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呢,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民间色彩的当属中秋节。“中秋”之名,虽然有人远溯至《周礼》,但《周礼·夏官》中提到的“中秋”并没有节日的意义,仅是季节时序的概念而已。古人对一年四季,都有孟、仲、季次序的划分,夏历八月十五,序属仲秋,于是有了中秋的说法。
中秋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形成较晚的,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尚无中秋节,唐代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但却很难从正史或笔记中找到关于中秋礼仪活动的记述,而纯属民间节日,远没有法定官节那么多繁文缛节和隆重的礼仪。即是宫中赏月,也大多从于民间习俗,不过是宫苑中宴乐休闲,没有朝贺大礼的仪注。唐人好在中秋赏月,大约旨在此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适宜邀宴赏月的缘故,并无佛道的宗教色彩。唐诗中吟咏月光、月色的题材无数,更多地赋予蟾宫月桂的世俗化、嫦娥吴刚的人格化,使得中秋赏月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中秋节的形成大约始于宋代,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中秋尚未列入官定的重要节日(宋代官定的节日仅有元旦、上元、中和以及真宗以后的天庆、天应等节日),中秋节只是作为节气性和季节性的民间节日,如同立春、七夕、重阳之类,但斯时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正适合饮酒高歌,登楼赏月,同时也带动了都城市肆的商机和繁荣。酒店出售新酒,歌楼悬挂红灯。入夜,流光溢彩炫于目前,鼓板笙歌萦于耳际。南宋时,江南有燃放羊皮小水灯之俗。中秋夜将几十万盏羊皮灯置于河湖水面,名曰“一点红”,灿烂如繁星,《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均有记载。
中秋节食月饼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历来其说不一,大多认同始于元dài。其时,类似月饼的食品早已有之,只不过尚无“月饼”之称罢了。汉唐时即有dài馅的面饼,或蒸,或烤,或烙,和面为皮,中间充以饴糖、鲜花、芝麻、胡桃等各色花果之料。类似甜食点心,早在唐代就很普遍,甚至有精致的盒子盛放。唐高祖李渊看到这种盒装甜饼时,就曾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于是与群臣分而食之。称为胡饼,是因来自吐鲁番人向唐皇的进献。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已有“月饼”一词出现,但没有详细的描述。彼时的月饼大概因其形象而寓意,并没有特定的规制。民间传说月饼起源于朱元璋八月十五起兵,为联络各地义军,用月饼夹带举事字条,传递消息,是为月饼之起源,这只是姑妄言之,其实并不可信。
中秋节盛于明清两代,从而成为民间最为重视的“三节”之一(上元节与春节相临,一般同为一节,此外还有端午节)。中秋、端午民间俗称“八月节”“五月节”,是旧历年之外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也是一年中三个标志性的时段。旧时商家店铺与宅门主顾的结算也往往分别在这三节进行,而销售旺季也正是在这三节的前夕。明代《西湖游览志余》已经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沈榜的《宛署杂记》更是记录了明代万历年间北京风俗:“八月十五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饼相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可见明代中秋月饼已不仅是节令食品,而且是社交馈赠必不可少的礼物。
中秋月饼的品种繁多,形式各样,但其规制却是圆形的,取其“团团圆圆”之意,如今不shǎo广式月饼做成正方形,恐怕有失月饼的原意。旧时北京的月饼以提浆、翻毛为主,兼有苏式、赖皮和较为低档的“自来红”“自来白”之类,广式月饼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当时专营南味食品的森春阳,以及后来的稻香春最先开始销售广式月饼,馅子也仅有豆沙、枣泥、五仁、莲茸几种,远不如今天品种之多。老北京人较为保守,一般多认瑞芳斋、正明斋、聚庆斋几家店铺的提浆月饼和翻毛月饼,价格也较之森阳春、稻香春的便宜些,穷苦人家更是以“自来红”“自来白”应景儿。后来稻香春又发明了“改良月饼”,这种月饼的皮很厚,但以黄油和面烘烤,虽然馅子不大,却有一种西点的味道,香而不腻,又不过甜,一时很受欢迎。当时广式月饼中的甜肉、叉烧、火腿和云南的云腿(俗称“四两砣”)月饼还较为少见。老北京人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在今天年轻人的印象中,月饼的形象是以广式月饼为代表,而各大酒店、饭馆自制的月饼也不外乎这种形式,所以近几十年来成了广式月饼的一统天下。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和社会层次的不同,中秋节的风俗也不尽相同。
