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易学课程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 巫鸿(Wu Hung)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 巫鸿(Wu Hung)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废墟的故事豆瓣) (风龙废墟的故事)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 巫鸿(Wu Hung)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废墟的故事豆瓣) (风龙废墟的故事)
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简介 Intro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巫鸿(Wu Hung)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本书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关键词: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周六来公司加班,看完了这本书。真心希望每个学者都能像巫鸿老师这样明白说话,说人话,不要说车轱辘话。

独特的角度,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中国,对于废墟这种独特场所的考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冲突,值得深思。

废墟的主题选得好,承载丰富有深度;结构设计好,从石涛拓片到圆明园小城之春再到当代艺术798,知识体系清晰历史共情兼顾;语言呈现好,逻辑清晰表意晓畅,让我这么一个美术盲都津津有味读到最后,好书好书。

巫鸿老师的书迷。每次都会被他挖掘的主题吸引。废墟的观念不新,在西方建筑史上常常听见。出于长存和永恒的石材西方建筑,往往较不求缘木之长存的中国建筑出现更多的废墟,一枯一荣,皆因石而起。而中国的废墟观念显然影响自西方,从建筑,电影,摄影,到当代艺术皆然。这也是废墟新生和湮灭的双重性。

逝去的美,与对深层的历史与意义的追思。

作者 Author

巫鸿(Wu Hung)


着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着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需要各种占星塔罗水晶魔法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yixuekecheng/1084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