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金星与土星(拱),金星拱土星 马克思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金星拱土星 马克思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金星土星
金星拱土星 马克思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同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与美国时间当天下午10时左右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将“阿波罗”们一次次送上太空的火箭名叫“土星五号”,它先后将阿波罗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hào、16号和17号送入太空。但在“土星五号”的巨大成功光环背后,我们却能看到另外一种火箭的背影,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让英国人闻风丧胆的德国V-2火箭。
土星wǔ号
苏联、德国、美国是现代宇航理论与火箭技术的发源地,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在这三个国家相继诞生。然而只有德国纳粹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对武器规格的限制,以发展重型火炮的代用品为目的,研制出了实用化的远程制导火箭武器,并取得了成功——划时代的V-2火箭,由此被认为是左右“下一场战争”结局的关键。V2导弹是一种中程弹道导弹。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通过对V2导弹的研究分析,逐步发展出短程弹道导弹、远程弹道导弹直至洲际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1940年代由纳粹德国著名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向纳粹政府提议的A9/10系列。由于后来二战德国战败,这些构想未能实现。
所以,我们要了解弹道导弹或者人造卫星的发展史,就必须从德国聊起,或者说,从沃纳·冯·布劳恩聊起。
现代航天之父——沃纳·冯·布劳恩1912年3月23日,沃纳·冯·布劳恩出生yú东普鲁士维尔西茨的一个容克贵族世家。当时他的父亲马格努斯·冯·布劳恩男爵是省议会议员,以精明强干而出名。后来,马格努斯又成为德国魏玛共hé国的农业部长,也是德国储蓄银行的创办者之一。为此,他带着妻儿移居柏林。沃纳·冯·布劳恩是他的次子。
小时候的布劳恩就对火箭技术充满兴趣,13岁时,布劳恩就在在柏林豪华的使馆区街道上进行了第一次火箭试验。他从一个焰火商那里买到了6支特大号的焰火。绑在自己的滑板车上。最后,焰火在雷鸣般的一声巨响中燃烧干净,布劳恩也被警察抓住,由于没有人受伤,所以很快布劳恩就被释放了。1925年,冯·布劳恩读到了赫尔曼·奥伯特写的《通向星际空间之路》一书。从此,他毫不犹豫地选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征服宇宙空间。
沃纳·冯·布劳恩
1928年,布劳恩进入夏洛腾堡工学院学习,在他进入工学院之时,德国正处于业余爱好者研究火箭技术的热潮。不断有人将火药用于驱动雪橇、车辆甚至飞机,打破了若干世界纪录。但是影响最大的是赫尔曼·奥伯特教授,他被誉为“现代火箭技术的先驱”。1930年chūn,奥伯特从罗马尼亚返回德国,准备开始进行试验,以证实他的论点:huǒ箭动力的最佳来源是液体而不是火药。也就是在此时,布劳恩在朋友的引荐下加入了赫尔曼·奥伯特的团队。虽然奥伯特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得不再次返回罗马尼亚任教,但是他们的微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取得了部分成功。
赫尔曼·奥伯特教授团队(右二为布劳恩)
沃纳·冯·布劳恩于1932年春从夏洛腾堡工学院毕业,他决定转入柏林大学。因为布劳恩在奥伯特团队的经历告诉他,要掌握火箭和宇航技术,仅有工学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精通更多的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知识,才能透彻的理解相关问题的所有方面,并建立新的火箭发动机理论,而柏林大学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当时杰chū的物理学家,如马克思·冯·劳厄和埃尔文·薛定谔都在柏林大学任教,这就使得冯·布劳恩的学术根基开始变得丰满起来。
佩内明德与V-2导弹1932年春,德国guó内的各类火箭小组的工作开始引起德国陆军的注意,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战后德国的武器发展,尤其是火炮数量和口径受到严格的限制,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德军将目光投向了不受武器条约限制的火箭技术。1930年12月17日德国陆军部召开正式的火箭武器研制会议,标志着德国官方军用武器计划的开始。
从1932年11月起,布劳恩在柏林大学上学的同时,就已经是陆军的一个不穿军装的雇员了,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液体推进剂火箭。布劳恩先是制造出第一台供试车台试验用的小型水冷式发动机,这台很小的发动机竟然产生140千克推力,持续60秒钟,后来又制造出300千克推力的液氧-酒精发动机。采用这种发动机的A-1火箭用了6个月才造出来,但是点火不到半秒钟就炸成了碎片,原来是点火过晚,在燃烧室里积累了过多的可燃物。
当时的德国人其实并不把A系列火箭成为“火箭”,而是称为“组合件”【aggregat】,A-1即Aggregat-1的缩写。
