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奥义(上下册不分售) (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 (李崇建冰山之渴望)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作者:李崇建  绘者:王又翎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15
语言:繁体中文

没有人想沉沦,再乖张的孩子、再难搞的大人,
心里仍渴望爱、渴望接纳与有价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个人成长历程+对话实例 ▍

▍在萨提尔中,当一个人能与自己的「渴望」连结,
▍也就是拥有爱、自由、接纳、价值与意义时,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当以下情形发生,

妈妈好难搞……
少年坐在三楼阳台,只要双脚再往前一点,就会结束生命……
在外地读高中的青少年,四个月没回家,且音讯全无……
面对晚归又爱打线上游戏的老公,太太愤怒不己……
与妈妈闹翻,离家出走的少女夜里打电话给崇建……
拒学的14岁男孩,把自己锁在房里,一被叫唤,孩子就回:「滚!」

该如何唤回「渴望」?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该怎么做?
▍关于活出生命的幸福与意义,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书。

钻研萨提尔模式超过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书更深、也更广地讨论冰山理论中的「渴望」层次。上册中,主要以其个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讨童年时母亲离家对自身的影响,帮助读者探索内在、连结渴望;下册则以其过往在工作坊、晤谈中的对话作为实例,详加解说如何应用冰山理论,助人连结渴望。

我们那么容易恼怒,且受制于冰山上层的行为,却忽略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求着爱、自由、接纳、价值与意义,而那正是可以让我们活出幸福与意义,并不断成长的人生关键密码。

▍当你无法与自己的「渴望」连结,如何自助?
已长大成人的你,可能心里仍住着一个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时内在的冰山,去「体验」当年的伤心、痛苦或愤怒,并将情绪释放。也请别苛责自己,以往你隔绝情绪,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绝了伤心、痛苦或愤怒,你也将爱、喜悦与幸福阻绝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将自己缝补回来。

▍当他人无法与自己的「渴望」连结,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关心对方,藉由对话,倾听并理解,向对方表达欣赏与爱,也让对方觉得被接纳与有价值。但你的表达没有目的,更不是为了期待对方听话或改变。你关心与疼惜的是眼前对爱深深匮乏的人。当对方的内在开始流动,体验了价值与爱,你们彼此连结,对方也会获得更多生命力。

【特别收录】18位「萨提尔学习者」跨领域动人专文分享

本书特色

◎李崇建接触萨提尔超过20年,萨提尔改变了他,也改变了他和家人的关系,他因此持续推广萨提尔,期待更多人受益,此书是他多年推广萨提尔的集大成。

◎特别收录18位「萨提尔学习者」跨领域的专文分享,那是学习萨提尔的学员们来自心底深处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动不已。
例子一:
在那样的一个时刻,除了我妈的声音,周遭如此的宁静,我的内在也出奇宁静。在这份宁静中,我看见一个念头:眼前的这个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爱我,不会始终如此唠叨。在说了数百次之后,她仍从未放弃。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动告诉她,我永远不会是「她期待的那个样子」,她仍从未放弃,想要我成为她心目中的样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绝她,也有能力去爱「这样的她」。我不需要跟从前一样,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表达我自己。如果我已经明白了,并且接触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对她生气。我也可以让她知道,我心里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个几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么哭?不会就要多练习,有什么好哭的?」
这几年,我学习了萨提尔模式,但是持续的学习,并未让我变成一个不生气的人,但是累积的觉察力,让我在情绪升起时,还有念头出现时,我能马上辨认出来,不再被无意识掌控我。
看着孩子的眼泪,看着自己的情绪,一些画面在脑海浮现:一个无助的男孩,因为成绩很糟糕,好多人对他指责,将生气发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亲、母亲,还有他的老师。
「你有没有在认真啊?」「花钱让你去补习,你考这是什么成绩?」「你会不会想啊?」「你没希望了!」……
大量指责的话语,好多冷漠、鄙视的神情,对着无助的男孩。
那个无助的男孩,正是小时候的我。

名人推荐

毕柳莺(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退休教授)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__专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钛坦科技总经理)
脑闆 李昆霖(佐见啦生技公司董事长)
林辰唏(演员)
陈志恆(谘商心理师)
温美玉(温老师备课Party创始人)
蔡淇华(作家、惠文高中图书馆主任)
泽爸 魏玮志(亲职教育讲师)
__33位「萨提尔见证者」好评推荐

各方好评

◎毕柳莺(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退休教授)
本书引用了许多对话的例子,来解释如何用对话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内在的期待与渴望,进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显的人际问题与冲突,并且穿插着理论与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其运用的脉络。郑重地向您推荐这本探索自己的内在、改善人际关系,进而增进全家人身心灵健康的宝典。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此书之可贵,就在于崇建把几十个工作坊、几千个晤谈案例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生命经验的例证,以冰山为主体,详加解说「渴望与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叙辰(沐洋心理学院创办人)
从小确诊过动症的我,与它对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触崇建老师之后,才从萨提尔与冰山脉络,接纳自己与爱自己,看到过动症所带给我的天赋。从老师的书中可以学习到如何与孩子建立连结,同时从文字中也疗癒了曾经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荐崇建老师的书!

◎方华玲(Shirley Fan)(温哥华Major Space创办人)
了解自己,从进入冰山开始。接触冰山理论,源于想知道「我是谁?」。对于我来说,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复杂,我学得云里雾里的,不得要领。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师的《萨提尔的对话练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示範,让我拨开云雾,茅塞顿开。阿建老师的新书《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奥义》,相信会让渴望幸福的人梦想成真。

◎田园(新加坡三度成长对话带领者、新加坡前教育部华文教师)
看崇建老师的《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奥义》,我想起参与老师的工作坊时,自己的顿悟和豁然开朗,如一股清凉的风,穿透自己的身体,领悟了对话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问崇建老师:「我怎么知道我的对话是完整的?」崇建老师说:「当对话连接到对方的渴望,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冰山对话。」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让对话推向完整,更仔细、更清晰地解释与呈现。

◎任珊(大山)(重庆和悦小屋家庭教育与心理谘询中心负责人)
我在崇建老师的工作坊中,对「以人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体验与理解。老师在人的内在冰山与历程中,好奇的对话令人赞叹!本书则聚焦于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细腻地,带领我们更好地获得幸福感,并能自助助人。

