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纳回忆录》(套装共4册)[德]康德拉·阿登纳【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登纳1963年退出政坛后开始撰写。本回忆录主要记载了阿登纳在1945—1963年期间所经历的国内外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他个人的主要观点。
作者简介:
康拉德·阿登纳(1876-1967),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并三度连任至1963年,同时期兼任联邦德国外长。他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时期、盟国占领期和联邦德国五个重大历史时期。在他的领导之下,联邦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战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进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他是德国恢复和再次快速崛起的主导者、法德和解的关键倡导者和欧洲统一的主要缔造者,在德国现代史上深深地打上了他的印记。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伟大的德国人,阿登纳与卡尔·马克思和马丁·路德一起位居前三位,其影响至今仍到处可见。
目 录:
阿登纳回忆录(1945—1953)
目录
出版说明. . . 1
中译本序. . . 邢来顺1
引言. . . 1
第一章深沉的压抑,但没有断裂. . . 1
1. 战争的结束——美国人的占领. . . 1
2. 由美国人任命为科隆市长. . . 5
3. 英国人进驻科隆. . . 12
4. 科隆市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 . 15
5. 被英国人解除职务和禁止从事政治活动. . . 19
6. 对德国局势的设想和考虑. . . 24
第二章基督教民主联盟,它的原则和要求. . . 32
1. 1945年崩溃后德国的初期政治生活. . . 32
2. 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世界观完全基于伦理原则的政党. . . 34
3. 英占区基督教民主联盟第一次大会. . . 38
第三章从1946年英占区咨询委员会的活动看德国困难的
情景. . . 46
1. 英占区行政组织的逐步建立. . . 46
2. 1946年占领区咨询委员会的活动. . . 47
3. 对这段困难时期的一般看法. . . 63
第四章德国崩溃后的各战胜国. . . 64
1. 无条件投降和1945年6月5日的盟国宣言. . . 64
2.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及其对德国的
意义. . . 66
3. 盟国之间日趋明显的紧张局势. . . 69
4. 1946年4月和1946年6—7月巴黎外长会议——1946年
7月10日莫洛托夫的讲话. . . 72
5. 处在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的我们的境遇. . . 75
第五章明朗. . . 77
1.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建立. . . 77
2. 英占区和美占区在经济上统一成为双占区. . . 82
3. 美国国务卿伯恩斯1946年9月6日在斯图加特的演说
. . . 84
4. 前美国总统胡佛1947年春关于欧洲局势的报告. . . 85
第六章转折. . . 87
1. 1947年春莫斯科外长会议. . . 87
2. 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1947年3月11日的声明. . . 90
3. 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 . 92
4. 英美占领区1947年8月26日的工业修正计划——拆除
设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西方占领区的影响. . . 97
5. 1947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的伦敦外长会议. . . 101
第七章1948年6月7日的“伦敦建议”. . . 108
1. 关于德国发展的新建议. . . 108
2. 基督教民主联盟对“伦敦建议”的态度. . . 115
3. 结束占领区咨询委员会的活动. . . 117
第八章议会委员会. . . 120
1. 议会委员会的由来及其目的和任务. . . 120
2. 议会委员会的工作. . . 125
3. 有关联邦和各州之间的关系的争论. . . 127
4. “法兰克福事件”. . . 131
5. 谈判的最后阶段. . . 134
6. 妥协还是不妥协. . . 136
7. 下达占领法规和批准基本法. . . 139
8. 选定联邦首都. . . 143
9. 选举法. . . 144
10. 签署基本法. . . 145
第九章柏林——西方的堡垒. . . 148
第十章普遍困难依然存在——1949年3月23日在伯尔尼的讲话:
当时局势的特征. . . 152
第十一章任重道远. . . 163
1. 基督教民主联盟. . . 163
2. 英国占领当局和基督教民主联盟. . . 164
3. 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 . . 169
4. 搞计划经济吗?. . . 175
5. 欧洲. . . 179
6. 1949年的联邦议院竞选. . . 180
第十二章联邦共和国的建成. . . 191
1. 1949年8月21日勒恩多夫会议. . . 191
2. 联邦共和国的建成. . . 199
3. 高级专员们的设想——占领法规的生效. . . 201
4. 占领法规. . . 203
5. 今后的政府工作——开始联邦一级的议会活动. . . 203
第十三章展开外交攻势. . . 210
1. 德国对外政策. . . 210
2. 拆除设备. . . 213
3. 鲁尔专署. . . 214
4. “冲破紧箍圈”的尝试. . . 217
5. 艾奇逊在波恩——一位外长的首次来访. . . 227
6. 1949年11月9、 10两日巴黎外长会议的结果. . . 229
7. 彼得斯贝格议定书. . . 235
8. 1949年11月24至25日联邦议院会议. . . 245
第十四章欧洲在新的道路上. . . 256
1. 1950年1月与罗贝尔·舒曼在波恩会见. . . 256
2. 解决萨尔问题的想法. . . 263
3. 1950年3月3日的“萨尔协定”. . . 264
4. 1950年3月我的关于建立一个欧洲政治联盟的建议. . . 270