随后,布劳恩又研发了A-2、A-3(后改型为A-5),虽效果均不佳却积lèi了非常多的经验。1936年初,火炮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等人开始正式考虑研制大型实用化的A-4火箭。在陆军的要求下,他们以著名的“巴黎大炮”为参照,确定了A-4火箭最初性能参数。多恩伯格据此提出火箭的技术指标: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出的‘巴黎大炮’,能把直径21厘米、装药约10千克的炮弹发射到125千米,新的火箭应当携带1吨炸药,飞行两倍于此的距离,即250千米。它应符合公路、乡间道路和远距离铁路运输的条件,其最大尺寸应按照欧洲隧道和铁路的转弯曲率来确定。”
巴黎大炮
经初步计算,火箭包括尾翼在内的宽度不应超过2.47米,总长不超过12.80米,据此研究人员又推算出一系列技术指标,如火箭总重、推力、发射精度和燃料的燃烧速度等。这些指标成为A-4火箭设计的基本依据。
不过,当时德国的“西部试验站”面积小,地理wèi置和保密条件都不符合大型远程火箭的研制要求,在多恩伯格的争取下,德国军方决定在德国东北部乌瑟多姆岛上的佩内明德秘密建立一个大型火箭研究中心。在1936年到1943年间,这里先后建设了70座大型建筑与复杂设施,包括当时欧洲最大的超音速风洞实验室及大型液态氧制取工厂。
作为大型火箭,A-4火箭与之前的试验火箭相比有很大的技术跨域,布劳恩带领团队从基础研究入手,集中解决了高速空气动力学设计、大推力发动机设计、燃烧控制、推进jì控制、弹道控制等一些列重大问题,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在某种程度上说,A-4火箭开创了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A-4火箭工程繁杂。除火箭外,还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研制和其他工作,如固定式发射台、车载机动式发射台、供电设施、无线电接收站、地面观测站、规模化生产及装备部队等。A-4火箭的第一次发射是在1942年春天进行的。第一次试验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试验因外壳强度不够也在空中解体了。1942年10月3日发射的第sān枚A-4火箭飞行十分成功,火箭到达的最高高度是85千米,射程到190千米,héng向偏差4千米。虽然没有达到设计预定的275千米,但是人类大型火箭的梦想已经初步变成了现实。
1942年10月3日的试验成功,标志着A-4火箭已经在技术上达到了“冻结状态”。大体来说,这是一枚能将1000千克重的高爆弹头,投掷到275~300千米之外的液体动力制导火箭。
有意思的是,直到1943年看了一部关于试验阶段的A-4火箭样弹成功发射的纪录影片之前,希特勒还一直怀疑大型火箭永远上不了天。但zhè个战争狂人一旦意识到火箭的威力,就会毫不犹豫的投入到战争中,而且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引信不灵敏,弹头就不会在正好触地时爆炸,而是钻入泥土中,只会掀起一大堆泥土。希特勒的看法,导致了一种新型引信系统的产生。冯·布劳恩不得不承认,希特勒不仅仅是个疯子,也是一个天才。
当A-4火箭计划取得突破之时,德国的核弹计划也在紧张进行。1943年8月17日星期二晚间,英国皇家空军数百架四引擎轰炸机炸毁了威默克重水工厂的设施,也把佩内明德和3家认为可能生产A-4火箭的工厂夷为平地。战后的资料表明,大约在1943年下半年,盟军就获得德国在佩内明德基地研制秘密武器,高度保密的A-4火箭已经为英国所获知。虽然遭受到一dìng程度的损失,但是因祸得福,由于德国的核反应堆计划失去了关键的中子减速剂重水而停滞不前,A-4火箭的生产反而走向了正轨。
1944年1月,A-4被希特勒下令更名为“复仇武器-2号”(Vergeltungswaffe-2),V-2火箭诞生了。
V-2火箭
尽guǎn每枚V-2火箭有2.2万个零件,组装起来很费时间,但由于纳粹使用了大量的“奴隶劳工”,所以每一枚批量生产的V-2火箭的成本只有38000dé国马克,不到一架战斗机的五分之一,是一种非常便宜的武qì,总共生产了6000枚之duō。
直到欧洲战场的战斗结束前,纳粹向英国发射了1402枚V-2,向比利时发射了1664枚V-2,向法国发射了76枚,向荷兰发射了19枚,向德国本土发射了11枚。虽然V-2导弹的精确度令人失望,但它还是造成近1万名平民伤亡。资料表明,共有2742人被火箭炸死,6467人受伤,大liàng建筑物被毁。不过,对于纳粹德国来说,一切已经太晚了。
1945年3月,V-2火箭被迫停止生产。
沃纳·冯·布劳恩的超级V-2火箭计划射程不到300千米远的V-2火箭不是冯·布劳恩的终极目标。在A-4样弹发射成功的时候,布劳恩就已经在酝酿着不同寻常的A-4升级版本。
A-4导弹的飞行原理已经成为如今耳熟能详的经典范例——导弹在燃料耗尽达到极限gāo度后,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升力翼面,它将像一枚巨型炮弹一样沿一条抛物线形弹道以3倍音速向200千米外的目标落去。虽然这个极大的末端速度能够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但如果增加升力翼面以jí修改制导系统,工程师们可以将这种巨大的动能转换为更远的射程。
V-2导弹原理图
事实上,带翼火箭项目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已经正式启动,冯·布劳恩的目标是轰炸美国东海岸城市,但由于技术难以突破,所以进展缓慢。但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希特勒失去了耐心,他要求布劳恩将精力放到多快好省的短期目标——带翼V-2导弹,随后又yào求布劳恩设计一款有人驾驶的带翼洲际火箭,即后来的A-9火箭。除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外,从大后掠角机翼到十字尾,A-9火箭都更接近于一架飞机而不是火箭,而且A-9火箭居然是可以在普通机场进行水平着陆的可重复使用火箭。