◎吴丽华(Linda)[美国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srccation Club)副会长]
我来自纽约,有两个孩子。老大有亚斯伯格症,内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学过不少子女教育的书,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转,走不进他的心。
接触崇建老师的课以后,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诞的行为下面,是一颗丰富而敏感的心。虽然无法很快走近,我开始模仿崇建老师给孩子写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达我们对他的关怀与爱;他和我们一起做各种饭菜,我们多么开心;他教我们玩游戏,不嫌弃我们的笨拙,多么有耐心;他去参加为穷人做饭的活动,早上六点就起来煎饺子,多么有爱心。慢慢地,孩子愈来愈敞开。这也让我深深看到连结渴望之后,生命慢慢绽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经科学系博士、多伦多大学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理事)
认识崇建老师,是在TED上的演讲,后来上崇建老师的线上课,理解幸福圆满的状态,即是连结渴望层次,感受宇宙万物浑然一体,充满源源不竭爱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状态。本书就是专门讲渴望层次,相信可以帮助人,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各种关系的连结。

◎李境展(新加坡商钛坦科技总经理)
我在崇建老师的工作坊中,对「以人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体验与理解。老师在人的内在冰山与历程中,好奇的对话令人赞叹!本书则聚焦于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细腻地,带领我们更好地获得幸福感,并能自助助人。

◎李诗琪(艺树村人本幼儿学园园长、艺树村生活学习空间执行长)
二○一五年开始在柔佛巴鲁承办阿建老师的「冰山工作坊」,在办理工作坊的同时,一边反覆听老师分享「萨提尔」。这几年的学习,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渐有了「自我觉察」的能力。情绪出现时,若有一分「觉察」,就能更好地将自己的心安顿好,再继续处理事情,让我在教养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有更好的连结,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长中的孩子。
这本书除了觉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连结,对于远在柔佛巴鲁的朋友们来说,这像是一个「充电饱」(行动电源),大家像是充饱了电力,带着老师给予的温暖、能量和爱,继续向前行!

◎李昆霖(脑闆)(佐见啦生技公司董事长)
因为资讯透明流通,现在的时代,当父母不容易。一个不小心用了说教的方式,就会让小孩躲在网路社群中跟同温层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们都会用旧有父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为那是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模式,是我们唯一可以学习的借镜。我很幸运接触了李崇建老师的工作坊,他让我发现,原来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妈从小教我的是,在学校如果被欺负、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绝对不能打输,打输了就不准回家。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不准认输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赢。这样虽能培养起所谓社会赞赏的「坚毅」的美德,但同时也让我心中底层充满了憎恨易怒的习性,日后要花很多心力才能净化这股暴戾之气。
如今,我成了父亲,希望能用更有爱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学校被霸凌的困境。从崇建老师身上我真的学到了许多,这本书有大量的对话範例让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应用在跟儿女的对话,也因此跟孩子们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为崇建老师的影响,让我反思在亲子关系中是否能做得更好,于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让儿子停课四十天,我们父子二人展开了四十天徒步环岛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难忘的父子之旅,我让儿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让他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是有价值的。他回到学校后,功课突飞猛进,专注力变好,变得对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议的转变。
就像崇建老师在书中说的,自我价值被肯定后,只要他想要,自然会取得成功。我很庆幸自己因为受到崇建老师的影响,提醒自己专注活在当下、跟孩子们连结,让我的孩子们可以有一个被爱的童年,让他们能在日后好好地成长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连结的方法。要先学会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关怀人,让人变得更好的书,我从中获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兰(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
经由崇建习得萨提尔六年,影响最深为觉察,以及一致性的沟通。人与人的情绪往往各自阐述,无法交流底层的渴望,导致心灵受苦。若不能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便容易产生沟通障碍。若能透过萨提尔体会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现真实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协会主席暨全体同仁)
阿建老师于二○一五年第一次来马来西亚的萨提尔协会带课,一直到今天,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是他活出爱人爱己的渴望。老师以一致性的沟通启动我们对自己的觉知,连结彼此爱的能量,为全马各地在亲子教养与自我成长道路上的人们,点燃了一盏导航灯。

◎林琼兰(马来西亚耕读轩创办人)
崇建曾为耕读轩开幕,进行耕读轩第一场演讲,那是特别的经验。崇建来马来西亚时摔断腿,我未能及时接到来电,他忍着剧痛上飞机赴约,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当时整个过程,讲台上他谈笑风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许多参与的学员,不但对崇建老师好奇,也对他推广的萨提尔模式好奇:是什么能为人带来这么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将萨提尔模式内化至生命深处。这书谈的是内在渴望,相信会带给很多人启发,并且受用无穷。

◎林裕丞(台湾敏捷协会创会理事长、《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绪带入工作,是专业的表现。
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专业就要像是理智的机器人。数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开始接纳情绪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时,我除了静静地陪伴,没有其他的办法。
有幸参与阿建老师的工作坊,学习到可以用好奇提问、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让情绪能量得以流动,也让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觉更像一个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阅读《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温工作坊中温暖的体验,我特别喜欢「经由表达,连结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对话案例,阿建老师不但完整地列出对话内容,也说明当时的心路历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荐《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给所有充满爱、感受爱、带来爱给周遭的朋友。

◎林学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给人爱讲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应对看似能解决事情,却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后流于在情境中争辩说理。因缘际会跟着崇建老师学习对话与沟通,看见人的行为在冰山深层的脉络,透过调整应对姿态的对话模式,连结了自己的内在,也连结了他人的价值与渴望,让我在工作上因为丰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轻徬徨的非行少年,与家人的关系也因为一致性的表达而变得更和谐无碍。
本书集结了助人成长与幸福的关键,以及许多学习者的转变,邀请您与我一起看见。

◎林志明(福智义工)
学习萨提尔的冰山对话,原是想找寻心理学与佛法相通的助人之处。参加阿建老师工作坊,却惊豔于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内在的渴望。阿建老师将实务经验与他的深刻体会写成书,带领读者透过表达连结自我,实属珍贵与难得,值得反覆阅读,细细体会。

◎林辰唏(仔仔)(演员、艺术家)
在学习行走冰山时,我体验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满爱与自由,温暖接纳。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丰盈的感受,蕴涵着不同层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达渴望之前经历的种种,我们是否愿意看见其中的礼物?一起搭上这艘船,跟着阿建船长一起出发吧!每一个面貌中的我们,都是真实且美好的。无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读者自由、喜悦。