5. 我们应参加欧洲委员会吗?. . . 275
6. 舒曼计划. . . 284
7. 1950年5月伦敦外长会议促成的进展. . . 289
8. 会见让·莫内. . . 292
9. 联邦议院有关参加欧洲委员会的决定. . . 293
第十五章在争取全部主权的道路上. . . 297
1. 对《克利夫兰实话报》的谈话. . . 297
2.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德国的影响. . . 301
3. 为了联邦共和国的安全——1950年8月17日在彼得斯贝格
的会谈. . . 305
4. 1950年8月29日,联邦政府就安全问题和关于重新调整联邦
共和国与占领国关系的问题向西方国家递交备忘录. . . 310
5. 1950年8月31日同高级专员们继续会谈. . . 313
6. 1950年9月纽约外长会议作出重要决定. . . 316
7. 1950年晚秋的局势. . . 326
8. 德国人民内心对防务问题的态度. . . 332
9. 1950年11月16日与高级专员们的会谈. . . 337
10. 继续讨论德国的防务贡献. . . 339
11. 1950年12月15日的苏联照会. . . 341
12. 布鲁塞尔会议前的会谈. . . 342
第十六章德国重新武装. . . 346
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1950年12月布鲁塞尔会议. . . 346
2. 美国的形势——孤立主义的倾向. . . 352
3. 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德国重新武装问题的态度. . . 359
第十七章1951年4月我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理兼外交
部长第一次访问巴黎. . . 368
1. 舒曼计划的意义. . . 368
2. 舒曼计划的最后讨论——萨尔问题——撤销鲁尔专署——
煤钢联营高级机构总部的所在地. . . 372
3. 一般印象——舒曼计划的签署——“十字勋章”. . . 380
第十八章关于欧洲防务集团的讨论. . . 384
1. 1951年2月15日在巴黎开始讨论组织欧洲防务集团. . . 384
2. 1951年4月5日同高级专员们的会谈. . . 391
3. 1951年4月和6月同麦克洛伊的谈话. . . 394
4. 普利文计划会议的临时报告. . . 398
第十九章进展. . . 402
1. 1951年3月6日修改占领法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为
欧洲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结束战争状态. . . 402
2. 三国声明和有关1951年9月外长会议公报. . . 407
3. 世界形势的分析. . . 408
4. 1951年9月24日同高级专员们的会谈. . . 412
5. 同高级专员们的谈判经过. . . 419
第二十章英国和欧洲的发展. . . 426
1. 从世界政治观点看英国的处境. . . 426
2. 1951年3月29日和英国政务次官亨德森勋爵的会谈. . . 428
3. 1951年5月19日同英国外交大臣摩里逊的谈话. . . 431
4. 1951年12月访问伦敦. . . 435
5. 1951年12月4日同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 . . 439
第二十一章德国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 . 446
1. 1951年11月22日在巴黎草签称为德国条约的“一般性
条约”. . . 446
2. 外交政策上的困难——萨尔问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 . 449
3. 1952年2月访问伦敦——排除困难. . . 455
4. 条约文件签字前德国国内的麻烦. . . 458
5. 签署条约. . . 461
6. 总的想法. . . 464
7. 条约的内容. . . 470
8. 条约的意义. . . 475
第二十二章1953年春季的世界政治形势. . . 479
1.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更迭——艾森豪威尔接替杜鲁门
. . . 479
2. 1953年2月杜勒斯访问波恩. . . 480
3. 斯大林之死. . . 486
4. 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关键问题. . . 487
第二十三章1953年4月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友好访问. . . 491
1. 首次赴美. . . 491
2. 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会谈. . . 495
3. 与国务卿杜勒斯的会谈. . . 497
4. 乔治城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 . 505
5. 在美国全国记者俱乐部的演说. . . 507
6. 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演说. . . 509
7. 在阿灵顿无名战士纪念碑前. . . 512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514
阿登纳回忆录(1953—1955)
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德国国防军无条件投降后的德国命运
第二章 苏联的照会攻势
第三章 卢森堡协定—调整我们同犹太人的关系
第四章 德国国内围绕实行武装是否符合宪法规定的一场争论
第五章 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第六章 试探东西方新关系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1954年1月至2月柏林外长会议
第七章 欧洲防务集团的垮台
第八章 为克服由于欧洲防务集团失败而产生的危机所作的努力——召开伦敦九国会议
第九章 伦敦九国会议
第十章 巴黎会议——恢复主权
第十一章 围绕巴黎协定的争吵
第十二章 首脑之间
第十三章 莫斯科之行
人名译名对照表
阿登纳回忆录(1955—1959)
目录
第一章 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第二章 日内瓦外长会议
第三章 内政形势的明朗化—日内瓦外长会议的不幸结局
第四章 动荡
第五章1956年6月访问美国
第六章 和尼赫鲁会晤
第七章 雷福德计划
第八章 危机
第九章 罗马条约
第十章 在原子危险的阴影里
第十一章 自由世界阵营的问题
第十二章 同苏联的接触—对目前的德国政策有选择余地的可能性吗?
