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克钦族和景颇族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景颇族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景颇族
景颇族
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wèi主的民族,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旱谷、玉米、小麦等,平时也种甘蔗、油菜、八角、草果等经济作为。牛是景颇族重要的生产劳动工具,无论是山地还是水田,都要靠牛来翻地。景颇族原本信仰原始宗教,有各种复杂、原始的祭祀方法。近代以来,由于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一些景颇族人开始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今天这组老照片,主要展现了景颇族男子的日常生活情景。拍摄人为江应樑教授,拍摄时间为1937年。下面,一起来围观吧!
江应樑教授和一位景颇族青年、一位傣族青年在德宏遮放土司署照壁前合影。从两位青年的穿着上我们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傣族青年一般穿白色或浅色衣服,而景颇族青年则穿黑色衣服。包头的样式也不一样。相同之处是,他们都不chuān鞋。
陇川地区的景颇族男子。景颇族男子大部分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黑包头,裤子短而且宽大,以银耳环、银项圈为饰物,光着脚,配有长刀,小腿常打绑腿或缠着藤条。这样的装扮,和傣族有所区别。
陇川地区的景颇族男子。景颇z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景颇族的生产力很低下,生活艰苦,缺衣少食是常态,造成营养不良,身材普遍瘦弱、矮小。
照片上这位小年轻是一位土司兵,受土司调遣,负责维持秩序,保卫土司安全。高高的包头和瘦小的身cái形成鲜明对比,他那身体仿佛快要承受不住他的包头。
带着长刀的年轻土司兵。注意看,他的耳朵上戴着一条长长的耳坠,不知是什么材质。看上去很夸张。
坐在院子里的景颇族男子。他们的居住条件很chà,生活很艰难,日子很苦,常常连温饱都不能保证。
笔者感言:各位网友,看完这组老照片,你们有何感想?是否对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好奇?可以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哦!
景颇族特点和风俗节日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1、目瑙节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目瑙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瑙”。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
2、撒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 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 阿昌zú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 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rén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
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
3、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景颇族的风俗特点:
1、景颇族服饰风俗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àn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dāo和筒帕。
2、景颇族新米节食俗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3、景颇族的建房习俗
景颇族的住房用竹子、茅草建造。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猪、鸡。竹楼以屋脊为界隔成两半,一半是主人家居住和煮饭的地方,靠里面的一端为上方,由长辈住;靠外的一端为下方,由晚辈住。另一半用于招待客人和堆放杂物。
景颇族傣族口音区别?
景颇族傣族口音的区别在发音的不同。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按方言的不同,又分为景颇、载瓦、喇期、浪峨等支系彼此之间通话困难。景颇既是支系的名称,又是该民族的总称。
以上就是关于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克钦族和景颇族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景颇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zqkj/7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