◎林宜臻(Roxy)(「萨提尔生命滋养」发起人)
原来「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点。「正向好奇」会让对话者停顿,得到间隙专注自己与辨识自己,贴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蕴的生命之流。连结渴望的瞬间,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识,幸福感就这样丰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个案执行师)
中立临在,全然倾听与接纳,只是如此,便能创造出疗癒的空间。所谓疗癒,是协助人们认识自己,看见内在无意识的结构,透过自我接纳连结生命力,体现内在和谐与爱的本质。这是崇建与他极力推广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见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儿园负责人)
「Candy老师,你一定是一个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么大的爱心,去照顾别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说。
「是这样吗?我幸福吗?」从小,身为家中五个小孩中的第三个女儿,总以为自己的出生,是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余的,才会造成家里的负担。
虽然爸爸妈妈都说:「五根手指头,咬哪一根,都疼!」但看着父母为抚养五个兄弟姐妹,从早忙到半夜,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许:「一定要努力用功,证明给别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门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师在工作坊上,带大家一起冥想「父亲」。正值七月底刚失去父亲,我不觉泪流满面。坐在爸爸的脚踏车后座,吃着刚从蒜头糖厂买来的红豆冰棒;爸爸因为担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现在门禁森严的大一新生宿舍门口的笑容;洁癖的爸爸发现我偷偷让狗狗睡在被窝里御寒时的微笑……一幕幕的画面滑过泪湿的眼帘,那一刻,我惊觉:「天啊!我是被爱的,我是父母的宝贝,我不是多余的!」顿时觉得沉重的肩膀,轻了。
崇建老师说,渴望层次以下,每个人都一样,想要被爱、被接纳,感受到价值与自由;面临挫折时,可以调动「爱」的资源。原来,外表坚强的我可以独立面对种种的挑战,支撑自己的,即是从小父母给予的爱与接纳。无关家境的「富」与「贫」,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须帮孩子从小建立「爱」的资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这些大人,除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还有「老师」。特别是孩子们学涯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幼儿园老师。身为幼儿园的负责人,除了当初的「父母心」、「爱小孩」之外,更要协助老师们连结自己的渴望、安定内在,才能有稳定的热情去爱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层次的资源。

◎秦戈(浙江金华「李崇建对话与自我觉察」社团带领者)
崇建老师对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响巨大。影响我的对话与成为一个人。
萨提尔女士说:「善良和真诚一致,先于一切治疗方法。」
萨提尔的对话,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师的对话亦如此。亲见崇建老师对话的伙伴,都会惊豔于他的对话,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顺遂,而感到意犹未尽。这应是对话者如本书所呈现:连结了自己的渴望,进而连结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训练师暨沐洋心理学院创办人)
鲜少人知道NLP(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原形是从萨提尔模式发展出来的,在阿建老师的工作坊及书籍里,承庚在教学及亲子教养上,都获得莫大的帮助。阿建老师的这本书,让冰山深处拨云见日,更让世人容易明了。

◎曹敬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祕书长、西安家和爱心理谘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给长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岭终于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举办多场大型讲座与对话课程,尤其在全球萨提尔大会的精采演讲,为众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实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一书,照亮沟通与教养的管道,我想把这本书送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

◎陈郁菁(Kate Chen)(美国舞象基金会课程组组长、萨提尔模式个人成长与亲职教育助人工作者)
阅读本书和青少年的对话,我彷彿看到当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触动。我曾在成长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经多么渴望有一个人,能够了解我、接纳我。阅读这本书,我再一次陪伴当年的我。透过探索内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纳也欣赏多样貌的自己。
推荐所有爱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让我们疗癒自己的同时,也为孩子给出理解、接纳与爱,如同在黑夜迷途点亮一盏暖灯。

◎陈盈君(谘商心理师、左西人文空间创办人)
与自我连结、与渴望连结,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关切的,更是对话过程中的重要核心。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一个途径,而与自己连结的方式,不是向外寻找,而是内在探寻。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层,在渴望层次进行工作,感受到自我价值、被接纳,与爱连结,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有生命力的、拥有选择的自由。阿建老师的文字温暖又深刻地感动我,每一个问话,都再次带领我的心流动着,回到与自己连结之境!

◎陈嘉珍(赛斯基金会教育长)
爱自己、连结渴望,是多么深刻的内心状态。经历重重考验后的人生,我最渴望连结的是:单纯的爱。卸载多余成分,当下即是的直观体验。拜读阿建老师这本冰山实践的新书,心中共鸣不已的就是他面对案例时所震荡出来的,单纯的爱的能量,让我们得以进入内在,疗癒彼此。

◎陈志恆(谘商心理师、作家)
有人说,心理晤谈像是带着一个问题去找助人者,却带着更多问题回来。我很同意。对话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透过一个又一个深刻的提问,引领对方觉察与连结自我,问题自然就不是问题。每回读阿建老师的作品,都能引发我深刻的反思,字里行间似有一种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开自己一些,多接纳自己一点。阅读这本新作亦然,除了对冰山各层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时,更看见连结渴望时所带来的生命力量。

◎杨惠如(台东宝桑国中教师)
认识崇建已经十个年头,犹记那是个阳光耀眼的午后,崇建与被称为四大天王的学生谈话,让我有个机会,重新看待这群学生。平时老是闯祸、不受教的孩子,与崇建展开一场精采的对话,我才发现:孩子们调皮的背后,充满了观察力与创造力。
两年后,其中一个孩子还是中辍了。当孩子回到班上却无法跟上进度,我请他去书柜找本书看,孩子挑了《给长耳兔的36封信》,我问孩子怎么会挑选这本书呢?孩子才告诉我,崇建要了他们的地址,一人送了他们一本书。这让我体验到:在孩子们的心中落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总会有发芽的一天。
时至今日,因为学习,让我面对生命痛苦的孩子时,有机会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们,深深感受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错时,也可以更稳定地接纳。崇建的新书,将冰山的层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练习时,提供模拟参考,从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过刻意练习,更熟练地在冰山层次中悠游。

◎温美玉(温老师备课Party创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学习萨提尔,拥有了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他不断透过各种形式引领个体寻找生命,故事生动精采亦迷人。怎么让萨提尔流动的问答、姿态、口吻、话语等,在日常中也能具体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谈冰山之渴望》缩短了学习的距离,让真实自我的淬练更在眼前。

◎刘惠慈(新社国小志工妈妈)
在崇建老师这本书中,创造幸福与助人成长的实例操作,每一个步骤,脉络清晰且清楚明了,透过探索做出改变,进而表达连结的渴望,让爱流动。此刻的我心中充满感激,一再翻阅,与爱同行,携手陪伴孩子向前迈进。