然而,A-9火箭只shì冯·布劳恩整个洲际有人驾驶带翼火箭系统的一部分,准确的说它是作为两级体系中的上面级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该项目的全称是A-9/A-10火箭的原因。A-9火箭与A-10火箭组合后,将形成一个25.6米高的庞然大物,这就是冯·布劳恩用于轰炸纽约的A-9/A-10洲际有人驾驶带翼火箭系统全貌,整个项目超前美国和后来苏联同类计划至少15年。A-10本身其实是一枚长达19.812米的巨型第一级火箭,以汽油提纯物及硝酸为燃料,能够提供170.25吨的推力,在持续工作50秒后将A-9火箭推到24千米的高空,随后liǎng者分离,A-9火箭启动自己的第二级发动机以4马赫的初始速度加速向大气层边缘冲去。不过,雄心勃勃的féng·布劳恩其野心并没有止步于A-9/A-10火箭,已经令人感觉几乎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A-9/A-10火箭仍然只是冯·布劳恩超大规模火箭计划de一部分。事实上,A-9/A-10火箭可以与更大型的A-11火箭下面级组成一个总发射质量超过5000吨的三级yùn载火箭系统。据战后冯·布劳恩自己声称,他计划用这枚巨型火箭发射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但如guǒ这个东西用于军事用途,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具备全球攻击能力!
然而在布劳恩投靠美国之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有一种说法是:已经投靠美利坚合众国的冯·布劳恩不想炫耀这一武器系统,因为正是他向希特勒建议用该系统轰炸纽约,显然假如这件事浮出水面,美国人将会是极端歧视他的。
美国人在火箭技术方面的捷足先登20世纪,美国人同样出现了很多火箭技术的先驱者。第一个把发射液体火箭理论付诸实践的是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博士,戈达德博士在1910年开始进行现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的论文中提出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千米/秒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1921年12月,他完成了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1926年3月16日,他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使用液氧-煤油的液体燃料火箭。但是戈达德博士的行为不被美国大众所理解,他们称戈达德为“月亮人”。
戈达德博士
二战之前,美国国内没有浓郁的探索太空的氛围,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航天组织,功利主义弥漫美国科学界,商业yíng利思想支配着美国的科技发明,而与航天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却少有人问津,直到1942年德国的V-2火箭实验成功的模糊消息传来,事态才有所改观。
事实上,与苏联人相比,美国人在争夺德国高级火箭专家与火箭产品等方面抢得先机,因此无论是对V-2火箭实施“逆向工程”还是对其技术的吸收都要顺利的多。
1945年2月14日,佩内明德发射了最后一枚V-2导弹,希特勒的东部防线已经彻底崩溃。冯·布劳恩等人深知德国很快就要战败,已经在讨论投诚的问题。1945年1月的最后几天,冯·布劳恩召开了一次绝密的高级人员会议,讨论万一德国战败的投诚问题。毫无例外,所有人都同意向美国投降,这也符合逻辑,德国的武器曾经给英国、苏lián和欧洲国家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对美国本土没有带来直接破坏,所以向美国人投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几率会小很多。1945年5月2日,以布劳恩为首的德国高级火箭专家们向美军投诚,最终,冯·布劳恩、多恩伯格等120多名专家和大量重要文件、设备和100多枚V-2火箭被送到美国。1945年9月,冯·布劳恩如愿来到美国,按照当初的约定,冯·布劳恩的班子协助陆军军械署导弹技术人员、布利斯堡的导弹试验基地和通用电气公司,组装和发射了70枚V-2火箭,美国人因此迅速掌握了V-2火箭的核心技术。
V-2火箭的“逆向研发”——苏联的火箭技术的发展早在1893年沙俄统治时期,中学教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了喷气技术和外太空飞行理论,论证了多级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外太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建立空间站及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为苏联现代空间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苏联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苏联科幻作家孔德拉邱克在《征服星际空间》中描述了人类驾驶太阳能飞船在宇宙中航行,亚历山大·波格达诺夫甚至在其小说《红星》中描述了苏联革命者在火星人的带领下来到火星,并把火星变成“红色共产主义天堂”。而且列宁对外太空飞行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苏联民间有关宇航的学术活动也蓬勃发展。
但随着大清洗的开始,苏联最优秀的火箭专家相继被迫离职或者受到迫害,比如“喀秋莎”火箭炮的研制者朗格马克被处死,苏联火箭技术的核心专家科罗廖夫被判入狱10年。
科罗廖夫
二战后期,苏、美战时结成的同盟开始出现裂痕,尤其是美国向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以后,苏、美之间的同盟关系迅速转为猜忌与敌视。
当时,苏联不仅没有掌握原子弹技术,而且苏联在战略轰炸机技术上也远远落后于美国,当时苏联最好的远程轰炸机只是战前就已经投产的柴油动力Pe-8,这种飞机已经远远落后yú美国的波音B-29轰炸机。因此研制出能够运载核武器并对美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的火箭,成为战后苏联维护国家安全迫在眉睫的任务。
尽管战前苏联火箭技术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是由于大清洗运动,现在已经人才凋零,所以苏联人选择以战争中德国人发展的火箭技术作为自己的新起点。而在吸收过程中,仿制V-2火箭成为苏联人的“本能”选择。但是由于前文所述,大量的德国优秀的火箭技术专家带着技术、图纸等重要资料都已经投诚美国,苏联的仿制计划举步维艰。