第十三章第四共和国的崩溃—任命戴高乐
第十四章 西方面临考验—赫鲁晓夫的柏林最后通牒
第十五章 1959年的联邦总统选举
人名译名对照表
阿登纳回忆录(1959—1963)
目录
前言(阿登纳家属)
大事记一(1959年5月11日一1959年12月2日)
第一章1959年12月1日和2日巴黎会谈札记
大事记二(1959年12月7日一1959年12月21日)
第二章1959年12月底巴黎会谈札记
大事记三(1960年3月4日一1960年3月15日)
第三章1960年春的世界旅行
大事记四(1960年3月23日一1960年5月17日)
第四章1960年5月破裂的东西方首脑会议前夕
大事记五(1960年5月19日一1960年7月30日)
第五朗布依埃
大事记六(1960年8月11日一1960年10月8日)
第六章 法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批评的要点
大事记七(1960年10月13日一1961年2月11日)
第七章 欧洲和美国
大事记八(1961年2月16日一1961年4月17日)
第八同肯尼迪总统初次会晤
大事记九(1961年4月17日一1961年5月20日)
第九章 欧洲必须做出一个开端!
大事记十(1961年5月31日一1961年12月9日)
第十章联邦新政府组成后会见戴高乐
大事记十一(1961年12月11日一1962年2月15日)
第十一章 对欧洲政治合作的新倡议
大事记十二(1962年2月19日一1962年7月8日)
第十二章1962年7月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戴高乐的会谈
大事记十三(1962年7月9日一1962年9月9日)
第十三章1962年9月戴高乐在联邦共和国的回访
大事记十四(1962年9月10日一1963年1月22日)
第十四章1963年1月22日德法条约
大事记十五(1963年1月24日一1963年7月5日)
第十五章 德法条约规定的协商会谈序幕
大事记十六(1963年7月19日一1963年10月15日)
附录
前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博士为回忆录记下的这段笔记系根据1964年1月14日德法条约签订周年时所作的一篇电视讲话写成
1967年2月16日前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博士在马德里文化协会会堂的演讲
人名译名对照表
《阿登纳回忆录》(套装共4册)[德]康德拉·阿登纳【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大小:22.82MB已经过安全软件检测无毒,请您放心下载。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购买本书:当当图书商城 | | 淘宝购书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阿登纳回忆录》是德国作家康德拉·阿登纳的作品,共4册,是一部文字版的PDF电子书。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阿登纳回忆录》进行详细阐述。
1、作品简介
《阿登纳回忆录》是康德拉·阿登纳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四个卷册的形式,讲述了作者的一生经历和思想成长。该作品以康德拉·阿登纳个人的视角,描述了他在工作、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展现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在第一卷中,康德拉·阿登纳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家庭背景,以及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爱。第二卷则主要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其他学生和教授的交往。在第三卷中,康德拉·阿登纳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他在媒体工作的经历和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最后一卷则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阿登纳回忆录》以其真实、生动的叙述方式,以及对文学和艺术的深入探索,深受读者喜爱。
2、文学价值
《阿登纳回忆录》不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康德拉·阿登纳对自身经历的回忆,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艺术的思考。
作者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洞察,以及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康德拉·阿登纳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既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够深入人心。他的文字充满了哲学和人生智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3、阅读体验
《阿登纳回忆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的故事中,与他一同经历成长的喜悦和挫折。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在作者的经历中找到共鸣和启发。通过康德拉·阿登纳的回忆,读者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本作品的PDF电子书版便于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且可以进行文字搜索和标注等功能,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和效率。
4、推荐理由
《阿登纳回忆录》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阅读体验。
通过作者对自身经历的真实叙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康德拉·阿登纳的思想和格局。他对于人生、爱情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如果你对于自传体小说和文学作品感兴趣,那么《阿登纳回忆录》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
《阿登纳回忆录》是康德拉·阿登纳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四个卷册的形式,讲述了作者的一生经历和思想成长。它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文学价值,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如果你对于自传体小说和文学作品感兴趣,不妨尝试一下这部作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5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