◎蔡淇华(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图书馆主任)
用「爱」来「报复」创伤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这本书后,才知道他有那么「创伤」等级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带我们走一趟萨提尔冰山之旅;再用一则则惊心动魄的网路成瘾、亲子情结、师生冲突等案例,带我们进入冰山成长历程图。他带领我们从害怕、恐慌的「感受层次」,走到思考的「观点层次」,最后走到冰山底层的「渴望层次」与「自我层次」。
崇建很会说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连结。而连结的核心,是爱。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崇建所有萨提尔书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读完这本书,我们真的能慢慢学会用「爱」,来「报复」所有的创伤。

◎魏玮志(泽爸)(亲职教育讲师)
开启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难忘。
还记得是在崇建老师的工作坊,他邀请我上台,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老婆爱你吗?」我想了想,肯定地说:「她是爱我的。」崇建老师又问:「她做了什么事情,让你认为她是爱你的呢?」我说:「在我生日的时候,老婆与我的孩子们一同准备了礼物。」在讲述的过程中,崇建老师问着细节,也核对我的感受,不自觉地,我的眼眶泛红了。
崇建老师觉察到了我的泪水,一阵停顿之后,带着温柔的声线问道:「玮志,你的眼泪是什么?」我哽咽地说:「似乎有点忘了,我真的好爱好爱我的老婆。」
原来,崇建老师在带领着我,体验爱的过程。
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老婆一个深深的拥抱。之后的几天,老婆觉得我不一样了,更懂得表达爱,夫妻的连结更加紧密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一天过着一天,而忽略掉「关爱、价值、理解、接纳」才是我们内在的能量来源。
在如同当头棒喝的点醒后,我也开始了自我对话,探索自己与家人的冰山,试着连结到彼此的渴望。这段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内心非常平静,就像是此书中所写的「幸福感」。
谢谢崇建老师,带领我认识了冰山。

◎罗钧鸿(小虎)(知名讲师、声音教练)
人的内在力量,存在于「连结」里,不仅是人与人的连结,也在于与自己的连结。我在阿建老师的文字中学到:开口表达,是为了与他人连结,而停顿,则是与自己连结。希望阅读本书的你,也能透过表达,更好地「成为自己」。

◎罗怡君(亲职沟通作家与讲师)
崇建老师彷彿是时空旅者的嚮导,带领每个人体验属于自己的冰山之旅;除了开路,也温柔提醒旅者别掉入假性接纳的陷阱,唯有诚实回溯才能体验澄澈美好。这套书展现崇建老师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种路径,我们能跟着崇建老师在不同情境、不同议题中学会连结渴望,冰山就是我们安定自己的修练场。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李崇建

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于体制外中学任教七年,创办「千树成林」、「快雪时晴」与「曙光千树」创意作文。目前为自由工作者,在「长耳兔心灵维度」开办工作坊。

担任马来西亚艺树村人本幼儿学园顾问、马来西亚小树成长学员顾问、马来西亚耕读轩顾问、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中心顾问、新加坡耕读园顾问、汶莱思学坊顾问、郑州贝斯特学校品格教育总监、西安贝曼萨提亚中心顾问。

绘者简介

王又翎

1996年出生于台北石牌,成长于郑州,现居北京。贝斯特第一届学生,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身兼《号角图书》杂誌书评人、童书译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绘者等多重身分,是一个做过的事不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的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目录

上册

【推荐序】用爱弥补裂缝 ◎毕柳莺
【推荐序】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张辉诚
【导读与自序】人如何活得幸福?

第一章 冰山之渴望
人生的理想状态
认识冰山中的渴望

第二章 冰山是内在工程
内在是人的根源
透过对话,助人连结渴望
与自我连结的状态

第三章 我有能力爱自己
与自己好好相处
重新爱孩提时的自己
与童年的自己对话

第四章 渴望与成长环境
渴望连结与成长历程
陷入困境之坑
走出困境之钥

第五章 我与人的连结
在生活中连结自己,与人连结
连结母亲的渴望
连结大哥的渴望

▍学习者的实践与分享 ▍
我们都是学习者
走出旧漩涡,看见新世界 ◎曾致仁
欣赏了自己,也接纳了孩子 ◎蔡明宜
走过情绪风暴 ◎蔡倩渼
身心与关系,已默默转变 ◎纪宗佑
从自我觉察,到刻意练习 ◎洪珊如
亲子坦诚的连结 ◎谢姵颖
蓦然回首来时路 ◎洪善榛
从停顿开始,改变家庭图像 ◎程馨慧
透过回溯,流动情绪 ◎赖冠颖

下册

来自各方的好评与推荐

第六章 帮助他人连结
对话的目标,是帮助对方与「渴望」连结
心灵如诗的男孩
从写作文探索渴望层次
网瘾、割腕、拒学的女孩
小薇的冰山

第七章 经由表达,连结彼此的渴望
将渴望化诸语言表达
表达爱、关怀、接纳与看重
对「盛怒的孩子」表达接纳与规则
对「叛逆的青少年」表达爱
对「纠缠的亲属关系」表达价值
对「愤怒且负气的青少年」表达规则、界线、接纳与爱
对「拒学的孩子」表达接纳与爱,透过回溯,重新连结
对「太多爱的长辈」表达爱与价值
对「情绪不稳的孩子」倾听、分享与表达
对「未守承诺的孩子」表达接纳与关怀
在「手足争执」中倾听、好奇,表达规则与接纳
对「晚回家且挂网的先生」连结自己,接纳自己与他人

▍学习者的实践与分享 ▍
我们都是学习者
深度的聆听与对话 ◎田少斌
从孩子的挫折,看见过去的自己 ◎林良晋
修练在日常 ◎林雅萍
在通往幸福的路上 ◎郑寓谦
「这是世界,而我是自由的。」 ◎胡中中
从自我觉察、成长,到成立基金会推广 ◎黄千薰
在日常的练习里,渐渐成长 ◎潘淑贤
爱的练习曲 ◎赖锦慧
成为自己 ◎黄诗君

【绘者感言】从文字里的故事,到图画里的心事 ◎王又翎

序言

推荐序

用爱弥补裂缝
毕柳莺(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退休教授)

我曾经参加过两次阿建老师连续三天的萨提尔冰山探索工作坊,这与参加过六、七次萨提尔冰山探索工作坊的张辉诚、罗志仲老师相较,我就像是在门口探望的初学者,但老师竟邀我写序,我猜想与我特殊的身分有关。我是现场最年长的学生。

工作坊的学员们多数是面对家庭、孩子、工作等多重压力和挑战的三、四十岁青年人。我是退休多年的医师阿嬷,我的脸书上都是含饴弄孙、游山玩水的欢乐画面。而在世俗眼光中,我学业、事业顺利,家庭美满,是所谓的人生胜利组,我怎么会出现在课堂上?