苏联人想尽办法吸引尚在德国隐姓埋名的技术专家加入苏联政府组建的科研小组。功夫不负有心人,负责这件事的“苏联特别技术委员会”终于得到了“最有价值的收获”——德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赫尔穆德·格罗特鲁普。格罗特鲁普曾在德国火箭研究中心负责制导控制系统工作,他主动提出愿意帮助苏联恢复并组建德国V-2火箭的生产线。格罗特鲁普这么做并非出于意识形态或政治上的原因,而是在人才济济的德国火箭研究中心压抑了太久,他渴望能够大施拳脚。
到1946年10月苏联人在德国的复原工作结束时,从事火箭技术复原工作的德国人已达5870名。通过不懈努力,苏、德专家复原并编写的技术文件量已非常有规模,图纸达18568张,工艺规程达6338份,技术规程达314种,说明、报告和技术细则共492种。这些资料不仅涉及V-2火箭,还包括提高射程的改进型火箭方案。
1946年10月,苏联人在德国的火箭生产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所有在德国组装、生产的火箭、仪器和设备等全部运回苏联,分配到各火箭研究所,而火箭专列直接开往建设中的苏联卡普斯京亚尔国家中央试验场,用于日后的发射试验。
1947年10月16日至11月13日在卡普斯京亚尔发射场进行了11枚V-2火箭的试射。整体看来,这次试验成功发射的火箭射程基本保持在260~275千米,偏离准线在5千米左右,飞行高度保持在72~86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508米/秒,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苏联专家证实:对V-2火箭技术文件的复原,以及对火箭本身的复原、加工和组装都是正确的。这标志着苏联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复制V-2火箭并掌握其核心技术取得了成功。这些经验和数据成为后续苏联本国火箭制造业专业布局和技术研究的重要依据,拉开了本国自主研发更先进火箭的大幕。
毋庸置疑,正是冷战加速了V-2技术的发酵与太空技术的发展。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V-2火箭的应用虽然没有挽救纳粹德国,但对当时战争形态的革新却触动很大。比如装甲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富勒,便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由实验室引起的毁灭性战争,将是由拥有携带原子弹的动力推进火箭的两个战斗组织之间的决斗。
首先来看苏联,通过对V-2火箭的技术复原,苏联了解到了导弹研制工作的复杂性,这使苏联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业部,而是动用苏联多个重工业部门一同投入到导弹的设计工作中,迅速形成了一个布局完善合理的导弹研发、生产工业体系,正是这个体系成为了苏联导弹和宇航事业的孵化器。比如,国防部负责导弹液体发动机的研制,农业机械建设部负责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近炸引信的研制,航空工业部负责巡航导弹、远程导弹液体发动机导弹的空气动力研究和试验等等。
1946年5月16日,苏联武器装备部部长乌斯季诺夫签署命令,在莫斯科近郊第88炮兵工厂的基础上成立苏联武器装备部88yán究所。8月9日,乌斯季诺夫任命科罗廖夫为88研究所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格诺尔少将为研究所所长,波别多诺斯采夫为总工程师。
在1947年对组装和仿制的V-2火箭进行试验之后,88研究所科罗廖夫团队以V-2火箭为基础先后设计出R-1和R-2近中程导弹。随后又试射成功R-5导弹,但R-5导弹并没有装备部队,而是转向研制性能经过进一步提高的R-5M导弹。R-5M为单级战术弹道导弹,最大飞行距离12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29吨,头部质量1.35吨,核战斗装药威力为8万吨(后来热核战斗装药威力达到30万吨,个别的R-5M的热核战斗装药威力为100万吨)。推进剂质量24.9吨,导弹20.75米,单体最大直径1.65米,射击精度6千米。导弹装有飞行中可分离的单核弹头。
20世纪50年代初期,冯·布劳恩在美国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让科罗廖夫断定美国已经kāi始了外空计划,为了不落在美国后面,科罗廖夫秘密开始了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但shì除非苏联拥有能够发射卫星的远程弹道导弹,否则他们的努力就是个美丽的泡影。于是即jiāng完成设计的R-3中程导弹被放弃转而研制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
1952年1月,美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苏联的战略劣势再次被扩大,苏联必须为可能发生的核战争做好准备。在武器装备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与副部长朱波维奇的支持下,科罗廖夫终于说服了苏联军方的关键xìng人物,主管苏联武器生产的国防部副部长倪杰林,开始了苏联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
到了1956年10月,随着一枚R7液体火箭被解体运抵图兰塔姆发射基地并且重新组装起来V2火箭技术在苏联的“发酵”终于产生了令人惊异的结果。导弹组装完毕后长约30米,重达重300吨,最大宽度为10米,最大起飞推力为486吨,这个庞然大物可以称上是当时量大的导弹。1957年8月21日,在忐忑不安的气氛中R7量弾首次发射升空,导弹飞行6500千米后顺利到达堪察加半岛的预定自标。一个多月后的1957年10月4日,正是这枚导弹,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外层空间。
