。到20世纪20年代,城市工人与许多乡村社群也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政治行动者,他们也迫切要求实现自己的社群与正义理念。民族主义将那些算得上数或应被算上数的人群重新界定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它唤起了对一个问题的注意,那就是一个软弱且四分五裂的中国如何保卫自己抵抗外国自19世纪以来的威胁。而它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正义——权力与财富在中国内部如何产生与分配——的问题缠结在了一起。

因此,建立某种新政府的斗争就关涉到政治共同体成员如何作为——哪些成员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这与建立强大国家以抵抗外国威胁和直接侵略的迫切需要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这几十年中,战争肆虐,没有哪个城市、村庄或家庭能不受其影响,且它又与新权力源及其反对力量的出现关系巨大。在摧毁旧社会结构并为新权力竞逐者的出现开辟道路方面,外国帝国主义与赤裸裸的侵略、内战、地区与宗族暴力以及匪患都发挥着作用。在这几十年中,中国还被进一步拖入世界经济之中,这促进了城市化(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并为新的文化交互与社会变革开辟了道路。

在这几十年中,几乎所有的政治运动都以民主为名义,而民主自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群体意味着不同的东西。民主有时意指选举制度或实行选举的保证(以西方人最为熟悉的方式),不过,它还意指各式各样的群众动员以及从公民权到经济安全等种种权利制度。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中,新社会群体——例如妇女、工人、商人、少数民族以及各种“爱国者”——要求在政治上发出声音。城市精英在挑战王朝权力以及随后反对自封的建国者时,都既用民族主义又用民主主义来正当化自己的行动。在工人与农民之中,民主、社会正义与民族主义也变成了强有力的潮流,塑造着长期革命斗争的进程。中国革命者反抗着传统习惯与道德的重负,同时也与民国时期新出现的掌权者作斗争。

因此,“民族”与“民主”的概念就成了竞争中的社会与政治群体的斗争舞台。同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标志就是国家建设的努力与实验,这种努力与实验宣称能加强国家力量且创建民主,而事实上通常是通过创建民主来加强国家力量。然而,在像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就此而言)民主主义这样的社会运动中可以看到的解放与乌托邦冲动也可能受到了限制,理由则是国族统一以及抑制对国家或法团权力的阻抗。中国民族主义是通过面对外国的频繁干涉与侵略的耻辱感塑造出来的。领导者与人民都同样尽力试图恢复历史上的伟大。他们将中国理解为一片有着古老荣光的土地。而为了生存与发展,它需要新的制度。首要的则是新的公民,他们会被像学校、法律、兵役以及国家宣传这样的共同制度塑造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本书的绝大部分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追索这些尝试——教育普及化,语言标准化,改造法律制度,并一般性地加强政府。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可能互相冲突。领导者批评说民主会带来不统一与无效率。政府的批评者不得不为他们的爱国心辩护——尽管他们可能同样因为政府不能保护民族利益而攻击它。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中间互相冲突的成分是不可能被否认的,不过同时,它们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虚假造作或白日梦。在竞争性民族国家体系中,民族国家的逻辑完全以对人民的动员为基础。对旧式的王朝国家来说,只要人民交了税,它大体上就满足于让他们自行其是,而新式民族国家则需要他们热忱的合作。本书考察了中国奋力创造公民的过程。那么,被理解为是权利与义务结合的公民权就同样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民族主义要求创造公民——认同于政治共同体的人民。作为一位公民,在那个共同体中也就有自己的一份。在此类政治问题之外,本书还考察针对家庭、欲望、性关系、休闲以及身体本身(例如如何出行与着装)——它们承载着公民权以及其他许多问题——的态度变化。

本书混合性地借鉴了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以及实证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以集中探讨这些主题。我所设想的读者无须对中国有任何了解,不过要乐意在少数广为人知的事件中扑腾,并要间或游入深水之中,考虑这些事件的原因、方式以及潜在的替代性选择。

作者简介:

沙培德 (Peter Zarrow) 教授,1953 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现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的起源与演变、晚清至民国的知识与政治转型等问题有专精研究。已出版英文着作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London: Routledge, 2005),After Empire: Th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 1885-1924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Esrccating China: Knowledge, Society, and Textbooks in a Modernizing World, 1902-1937(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发表中、英文专题论文近四十篇,书评及书评论文近六十篇,在海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界有广泛影响。

序言

致谢

第一部通向革命之路(1895—1919)

第一章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制度变革的要求

政治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意识形态革命

第二章1911年:历史与历史叙述

作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为阶段的辛亥革命

作为保守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结构性崩溃

革命氛围

第三章清朝覆灭过程中的观念与理想

帝国与国家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梁启超

汉民族主义:种族与革命

第四章从军事独裁者到军阀

早期民国政治

外交与君主制

军阀主义与军阀时期(1916—1927)

军阀主义的动因与影响

第五章乡村社会状况

乡村生活的基本样式

乡村社会的解体

农民:抵抗、造反与革命

定义

第六章城市社会变化

城市发展: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

新兴社会力量:工人

新兴社会力量:学生、妇女

第七章知识分子、民国与新文化

立宪主义、联邦主义与改革

新文化运动

孔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民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部民族主义与革命(1919—1937)

第八章五四运动中的政治与文化

五四运动(1919—1921)

帝国主义与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文化革命与社会变革

现代国家与变革的限度

第九章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问题与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

“科玄”论战与现代中国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界定马克思主义

五四话语中的共同主题

第十章政党政治的兴起

广州与早期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1925年)

第十一章国民革命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意识形态与国民党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农民阶级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妇女

第十二章北伐与蒋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与权力的巩固

第十三章南京十年(1928—1937):国民党时期

南京十年的国家建设

蓝衣与新生活: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

经济、国家与社会

正当性、民族主义与异见

第十四章农民与共产党人

求生存: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富田事变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知识分子与对群众的发现

第三部战争与革命(1937—1949)

第十五章抗日战争(1937—1945)

日本侵华

战争中的国民党人

战时的重庆与南京

第十六章毛泽东、毛泽东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走向1949年的毛泽东主义

整风

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革命与内战

政治抗争与内战

共产党人与农民(1937—1946)

农民与政治:激进化

结语

索引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文字版电子书[PDF]大小:已经过安全软件检测无毒,请您放心下载。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购买本书:当当图书商城 | | 淘宝购书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是一本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文字版电子书,作者通过详细阐述1895年至1949年间的战争与革命,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

1、书籍内容概述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梳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作者详细描述了1895年至1949年间的战争与革命,包括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与分裂等重要事件。书中还分析了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该书以事实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通过对历史人物、政治派别和社会运动的细致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演变。

2、战争与革命的交织

近代中国是战争与革命交织的时期,战争和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书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的战争与革命事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战争不仅是革命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变革的结果。革命则为战争提供了思想和动力。

作者通过对各个战争和革命事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辛亥革命为反清起义提供了契机,后来又引发了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五四运动则对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与革命的交织不仅在时间上相互交错,也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本书通过对这一时期各个事件的分析,展示了战争与革命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线。

3、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近代中国的战争与革命不仅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也引发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本书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变迁,揭示了战争与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例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开启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了反对封建思想的口号,倡导自由、民主和科学。这些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革命胜利

本书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崛起和革命胜利。作者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政治斗争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与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和合作,最终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组织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战争与革命的背景下取得了革命胜利。

总结: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通过对1895年至1949年间的战争和革命事件的详细阐述,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本书还揭示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革命胜利。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演变。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642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