其实,我自幼在父母打骂、指责、贬低的管教与基因遗传下,我是一个急性子、焦虑、暴躁的完美主义者。表面上的优点是努力、尽责,但背后的真相是对自己永远不满意(内在有个挑剔鬼)。我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其实是自己编的),且焦躁易怒(小事也对先生发脾气)。人前谈笑风生,人后却苦恼不断。我不想这样痛苦地活着,且也觉得愧对好脾气的先生,因此,我常阅读身心灵书籍,但自学多年,却进步有限。在二○一八年,我开始依序上了周志建(叙事疗法)、罗志仲(托勒读书会)、李崇建三位老师的工作坊,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个六十几岁的老教授坐在教室里,学习探索内在、练习对话,我刚开始也觉得不好意思,感叹自己后知后觉,这么老了才来学习。但没想到老师和学习伙伴们给我特别多的关注和鼓励,让我深深感受能来学习是一种福气。

上课首日,我就体验了震撼教育。在工作坊中,要反覆地与伙伴对谈,以练习表达自己的内在、觉知自己的情绪,并练习倾听对方、好奇地提问。几回合下来,到处传来饮泣声,但我却一滴泪都没有掉。同来上课的好友连听别人的故事,也频频拭泪,说哭完了,肩颈就放鬆了。我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学员们讲到童年受创经验,那些对我而言,都是小事,但她们却已哭得唏哩哗啦。而童年受重创的我,却怎么都哭不出来?」

只见阿建老师拿着麦克风向我走来,问我:「你想哭吗?」我感到一股巨大、沉稳的能量靠近了我。比我年轻十几岁的阿建让我产生无比的温暖和信任感,他请我说一段十八岁以前的经历。我提到念中学时,父亲在同学来访回家后把我骂得体无完肤,大意是同学谈吐得宜、仪态大方,我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是空心衣架子之类的话。在描述事件的过程里,我彷彿是第三者,在讲一个让人义愤填膺的他人故事。

老师请我慢下来,问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说:「不记得了,照道理讲应该是生气吧!」老师请我回想当时的画面,并停留在那里。我说:「我找不到画面,也没有感受。」老师请我停留在父亲帮我和同学合拍的照片影像里,我突然觉得有一股什么情绪涌上来,我说:「老师,我想说『他妈的!』」老师说:「别急,在这个画面多停留一下。」我闭上眼睛,专注在那张照片上。

不知过了多久,老师说:「现在你可以说了!」我,一位退休大学教授,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吼出:「他—妈—的!」我彷彿是用了洪荒之力,声音大得要掀掉屋顶,连我自己都吓到了。一时悲从中来,我回转身,背向众人,开始掩面痛哭。理智的我,想到当时正在上课,很快地停止哭泣,老师说:「你之后可能会头痛、想吐喔!」我说:「我明白,老师不用担心。」原来,就如老师在TED的演讲所说的,从小父母不准小孩有情绪,因此我们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最后竟连自己的情绪都认不得,更别提去化解情绪了。

在场所有的人,包括志工,都很惊讶老师怎么办到的。老师很谦虚地说:「我也没把握呀,只是试试看。」后来又有两次我在课堂上与老师对话,两次都连结到隐藏在我内心深处,我自己都不曾看见的重要心结而哭泣。老师总能用简单几句话,就让对话者连结到内在的渴望,而有了深刻的体验,简直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本书引用了许多老师与各式各样身分、角色的人对话的例子,来解释如何用对话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内在的期待与渴望,进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显的人际问题与冲突,并且穿插着理论与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其运用的脉络。老师常说:「冰山探索不是知识,而是体验。」阅读本书的时候,不是用头脑,而是要用心去体验。一次要看懂是不容易的,先吸收看得懂的,在生活中反覆运用,之后再反覆阅读、练习,就能越懂越多了。我觉得能够去上工作坊的话,比较容易进入体验。而如果先阅读再上课,则更好,也更能提高学习效果。若是课后再阅读,那么,勤练习是基本功。心灵的进化,不是一蹴可及的。

本书最感动我的是阿建老师自身的故事。十岁以前,他品学兼优。母亲离家以后,他功课一落千丈,叛逆、沉迷电动,大学考了四次,工作也不顺利。他一方面愤世嫉俗,与家人的关系不和谐,一方面做过各种苦工,甚至吃过垃圾桶里的食物。在这么落魄的情况下,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学习萨提尔冰山探索,先改变了自己,继而改变了家人。短短几年间,成为台湾最重要的萨提尔推手之一,着作等身,整个人生有了大翻转。他是一位极重度受创者,却转变为顶尖的疗癒者,助人无数。除了努力以外,我觉得他有天分。

他用萨提尔模式分析自己、双亲、后妈以及同父异母大哥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互动与冰山底层的渴望,展现他如何用爱弥补了裂缝,让这个破碎的家庭故事改写成为感人的大喜剧。

我们习惯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照顾自己的身体,但却忽略了我们的心灵状态,其实大多数的疾病都来自于心里的纠结。唯有好好地觉察、接纳自己的内在,保持好心灵的自在,身体就能健康。郑重地向您推荐这本探索自己的内在、改善人际关系,进而增进全家人身心灵健康的宝典。只要开始,永远不嫌晚。

推荐序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我每次想起加拿大诗人歌手李欧纳.柯恩(Leonard Cohen)的〈赞美诗〉(Anthem):「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就会想起崇建。

我参加过崇建精心设计的三天工作坊七次,亲眼看他在各场工作坊,和一个又一个遭遇不同生命难题、卡在某个进退不得情境的人对话。有些人的内在冰山似乎已冻凝成石、寒不可触,也坚不可摧,但崇建的对话就像一道光,在对话者的冰山上普照、温暖,渐渐就照出了生命的裂缝。而崇建的对话就会顺着那些细微难辨的裂缝一路深钻下去,或曲折、或直截、来回往复、今昔交错。忽然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对话者竟泫然落泪、啜泣不已,甚至嚎啕大哭、泣不成声,更不可思议的是,坐在台下的许多人,竟也一起同感共哭。

这是怎么一回事﹖二○一六年,我第一次和崇建一起在台东均一中小学举办工作坊,崇建和一个小学生公开对话(后来我经常用这个影片来当教材,网路可搜寻观看)。崇建才说几句话,小女孩就在满场研习老师们的面前啜泣不已。我在一旁看着,觉得太神奇,但也一头雾水。