美国人从震惊到奋起直追当沙滩排球大小的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正以每小时18000英里的速度,每96.2分钟绕地球一圈,时不时发出嘟嘟的声音时。美国的苏联大使馆恰巧正在举行鸡尾酒会。来自22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正在举行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也就是他们简称的“国际地物年”活动,以便交流信息。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星期五晚上,苏联外交官们正在招待50位“国际地物年”的杰出名人,其中来自《纽约时报》的沃尔特・沙利文突然被紧急电话叫走。在电话中,他得知了苏联塔斯社所宣布的消息。他匆匆赶回来对美国科学家劳埃德・伯克纳博士耳语了几句,伯克纳轻轻敲了敲摆满食物的桌子,周围逐渐安静下来。他说:“我想宣布一个消息,我刚从《纽约时报》得知,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正在离地球9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我向苏联同行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大厅里霎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杰出的科学家们都相信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在场的美国人反应也是比较冷静。然而,虽然苏联没有tè别掩饰其卫星计划,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仍然震惊了美国情报机构。“国际地物年”在巴sāi罗那举行的计划会议上,苏联代表团就公开而自信地谈论过他们发射空间运载工具的计划。早在1954年11月,就有人问过国防部长威尔逊,他是否考虑过苏联在卫星竞赛中取胜的可能。他哼了一声:“就算他们胜了,我也不在乎。” 但如今面对苏联人的成功,总统的一位亲密助手说,他真想“掐死”预算办公室主任珀西瓦尔・布伦戴奇,责怪他为什么不将更多的预算投向太空领域。甚至一些国际法学家暗示“趁还来得及”尽快与苏联签订和平协议。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人会周期性地苦苦思索,为什么美国会变得软弱。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1940年春,当时法国正在退步,老一代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年轻人太沉迷于摇摆音乐,以至于都听不到纳粹的皮靴声。现在和当时一样,新闻界被惊醒了。波特兰市《俄勒网人报》说:这颗苏联“卫星”从上面盯着我们,太恐怖了。’《时代周kān》说:‘美国向来以其技术能力、科技实力和第一个取得成就而言,现在,不论做出多少合理的解释,整个家都陷入突然和深深的失望,美国人被这红色的月亮夺去了光彩。’”
——《光荣与梦想》
美国人的落后是有原因的。V-2火箭技术zài美国“发酵”的早期成果,只能算是一种截击机版本的A-4B。不过与A-4B相比,美国版“V-2火箭飞机”的用途是要地防空截击(两挺1.7毫米机枪被埋于机首),而不是轰炸。尽管由于方案过于激进,美国版“V-2火箭飞机”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但在苏lián人的强有力挑战下,来自V2的远程火箭投术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美国人便一发不可收拾。更何况,由于俘获了完整的V-2火箭技术团队,又掌握了远比苏联人多的技术资料,在用人政策上也极尽大胆,美国人对V2火箭的“技术再创”很快便呈现出与苏联人完全不同的特点。
为美国空军设计的一种超级有人驾驶带翼火箭方案也就出现在了冯·布劳恩的绘图板上。该方案的基本设计与A-9/A-10如出一辙,但与现在规划的规模相比,A-9/A-10的组合也就只能算是个玩具了,1951年版的冯·布劳恩有人驾驶带翼火箭方案是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采用三级结构,长81米,总发射重量6350吨,是后来土星-5号guī模的2倍!其顶端携带的是冯·布劳恩利用A-9火箭技术衍生发展出的一种空天往返飞行器一一即今天所说的航天飞机,在1950年初连人造卫星这个名词都还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时代,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虽然由于对空间技术的实用性估计不足,冯·布劳恩的国版A9/A-10/A-11项目被否決,但其才华很快在另外一些更有前途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1950年美国陆军制订了第一个大型导弹计划、即红石计划。第二年国防部长下达指示,同意把红石火箭最后研制任务交给冯·布劳恩的班子,并把这种火箭列为重要项目。1953年8月,红石火箭试飞成功。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制导系统。该系统由一个带有空气轴承吃螺仪的稳定制导平台、空气轴承加速度表和空气轴承校平组成,精确度极高。红石火箭试飞成功后,1955年又开始了丘比特,计划。1957年5月31日,丘比特火箭飞行第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说明,美国的中程弹道量弹计划进展顺利。
红石导弹
