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景颇族的资料有哪些,景颇族相关资料有哪些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景颇族的资料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景颇族的资料
2、景颇族的风俗习惯
景颇族的资料
6月13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镜湖空间里,星光闪耀。以傣族舞蹈家刀美兰、白族舞蹈家董丽馨、哈尼族歌唱家杨倩琳、普米族歌唱jiā茸芭莘那、苗族歌唱家阿幼朵、jǐng颇族歌唱家岳木果、彝族音乐传承人阿朵故烈、满族音乐传承人八音赫赫等为代表的20多种少数民族艺术家齐聚,共同为一场台秀剧打call,这就是《穿在身上的文化》。
作为《穿在身上的文化》的开篇,该场台秀剧以“云南的一天”为主线,通过歌、舞、光、影、秀的表现形式,以传统多民族服装服饰、张珂嘉设计师重新创作的多民族时装、多民族新盛装三大篇章,集中展示了包括傣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作为云南,特别是普洱地区的特有民族和主体民族的优秀服装服饰文化。整场大秀彩云之南的古调清澈空灵、多mín族的服装服饰让人目不暇接。年近80的刀美兰老师,身体轻盈、神釆奕奕,“孔雀公主”之舞信手拈来,精彩纷呈。在东南亚享有盛誉的景颇族歌唱家岳木果老师的一曲《哦然》点燃全场。
张珂嘉设计师介绍,我国众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记忆、对生活的感悟全部凝聚于服装之上。一朵绣花、几道衣褶、多zhòng线条、靓丽色彩都饱含深意,这些在沈从文等大师学者的著作中都有详实的记载阐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服装服饰停留在了历史的某个时间点上,发展缓慢。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多民族服装服饰无法融入当下,与世界相隔遥远。再加上欧美、日韩文化的冲击,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包括汉族的年轻一代都再也不了解本民族的服装服饰文化,甚至完全摒弃了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令人心痛。
如何抢救和包括岌岌可危的优秀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如何唤醒当下都市人群对本土民族服装服饰的兴趣,如何使优秀的中国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让全世界再度为之惊艳等等问题多年来始终困扰着国家政府,以及服装行业的有识之士。
作为这场公益台秀剧的服装总设计师,张珂嘉本人出生在多民族家庭,骨血里的天赋,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再加上海外游学的经历,他对多民族服装服饰文化既尊重传统,又不盲目传承。从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服装设计师助理,到冬奥会申奥主演晚会《大好河山-张家口》服装总设计师。从众多艺术家,到两会代表的服装设计,他都一丝不苟,默默耕耘。每年还拿出时间到各地采风,特别是家乡的村村寨寨几乎都留下了他的汗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民间资料。厚积薄发,为他今日这场台秀剧的dǎ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项目策划及宣传负责人高慧斌表示,《穿在身上的文化》从创意策划、筹备、再到最终达成,一路走来并非坦途,但从正式曝光开始,就受到国际国内的关注,以及来自政界、商界、艺术界等众多领导前辈的支持。不仅受旅居澳大利亚的艺术家,赛贝尔台秀剧创始人张瑜Cybele的指导,将其命名为“台秀剧”,更值得一提的是,张珂嘉设计师的家乡普洱市也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中共普洱市wěi宣传部作为活动支持单位,普洱市美术馆将国宝“蜘蛛衣”、“树皮衣”送到北京展示,普洱市景谷县还派出优秀的女子象脚鼓表演队前来助演,热情洋溢,增色不少。
据悉,《穿在身上的文化》系列公益台秀剧,未来的计划是以全国所有省份地区,以及众多民族的服装服饰为基底,不断挖掘保护,创新发展优秀的多mín族服装服饰文化,以实际行动响应党hé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号召。也期待着通过活动,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投身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多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热爱。
▌来源:景颇网
编辑:桂金再 审核:余强
电话:7176467 微信:13843704
宣传陇川,需要您我共同努力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景颇族的风俗习惯
景颇族人聚居于云南德宏州各县及怒江泸水、古冈等山区丘陵地区。住房多为竹结构草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牲畜。房屋为长廊形,一端开有房门,进门后有一条过道。fáng间里有一棵木柱,大小粗细不一,木柱在景颇族象征着财产和势力的标志。住房分有三至十间不等,各间房有门无窗。屋内设有火塘,用于煮饭烧茶,地上铺上竹篾席作寝塌。
景颇族妇女上身穿黑色平绒制成的对襟或左襟短上衣,胸前缀满装饰用的银泡,下穿羊毛编织的红筒裙,系~条红色腰带,小腿裹着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头戴羊毛织成的红色包头,喜欢佩带银饰物。男子一般穿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老人留辫子缠在头顶上,以黑布包头,青年人喜欢裹白包头。男子外出时必挂长刀或肩扛长枪,背着精致美观的挂包,盛槟榔、草烟等什物。
景颇族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天主教也曾经传人过,但没流传开。
扩展资料: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yǔ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xì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总人口数为147828人 。
阿昌族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一、饮食
1.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
2.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
3.阿昌zú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已婚妇女大多喜欢嚼槟榔,闲暇时,大家互传槟榔,以牙齿染成黑色为。
二、信仰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多种宗教并存。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1.梁河、潞西、龙陵一带的阿昌族,受汉族的影响,以信仰原始宗教、祖先崇拜为主。梁河地区阿昌族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盛大的窝罗节,纪念和祭祀他们。寨神是阿昌族的远祖,各个村寨均供奉并祭祀他。
2.在阿昌族的观念中,人死后有3个灵魂,一个在坟上,年年清明要献祭;一个供在家中堂屋,年节也要祭祀;另一个送“城隍庙”供奉 。每年七月初一、八月十五也要祭祖。
3.陇川户腊撒一带的阿昌族因受傣族影响,主要信仰小chéng佛教。当地佛寺、佛塔的造型与周围傣族的相似。佛教在阿昌族人民生活中影响较大,每年都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
4.在户腊撒的村寨中,除了供佛,人们也供奉关羽、土主、财神等。该地区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的阿昌族只集中在几个村寨中,每年也定期举行祭祀玉帝的活动,村中也有职业性或半职业性的宗教人。
三、节日
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四、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kè而闻名,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zhǔ动前去帮忙。在阿昌族寨子里,在岁末农闲时,年轻人结婚办喜事的较多,发婚宴喜帖之风气较盛。人们礼尚往来,守望相助,平时往来互赠的礼物是糖果、饼干、饮料等。在参加婚礼时,可送钱,也可送日常生活用品。
五、婚姻,丧葬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扩展资料: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以上就是关于景颇族的资料有哪些,景颇族相关资料有哪些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景颇族的资料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zqkj/7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