后来我何其幸运,和崇建变成好友,也常有机会和他一起公开对谈、私下聊天、参加一次次的工作坊。这个幸运对我很重要,崇建常对我说:「萨提尔注重体验。」坦白说,我完全听不懂,但我和崇建不论公开或私下对话时,我都很有感觉,从崇建的话里,我常感觉到「被关注」、「被关心」,觉得「自己有价值」、「自己被接纳」、感觉到「自由」、甚至感觉到「被爱」。──很奇妙,我反而是从崇建给我的这些感觉中,才逐渐弄清楚萨提尔冰山模式的「渴望与自我」是怎么一回事,也才终于理解崇建让对话者泫然落泪的主因,那是崇建帮助对话者触及到自我深层的渴望,而那是「爱、接纳、价值、意义和自由。」

然而这些渴望,并不能只是「理解」,而是需要被真实「体验」。

我最佩服崇建的地方就是,他运用对话,就给了许许多多人这样「真实的体验」,并且是最难的体验。从觉察、探索,到渴望的连结,甚至到生命力的涌现,帮助众人,真实感觉到内在自我的变化与能量的涌现。

崇建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能耐,诚如他在书中如实剖析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他从混乱的青年阶段(十到三十二岁,母亲有了新的情感变化,造成家庭的震荡),到接触萨提尔模式导师约翰‧贝曼的教导(三十二岁之后),他的内在生命起了巨大转变,以及转变之后,原生家庭成员随之改变的全新样貌。其后崇建又深情款款、怀抱着爱,回过头去重新看待他年少时(十岁前)稀薄、美好的家庭记忆与滋养。──我在私下听过崇建讲他的成长故事已经好几回了,每次重听依然感动不已。我认为崇建之可贵,正在于他真真实实触及了、连结了自我渴望,并涌现出饱满丰沛的生命力,带来转变的动力,也带出极为宽阔的生命视野,同时更带出连结他人的敏锐与能量。他可以爱自己,也能爱人;可以接纳自己,也能接纳他人;可以看重自己,也能看重他人(就像他看重我一样);可以给自己自由,也能给人自由。──崇建后来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助人能力,我认为都与他曾亲身走过此一历程有关。从混乱到平和、从不一致到一致、从自我隔绝到自我连结,也就是他真正走过了,才有能力指引后来者清晰的来路,就像萨提尔女士所说:「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是的,我认识的崇建,真的是内外一致、能量饱满、平和自在的人。

我读这本书,最赞叹不迭的是,崇建为众人展现了通往渴望的各种路径。

我还记得,头一次参加崇建的工作坊,就对他细腻无比且深邃幽微的对话能力折服,后来我又陆续参加过许多次,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学员,会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四五六次不厌其烦地重复参加崇建的工作坊,即使崇建经常说他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我感觉崇建精进不已,不断创思,加入许多全新充满体验的活动设计,还有越来越细腻而准确的对话示範、引导、切入、即时回馈、修正和说明),希望大家不要再来。但崇建的工作坊内容密度极大、质量极高、纵横深浅交错,情绪纷飞,涕泗相织,他解说对话的问法又像高铁速度一般飞快而过,那些东西都不是一两次就能够掌握和熟悉,甚至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掌握和熟悉,感觉像一辈子的功课,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练习与应用。

此书之可贵,就在于崇建把几十个工作坊、几千个晤谈案例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生命经验的例证,以冰山为主体,以「渴望与自我」为最终目标,略写冰山其他各层(崇建在其他书都有详尽书写,可参照),大量集中、刻意聚焦、详加解说「渴望与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从前我在工作坊虽有体验,但一瞬而逝,回想起来也是模模糊糊,但崇建写成此书,我有好多收穫,尤其在好多关键对话,直觉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崇建居然又能找到裂缝,直直把光照进去,让对话者发现自己的内在,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一心灵历程,插画家又翎的图作表现地极佳、极好。)

那是崇建厉害的地方,也是光照进去的地方。

导读与自序

人如何活得幸福?

我书写萨提尔模式,已经超过十本书,期间经历了十八年。每本书的主题与内容虽各有不同,但都融入萨提尔模式,包括阅读、作文、教育、励志与心理成长。

萨提尔模式有近十个工具:影响轮、自我环、面貌舞会、互动要素、雕塑、家庭图、天气报告、年表,以及冰山。我对冰山情有独锺,因为冰山的学习,改变了我的内在,也改变我的人际互动。

两年前我动念,欲将冰山完整陈述,作为萨提尔的终篇。未来我想投入其他题材,不再写萨提尔模式。

我挑选了冰山的底层,从渴望开始书写。因为冰山的「渴望」与「自我」,初学者最感困惑,我想用简单的陈述让冰山学习者理解,也对一般读者有助益。

渴望是「体验」层次,自我也是「体验」层次。

我尝试从概念阐释,从人的成长历程、脑神经的发展、生长环境中如何被对待,谈渴望层次的状态,再进入实务案例,说明「好奇」与「表达」,从在生活中彼此连结,到心灵上深刻连结的案例,也包括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呈现他们遇到的困难与成功,以及如何渐渐连结自我。

未料我写了近十五万字,仅完成了冰山中的「渴望」,其他层次还未着墨。未来我再视情况书写。

冰山是内在工程

冰山是对人的隐喻,是内在系统的运作。

水平面下的各层次,会影响水平面上的言行举止、个人生活品质,也影响人与世界的关系。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常在同样困境中循环,外在重复着几种应对方式,比如:责骂、说理、委曲求全,或者置之不理……对于现况并无帮助;内在则重复着焦虑、恐惧、愤怒、烦躁,而不知道如何专注应对。

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内在并不专注觉察,外在则重复着几种应对呢?这些都是「求生存」的方式。

科学家发现,地蜂有个特别的生物习性,即是将猎物拖回洞穴时,会先将猎物放至洞口,待地蜂自行进入洞内、确保洞穴安全之后,才会将猎物拖至洞内。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地蜂进入洞穴检查时,将置于洞口的猎物迁移至其他地方,再观察地蜂会有何举动。

发现猎物消失的地蜂,重新找回猎物后,会再次将猎物置于洞外,进入洞穴检查一番,未意识到刚刚已经检查过。这时,实验人员再次将猎物移走。地蜂出洞穴后又会再次寻找猎物,将猎物放置于洞口,并入洞检查,即便方才刚检查过。科学家重复移动猎物无数次,地蜂也无数次地重复同样的行为。