以瓜果而言,北京中秋时西瓜已基本下市,旧时虽也有外埠西瓜进京,但因价格偏高,况且老北京人有秋后不食瓜的习俗,并非是最普遍享用的。倒是大红石榴、沙营的玫瑰香葡萄、郎家园的枣、三海的莲藕、京西的小白梨是中秋当令水果。彼时还有今天已经绝迹的“虎拉车”(一种甜而脆的沙果,绿皮泛红,水头很足),都是惠而不费的大众化果品。如果奢侈些,烟台的鸡腿梨也运来北京,那种烟台鸡腿梨又甜又香,水头极大,外面的皮一蹭即破,如今虽能买到,却减了香味水头,似乎不是当年的品种。我怀疑原来的烟台梨是引进的水果,我在法国和德国都吃到过正宗的鸡腿梨,与小时吃的是一模一样。
中秋饮桂花jiǔ不过是应景儿而已,八月十五饮宴,桂花酒是要喝一点的,但真正喝酒的人还是喝绿豆烧或莲花白,南方人则多饮花雕和女儿红。
中秋节最令人企盼的则是夜幕降临,玉兔东升,尤其是时近午夜,明月皎皎,斯时当是“天shàng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时节,无论是在庭院的楼头廊下,还是旷野的山间江畔,中秋的圆月可谓是最终的高潮。如果傍晚尚是薄云遮障,慢慢地云破月出,渐渐升入中天,银光泻地,悬念顿释,赏月的心情豁然开朗,岂有不为此浮一大白之理?
“八月十五云遮月”与“正月十五雪打灯”大约都是佳节中的遗憾,中秋与上元两节的共同特点即天上月光与人间灯火的交相辉映,如果说上元灯火的辉煌能够令人忽略皎洁的月色,那么中秋的一轮明月却是无法取代的,于是有了祭月、拜月、赏月、咏月等许多活动。
最具中秋特色的物件有两样,至今记忆犹新,一是泥胎的兔儿爷和兔儿奶奶,形象生动,除了脸部和耳朵之外,全身拟人化,或是头戴帅盔,或是内穿铠甲,外罩袍服,端坐在虎背上,有的还身插靠背qí,神气活现,虽然大小形态各异,却是一样的憨态可掬。记得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即使是在北平沦陷时期,中秋临近,祁老太爷还要在护国寺为重孙子小顺儿买上个兔儿爷带回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兔儿爷绝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作为民俗工艺出现。1985年,双起翔先生曾送给我一尊他手制的兔儿爷,当时带给我多少儿时的回忆,二十多年来保存至今。另一样东西则是“月光神码”,也叫做“月宫符象”,其实就是一张木版水印的彩色版画,上书“广寒宫太阴星君”,画中有广寒宫外桂树下玉兔捣药的图画,旧时北京的大街小巷和香蜡铺中均有售,中秋祭月或摆供后即用火烛焚化。这种神码虽然dōu是套色木版水印,却也有精粗之别,杨柳青、武强印制的神码十分精美,远胜于一般作坊的出品,今天已很难看到了。中秋供兔儿爷与月光神码只是一种民间习俗,实际上与宗教信yǎng无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尽管如此,人们仍在中秋之际希冀一切完美,骨肉相聚,故而中秋节又有团圆节之称。
令我最为难忘的一个中秋节是1969年我在北疆大漠中度过的。
1969年10月,我在内蒙古建设兵团的连队中做过一任掌管给养钱粮的“小官”——上士。因为当时建置的变更,原来的连队划归另一gè新建团,牵涉到新旧连队账目的移交和清算,于是派我去新建团办理这项工作。两团之间相隔四十华里,我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匹老马,骑马沿着沙漠中的一条小路,走走停停,大约近三个小时才到新团团部。交接工作完成后,已经时近傍晚,只dé住在新团部一所只有两个土坯房间的招待所中。我将马拴在那土坯房外的木桩上,就赶紧去团部食堂打饭,买了三个馒头和一碗冰凉的熬西葫芦。回招待所点亮了油灯,就着冷菜吃了一个馒头后,猛然看见墙上的日历,原来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彼时中秋早被列入“四旧”,这种岁时节令也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偶然发现是日正值中秋,不能不说是意外的惊喜,尤其是独自身处于大漠之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当时那新建团的团部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全部商品大约不会超过二十个品种,不用说是月饼,就是缺油少糖的普通糕点都没有。赶到小卖部,惟一的售货员正要锁mén下班,最后通融了一下,总算买下半斤白糖。回到土坯房的油灯下,我将剩下的两个馒头掰开,中间尽量夹入许多的糖,又趁着馒头新鲜,将四周捏实,用手按成两个很大的饼子,还在上面捏出一些花样。两个大月饼就此完成,还真是十分像样儿,圆圆的,有棱有角,虽是用馒头制成,却如一轮满月。古代的月饼是蒸出来的,这两个蒸食月饼,倒是颇合古意。