不久,苏联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意外情况突然出现。11月3日,苏联人又利用人造卫星2号把小狗“菜卡”送入轨道,有效载荷为1100磅。这清楚地表明,苏联人已备具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其实早在1954年春tiān,冯·布劳恩就建议把红石导弹和“火神式”导弹结合起来,把一颗2.268千克的卫星送人轨道。但是官方决定支持海军那并无把握的“先锋号”卫星计划,不允许“二等公民”发射美国第一个航天器的思想占了上风,他们把冯·布劳恩晾在一边。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冯·布劳恩可以大施拳脚了。1958年1月31日22时55分,冯·布劳恩用红石战术导弹和一些小型研究用火箭“中土式”发动机拼凑起来的粗笨的混合运载火箭,终于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起飞了。114分钟后,圣迭戈观测站收到了“探险者1号”卫xīng发出的信号,证明发射成功了。冯布劳恩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白宫举行盛大仪式,艾森豪威尔总统向冯·布劳恩颁发美国仪公民服务奖。沃纳·冯·布劳恩博土成了一个民族英雄。此后两年,冯·布劳恩班子一直在卓有成效地进行“探险者”系列卫星计划和“先驱者”计划。1960年7月,冯·布劳恩雄心勃勃的士星计划启动了,此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决定把四千人的冯·布劳恩班子转让给1957年底成立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土星1号”火箭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到V-2火箭以及A-10火箭捆绑式发动机放大以后的影子。“土星1号”和“土星1-B”虽然已经是庞然大物,但要实现把美国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还要更加强大的运载工具——“土星5号”,它的推力大约为3492.66吨,有5台F-1发动机,每台F-1所能生产的推力要比 “土星1号”整个第一级的总推力680.39吨还多。“土星5号”装配好以后,竖起来高达1米,加满燃料重量将近2902.99吨。后来,它成功地把“阿波罗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5号、16号和17号送上太空。当“阿波罗11号”航天器把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3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且使他们返回dì球后,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理査德·尼克松总统说:“这shì自上帝创世以来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星期。此时,美国的航天技术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已经是毫无疑义的了。”
而在将“阿波罗们”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那高大光辉的影子里,我们应该意识到“V-2火箭的形象仍然是栩栩如生的”。
“陌生的”西门子和门捷列夫德国人和苏联人在火箭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固然有国际环境影响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国家科技强盛的基石——基础科学的研究。
1872年,德意志统一后的第二年。56岁的维尔纳・西门子开始了一次“不务正业”的奔走。这位成功的商人,突然开始关心教育文化部的工作。他向政府提议,购买一批精密的测量仪器,并出资帮助建立一所纯粹的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精准计量和基础科学的研究。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走在基础科学的最前沿,那么这个国家的工业将不可能达到或者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
从1872年上书教育文化部开始,西门子在自己的备忘录和写给德国政府的建议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西门子发现,当英、美等国纷纷意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并且利用其服务yú经济时,德国的科学天才们还在为了大学里的教书任务绞尽脑汁。
维尔纳・西门子
在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帮助下,西门子尽心竭力15年的奔走终于有了结果。在“德国制造”诞生的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也就是今天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西门子不仅提供了50万马克的启动资金,还捐出了一片位于柏林郊外的私人领地,作为研究所的办公地点,由亥姆霍兹担任第一任所长。
当然,这并不是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唯一的任务,因为它被寄予了更多希望。在西门子眼中,它是提升德国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前提,在德国皇帝的眼中,它是德意志帝国与英国、法国和美国一较高下的法宝。直到今天,作为德国的国家计量院,这里仍然是德国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基础科学,奠定着未来的德国质量
当英、美、法、德开始了电气时代的狂飙突进时,邻近的俄国却仍是一个只能靠出卖自然资源并回购工业制成品度日的二流国家。1890年,年近六旬的门捷列夫离开了圣彼得堡大学这个他工作了33年的地方。随后,他出任国家标准度量衡贮存库的库长。在一次例行考察中,门捷列夫发现,虽然俄罗斯是《国际米制公约》的缔约国,却根本没有执行,依旧在使用原有的俄制。而且,即便是名义上统一的俄制,在不同地区也出入极大。这些乱象让门捷列夫痛心疾首,事实上,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最热爱的也许并不是化学,而是养育了他的俄罗斯。为了帮助祖国走向富强,tā曾在工程学、农学、气象学,甚至经济学等多个领域著书立说,在所有的著作中,化学仅占三分之一。然而,如果这个国家连可靠的基础科学研究都没有,那这些著zuò都无异于空中楼阁。