地蜂的重复行为是为了保护其安全,是承袭自世代经验所发展出来的惯性应对,彷彿设定于基因之中。这是地蜂为求生存而有的举动,也是无意识的举动。

家禽中的鹅也如此。鹅孵蛋的时候,若有一颗蛋滚出去了,鹅会伸长着脖子,勾回已经滚出的蛋,身子仍继续孵着蛋。若是窝里的蛋滚出,又被人取走,鹅仍然会完成「以脖子将蛋勾回」的动作,即使那里已经没有蛋了。无论蛋还在不在,鹅都会完成这个勾蛋动作,彷彿是反射动作。

鹅与地蜂,皆重复着「多余的」应对,内在状态不得而知。但若是牠们拥有意识,能探索冰山每个环节的发生,让其从行动中体验,从体验中与生命连结,相信牠们会重新决定自己的行动。

人也常有如此状态。

我认识的一位长辈,是高级知识分子,身体健康、心智成熟,年纪不过五十多岁。当年提款机刚普及,人人办提款卡,不用到银行取钱。这位长辈不善使用提款机,每次以卡片提款时,常常忘记密码。他总是尝试三次,又错了三次,提款卡因而被机器没收。

子女为此头疼不已,常告诉他若是错两次,不要再尝试第三次。长辈答应了,但下次却依然重复着「按错三次,被没收卡片」的循环。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长辈明明答应子女记不住密码时,按两次即要停手,却依然永远尝试三次?

因为他的内在有个程序,像地蜂与鹅一样的惯性。

然而,人拥有自主意识,怎么会这样子呢?

这样的状况很常见。

青少年沉迷网路,决心不再玩了;调皮的孩子,决定不再吵闹了;抽菸成瘾者,决定要戒菸了;犯错的人,答应不再犯错了;家暴的人不想动手了;拒学的孩子,决定要面对学校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不想再责备人了;遇到亲人的言论,不想再吵架了……为何这些下定决心的人想做到改变惯性,却如此困难呢?

关键就在人的内在设定──冰山水面下的程序。而程序的设定,与基因、成长环境有关。

人并非地蜂或鹅,人拥有自主意识。人可否了解这分意识,了解内在程序如何设定与如何使用?

想要改变内在程序,除了改变思考之外,还需要透过感受去觉察,体验自身的期待、观点与应对。进入渴望,与自我连结,生命就带来高能量,能够为自己负责任。

我帮助青少年戒菸、戒除网瘾,也陪伴拒学的孩子,协助脾气不好的父母,带领过动的孩子……皆是透过冰山脉络,探索与协助改变他们的内在,连结其渴望,让生命专注于当下,进而成为自由人生的主宰。

渴望是一种高能量

萨提尔的冰山隐喻,最底层是「渴望」与「自我」。

这两个层次不易解释,关键在于需要体验,不易以语言完整陈述,有点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学习上若是不可言传,对于习惯文字、语言与思考的现代人,无异是一种挑战。然而,今日科学发达,此书我从几个实验陈述人的成长历程,俾便学习者理解渴望层次,更好地运用于教育、对话与自我成长,让自己与他人更幸福。

除了书中所述之外,我在此分享一个提问以及一项实验──我视之为对渴望与自我的陈述,也可看作是一种检测──读者将能更理解渴望层次,对于进入本书更有帮助。

哈佛大学教授艾美.柯蒂(Amy Cuddy)在《姿势决定你是谁》(Presence: Bringing Your Boldest Self to Your Biggest Challenges)一书中,问道:「真实的最佳自我究竟是什么?」这个提问对我而言,彷彿是在问:「冰山的『自我层次』为何?」

书中引用了行为学教授萝拉‧摩根‧罗伯兹(Laura Morgan Roberts)为帮助人们找到最佳自我,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你有哪些优点?你如何运用它们?……」回答者必须确信,并且相信这些答案。

在冰山的运用上,当回答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即是「体验自我价值」、与自己的渴望连结,便能通往自我之路。那一刻,生命会感动,会感到有能量。

艾美.柯蒂在书中举了实例,那是克里斯威尔及薛曼的实验,名为「特里尔社会压力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受试者必须在挑剔的裁判前进行即席演讲,讲完之后进行数字倒数。过程中,裁判在旁不断施压。

实验分成两组进行,一组受试者要写下个人的核心价值,另一组则写下对人不重要的价值。在演讲与倒数测试之后,检测参与者唾液中的皮质醇。

实验结果发现,写下核心价值的一组,皮质醇都没有增加,显示内在没有压力,亦即比赛时不焦虑。另一组则相反,皮质醇浓度增加,显示出内在的压力以及比赛的情绪。

艾美.柯蒂称写下核心价值的这批人,进入了「真实的自我」。她在随后的几个实验,又指出人在进入「真实自我」时,会处于一种高能量的状态,亦即幸福感、喜悦与和谐感,此时体内的皮质醇会下降,睪固酮则提升。

这个实验说明何谓「连结渴望」,以及为何人通往「真实自我」无比重要,也以皮质醇与睪固酮检测,提供数据上的说明。

我不禁有个想像,若是有人在进行实验时,透过冰山的对话釐清自我、连结内在的渴望,是否也会睪固酮上升、皮质醇下降,甚至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将表示内在无意识的思维运转,能透过对话长期连结渴望,让人处于高能量的状态。如此就有更具体的说服力,说明冰山的对话能为家庭、学校,甚至职场带来理想的环境,那就太美妙了。

本书即是透过成长历程、对话的脉络,谈如何让人连结渴望,让人拥有高能量、获得幸福感。

书中图画与感激

这本书的完成,我特别安排插图,想为书带来能量。

绘者王又翎,就读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系时,我得知她对绘画的热忱,随后她从哈佛「艺术与教育」研究所毕业,参与了我的工作坊,我邀约她为书提供插画,让此书以新面貌呈现。蒙她愿意相助,我心中无比感谢。

又翎的画风细腻,透露着爱与温暖。她以图呈现我的故事时,不以戏剧张力显示对比,而以接纳与爱融合故事,这些图像的表达,为这本书增加了渴望的连结,期望也能为读者带来美的能量。

我演讲萨提尔模式,已经近二十年。从《对话的力量》一书开始,我以更落地的方式推广好奇的对话,得到众多贵人支持。

这一路演讲、写书与工作坊,虽然是为了维生考量,但是我收到了大量的祝福。各地的家长、企业主管、心理与教育工作者,总为让人们更认识对话与萨提尔模式而大力推广与推荐。

尤其是诸多前辈,给我实质上的支持,为我的工作带来帮助,也为我带来高能量,比如严长寿先生、方新舟大哥、李蔚起大姐、林文煌夫妻、汪大久校长、卓壬午先生、黄千薰大姐、李昆霖先生、张辉诚先生、陈君宝先生……他们让原本不太热情的我,感染了不少热情。