当一轮明月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时候,我披着马bèi上随身带来的破棉袄,走出空旷无人的团部。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戈壁滩,背靠着一座大沙丘坐下来,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夜空显得如此低矮,繁星密匝,皓月当空,是我前所未见的辽阔,也是从没有体味过的茫然,中秋的月亮也是我从未见过的那样圆,那样亮,连戈壁上的芨芨草都是那样的清晰。从棉袄兜里取出两个白糖馅儿的“馒头月饼”,对着空旷的大漠星空,沐着银光倾泻的明月,细嚼慢咽,那真是我吃过的最香甜的月饼。那一晚躺在沙丘上想到过什么,早已记不起来了,也许什么也没有想。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感动,是天地拥抱着我,还是我拥抱着天地?我想应该是融为一体罢。整整四十年了,这是我永远无法忘却的一个中秋之夜。
本文选自 《老饕续笔》一书,有删减,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中秋节今天没有月亮吗
根据中国天气网报道,大部分地区天空云彩较多。中秋节(13、14、15)那些地方可以看到皓月当空首先新疆、内蒙古、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大部天空晴朗,抬头即可见皓月当空的美景,没有云彩的遮挡,可以欣赏月亮。再者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广东大部天空云量较多,月色朦胧,当地小伙伴可欣赏彩云追月的景象,也有可能部分地区看不到月亮。之后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陕西、西藏等地则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无缘观赏中秋明月,十五de月亮看不到了,十六的月亮可能看到一点。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是什么?
月亮与中秋,是一脉相承的情感。 一、在咏月诗词中,莫过于咏中秋节 因为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时逢秋季,气候较为干燥,天空总显得秋高气爽,能见度大大提高。
而且,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天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就觉得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满和最明亮的。
而这种世上最“圆”的事物,又切合了中国文化中追求人生、事业圆满的心理,于是在几千年八月十五祭月、庆丰收的意义上,又加入了追求“团圆”的内容,中秋节成le“团圆节”。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中秋节感怀的诗词。 二、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 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
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shī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1.中秋节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xiàng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zhōng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2.中秋赏月 中秋赏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起归来。 历史中,上古时代,在山东潍坊地区的què存在“嫦娥”一人,她嫁归当时首领——寒促,史学家称这一事件相当yú“奔寒、奔月”。
以上就是关于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呢,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2017中秋节有没有月亮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z/6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