回到圣彼得堡后,门捷列夫立即着手统一度量衡的工作。1893年,门捷列fū的申请被批准了,从7月1日起他被任命为度量衡总局局长。随后,门捷列夫开始重新制作俄罗斯的计量原器。在门捷列夫近乎疯狂的努力下,仅仅六年之后,俄罗斯度量衡的精确度就达到了先进国家需用15到2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门捷列夫
1907年2月2日,俄罗斯度量衡总局局长门捷列夫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人们手举元素周期表,自发走上街头,悼念他的逝去。化学给他带来了太过耀眼的光辉,以至于很长段时间内,并没有人在意他的后半生究竟为俄罗斯人民做了些什么。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俄国成立。站在门捷列夫肩上的苏维埃俄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业强国。1945年,为了纪念门捷列夫为俄罗斯国家质量基础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曾由他主导建设的度量衡总局正式改名为门捷列夫计量科学研究院,也就是今tiān的俄罗斯国家计量院。
结语:基础科学,是强国之基,中国在崛起,我们国家的论文发表数量据报道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还差距很大。虽然很多人质疑诺贝尔奖的公信力和发展前景,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无法获得诺奖,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乏力。我们现在其实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类似,功利主义弥漫,商业盈利思想支配科技研究,清苦的基chǔ科技研究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与人才发展。中国要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摆脱高科技企业代工厂的“帽子”,就要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大投入,首先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比如在2018年,西安航天六院一则要求上级机关阻止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张小平跳槽的新闻在网上爆红,一个价值100万年薪的人才,你只给他20万,如何留住他?
就像葛优说的:“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对待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用道德和理想信念绑架他们。
金星土星
金星与土星――合相 无忧无虑的快乐状态,喜好打扮的特性,受到的限制,通过妥协让步、适应别人的要求,来获得满意的人际关系,这致自己有种被利用的感觉,认真、负责,对感情的态度诚实,害羞,金星入摩羯的特点类似,节俭,懂得积蓄,人生态度不够乐观。
2009年有哪些天文现象?
美国太空网报道,2009年可谓是“全球天文年”,天象剧场也是好戏连台。既有一场观测条件不错的liú星雨降临,又有日环食来为我们的春节贺岁,此外还有一次观测水星的良机,而且台湾“中央大学”鹿林天文台发现的鹿林彗星也将于今年2月距离地球最近,用简单的望远镜就能看到这颗彗星。以下是罗列出来的有关今年的天文奇观。
1、今年01月03日夜里出现2009年的第一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但由于流星雨在极大值时流量也不大,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内都不容易看到。
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西方观天人员就特别幸运,他们可以在太平洋标准时间凌晨5点后一duàn时间内看到最大的流星雨。最大时,象限仪流星雨每小时能下15-120颗流星。
2、01月15日:金星东大距。金星以明亮著称,尤其是大距附近时,相信大家都可以在天空中俘获它的身影。由于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比水星慢,金星从西大距运行到东大距花了1年多的时间,01月15日,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的金星已经非常明亮,可达-4.5等。日落时的地平高度为37°左右,好似挂在西南方低空中的一盏明灯。
3、01月26日春节当天,日环食将悄然发生,日、月、地球基本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光射到月球时被遮挡,自西向东在地球表面形成的一条巨大带状投影,这条日食带斜穿大西洋、印度洋。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因地月距离适宜,可以见到日环食,而我国南方各地见到的只是日偏食。在上海,17时20分许,太阳会被月亮“吃”掉一小口。
4、01yuè30日晚,西方神话中掌管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金星与东方女神“嫦娥”月亮“约会”。金星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届时,月亮就像一把弯弓,仿佛要把金星射向人间。除了与月亮相会外,金星还将于1月15日到达东大距,2月19日达到最亮,从而成为上半夜西南方耀眼的“明珠”。公众如果用小型望远镜观测,还可看到其如小月亮般的迷人身影。
5、02月22-26日,早起者将会有机会看到木星(–2.0等)、水星(-0.1等)和火星(+1.2等)齐聚一堂,形成一个5度的环。在日出前大约半小时左右,你能看到木星和水星悬挂在地平线上。而火星则可能很难在黎明微光下发现它的身影,除非你用双筒望远镜。此三颗行星的梦幻环在02月24日最小,只有3.7度宽。在02月22日和23日早晨,非常细的娥眉月将以极为有趣的方式与这三颗行星相互交辉。