世界各地的萨提尔团体以及主办工作坊的单位,还有台湾的长耳兔心灵维度、学以致爱、学思达,以及各地教育社团、各地讲座助人工作者,都让我无比感激,感觉自己是无比幸运之人。

内容连载

〈陷入困境之坑〉

十岁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我十岁那一年,举家搬离台中北屯,到台中太平定居,房子从平房换成楼房。旧的居住环境是平房,邻居很少职业妇女,妈妈们在家带孩子,或者做家庭代工;左邻右舍常串门子,彼此互动很频繁。新的居处是楼房,邻居较为疏离,彼此之间不常往来,与旧家生活环境迥异。

大概生活环境变了,妈妈迁居之后感到无聊,她决定到工厂去工作,从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

搬入新的房子后,新家迎来新变化,家庭命运瞬间改变。

妈妈去工厂上班,跟工厂的朋友熟了,考了机车驾照。拥有人生第一部机车,她为「行动自由」欢呼,这是我记忆深刻的一幕。那是孩子们失去照顾的前奏,妈妈的橘红色铃木90,将她载到陌生之地,我童年永远无法理解之处。

妈妈认识了一群朋友,跟着朋友到处玩,不仅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夜里不回家睡觉。父亲为此跟妈妈吵架,妈妈只要一吵架,便嚷嚷着要自由,不想将青春耗在家中,随即转身离去,离家几天不回。

这对童年的我,内心形成很多感受、观点、未满足的期待,还有渴望与自我层次的缺憾:无自己的价值、不值得被爱,以及我是糟糕的人。

妈妈带来的冲击

妈妈结交了一群女友,这群女友都如男人,我弄不明白怎么回事。

妈妈行为日益变化,她学会抽菸、喝酒、赌博,夜里不回家,家庭陷入了混乱。

我成年之后,曾跟弟妹聊天,聊到童年的经历。成长于如此家庭,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这个妈妈,我们聊起来感慨万千。

记得那段时间,我常常睡到半夜,见爸爸气急败坏,因妈妈半夜又不见人影。有时是一早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我坐上父亲的机车,去外头找寻妈妈。有时爸爸等妈妈至深夜,妈妈却彻夜不归,人已不知去向……

我与弟妹四人,内心感到惶惶不安。

大约我十二岁左右,有个画面长存脑海至今。外头下着倾盆大雨,爸爸在夜校兼课,原本在家里的妈妈,突然接了一通电话,告知孩子们要外出,今晚就不回家了。妈妈走得很潇洒,孩子心中惴惴不安,充满困惑、恐惧、难过与愤怒,只能目睹妈妈离去。

我曾将这段记忆,写于《心念》一书之中。

我内在那股难解的情绪,成了好多年的主题。我经常感到慌乱、烦躁、不安、悲伤,继而又涌起愤怒。突如其来的情绪,莫名席捲而来……

二十多年的冲击

十八岁那年,我接到胖阿姨的电话,对她出言不逊,胖阿姨找了流氓到家中,威胁、恐吓我。我无力回呛、反击,仅能沉默,受着屈辱。自此,我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见到妈妈,也不想听到她的消息。

直到我二十岁左右,父亲终于跟妈妈离婚。此后十余年时间,我与妈妈见面的次数,手指数得出来。

妈妈十九岁嫁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长子一出生即夭折,我是家中的次子。妈妈在三十岁认识胖阿姨,当时妹妹年仅三岁,从此家中无宁日。弟妹受到的冲击,应该比我还要大,因为我内在混乱不安,外在学校课业差劲,无法满足父亲的期待,因此转而控制弟妹,经常以恐吓、怒斥与拳头对待他们。妹妹曾经公开演讲,陈述她幼年受家暴,正是我恐吓与揍过她。

我很爱弟妹们,也很爱父亲,但是自从母亲离家,我与家人冲突且疏离,这样的关系持续二十多年。

直到三十二岁,我的命运就此改变。

一九九八年,我在报纸求职栏上看到一则应征教职的广告,那是一所体制外学校,并不需要教师证。我侥倖录取,在山中教了七年书,因而接触萨提尔模式,走上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变家庭命运的道路,家庭之间的关系更转变了……

不少人非常好奇,或者感到存疑:这样的人可以转变吗?

萨提尔女士说:「 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我们内在的改变仍是有可能的;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依然可以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所造成的冲击。」

我的转变点滴累积,在于我了解自己的内在怎么了。这是认知层面的理解,却也为认知的方向,带来新的能量路径──这是「觉察自我」的开始。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而不是认同心理结构,这股能量的汇聚与重整,让我的内在逐渐改变。

所谓内在的改变,就是冰山的变化,是一个内在的工程。当人的内在丰盛、和谐、美好了,外在的作为亦改变了。

自从浸润于冰山理论,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新的看见。

我从青少年开始陷入混乱,不仅课业学习落后,日常生活也一团乱。我追溯自己的状态,十岁是个分歧的点。从十岁开始至三十二岁,我的人生都挺混乱。

在我混乱的青少年时期,我并未跟着邻居徘徊。虽然沉迷于电动游戏,但是并未跷家不归,并未加入帮派,也未学会抽菸、喝酒,我认为这些都与十岁之前的经验及父亲坚毅的教养有关。……

〈走出困境之钥〉

内在丰盛,即渴望连结

我内心与母亲和解,大约在三十三岁左右。彼时接触萨提尔模式,我开始打电话给母亲,说了三小时的电话,母亲应该很讶异。

我上课时聆听家庭图像,瞬间与母亲的仇恨化解了大半。当时,我绘制了母亲的家庭图,好奇她的童年生活,好奇外公、外婆的应对。接着,我对母亲有了全貌的看见。从那时开始,我在过年包红包、生活费给母亲,也给当年恐吓我的胖阿姨。并非为了孝道,也不是同情与可怜,仅仅觉得能力所及,我可以让她们幸福点。

二○一○年夏天,我赴香港中文大学演讲,参加全球萨提尔年会。我临时有些感触,出发前买了香菸、食物,带给母亲与胖阿姨。我犹记得那天的午后阳光,一轮红日在窗外映照着。母亲从厨房端一锅姜母鸭,她们两人招呼我吃饭。我已经多年未尝母亲的手艺。……

(部分节录,完整文章请见书中内文。)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1481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