6、03月09日,以美丽光环著称的土星将冲日。行星“冲日”是每年天象的重头戏。“冲日”是指该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该行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在“冲日”前后的半个月内,都是观赏这颗“戴草帽”行星的最佳机会。土星是一个非常亮的大行星,所以,观测的地点并不一定非要到郊外去。在城里面,只要天气好也完全能够看得到。
7、03月25日,金星成为一颗晨星和夜星。金星经过8年的特别循环,今年再次重现了2001年、1993年和1985年时的情景。不过,今年的这一景象只有北半球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届时人们可以在同一天的黄昏和黎明都能看到金星。这一景象会持续几天,3月25日是中间日子。
8、04月22日,当天黎明时分,距地球最近的三大天体——月球、金星、火星将在东方低空近距离相遇,届时公众可用肉眼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此时望远镜中金星如残月般,是金钩形的。而这天又恰逢农历二十八,一弯残月犹如镰刀,天空中的两个“弯月”会让观测者倍感神奇。
9、06月06日晚,心大星和一轮娥眉月上演“星月童话”。届时,一轮娥眉月会遮掩首颗zhòng要的红色巨星――心大星。不过,这一景象只有美国中东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能看到。
10、07月22日,将上演百年难遇de日全食奇观,届时只要天公作美,我国公众就可欣赏到zhè一罕见天象。此次日全食将历时6分39秒,在经过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中国在内的一个狭长走廊内可见。距离琉璜岛(Iwo Jima)东-东南方向大约325公里的地方将是观察此次日全食的最佳地点。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21世纪的最佳rì全食,也是出现在1991年-2132年之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11、08月06日晚,“行星之王”木星将与月亮一起上演相依相伴的天象美景。当晚天一黑,皎洁的明月即从地平线升起,迫不及待地“走”向木星,两者之间仅相距不到一个满月的视直径距离,届时木星的亮度将仅次于月亮。公众只要仰望东南方天空,便可一睹这一幕“星月童话”。如天公作美,天文爱好者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欣赏到木星表面连mián不断而又明亮的条纹形状。
12、08月10日至09月04日,土星没有环。相对2003年土星环以近27度的最大角度倾斜于地球,这时从地球上看土星将几乎看不到土星环。其原因是土星、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地球在轨道上快速运行改变我们观察土星环南面和北面的位置,这一时间持续三周多,届时著名的土星环将根本看不到。
13、08月15日,“行星之王”的木星将“冲日”。当天,木星通宵在夜空中闪闪发亮,半夜时分它将升上头顶附近的星空,尽显“君临天下”的风采。
14、08月18日,海王星将“冲日”,有兴趣的天文爱好者可借助望远镜一睹这颗淡蓝色神秘星球的风采。淡蓝色的神秘星球海王星是依据纯天文理论计算而被发现的行星,在天文学史上被称为“笔尖上的发现”。海王星亮度较暗,平常很难观察到。届时,海王星在摩羯座中逆行,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若能再配上《世纪星图》,公众将会更容易找到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15、09月17日,2009年最后一颗上演“冲日”大戏的大行星为天王星,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届时,天王星的亮度是5.7星等,这就意味着在观测条件好的地方,公众用肉眼就能隐约见其“芳容”。
16、09月02-03日,木星无卫星。用小型望远镜观察木星的任何人将总是能看到一些或4颗完整的著名的伽利略卫星。多数情况下能看到2、3颗这样的卫星,有时能全部看到4颗这样的wèi星,很少只能看到一颗这样的卫星,而看不到卫星的机会则更少。09月02-03日深夜,西半球的人将有二小时能kàn到无卫星的木星。
17、10月08日,水星将和土星近距离相会。当它们这天早晨从北美的地平线上升起时,水星相对右边的土星将只有0.3度,其星等为–0.7等,将比土星(+1.0等)亮近5倍。5天之后,土星又会和金星相随,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0.6°。如此近的距离,实属难得一见。10月16日一早,刚刚形成两天的一轮娥眉月将滑过天空南面的这三颗行星。
18、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将来。此次流星雨比较有利的观测时间是11月17日至20日,尤其是在20日5时49分前后,狮子座流星雨将可能有一次“爆发”。届时,每小时约有数十颗至五百颗流星划过天空。
19、12月13-14日,就如贺岁大片一样,双子座流星雨一般都会在岁末如期而至,“上映档期”将从12月07日一直持续到17日。2009年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5日凌晨达到极盛,每小时理论流星数最多可达到120颗。双子座流星雨非常适合观测,不但流星的速度较慢,而且明亮的流星还会留下白色的余迹。
一个小孩划船通过边境的电影?
电影叫《野兽家园》。这是一部马克思·瑞考德兹、詹姆斯·甘多菲尼、凯瑟琳·欧哈拉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0年,该片获第36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提名。
以上就是关于金星与土星(拱),金星拱土星 马克思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金星拱土星 马克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sm.nayona.cn/zqkj/1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