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过度温柔的社会:不强迫、不否定、不责备,为什么我们不敢说真心话? (温柔过度会导致什么) (社会温柔妹)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不想被孩子讨厌、不想被部属抱怨、不想因此破坏良好的关系……够了吧?
──自己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只想与孩子当「好朋友」而不愿意严厉的父母、
为了维护下属自尊心而不愿开口责备的上司、
深怕被家长指责而对学生的错误眼不见为净的师长……
这些「好人」们,造就了不能指责的「玻璃心世代」,为社会带来无尽的郁闷感。

为什么事事都要讲求人情?
不强迫、不否定、不责备,就是温柔的表现吗?

只做表面温柔功夫的人愈来愈多──
不斥责孩子的父母只是不想被孩子讨厌、不想开口指正下属的上司只是在意部属对自己的看法、不想得罪家长的老师只是缺乏热忱、得过且过──
而这些表面温柔功夫的人,却造就了前所未见、不能指责也不能赞美的「玻璃心世代」。

在各式各样人际关系中的「温柔」,到底是真诚还是虚伪?「虚伪的温柔」如何操控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基于为他人着想的温柔,其实心里都只想到自己?

真正的「温柔」,究竟是什么?

名人推荐

谘商心理学博士 方格正
临床心理师 苏益贤
教养亲职作家 彭菊仙──诚心推荐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榎本博明

1955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曾任职东芝市场调查课,之后进修东京都立大学研究所心理学系博士课程。担任过川村短期大学的讲师、加里福尼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大阪大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等,目前为MP人类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也是心理学博士,并以心理学为本,受邀于各大企业举行研习、演讲等活动。

主要着作有《「居上位者的视线」的结构》、《半瓶醋响叮噹的人》、《不堪的日本人》(以上均为日经Premiere系列),《一味赞美只会教养出不成材的孩子》(新潮新书)、《中高年容易情绪失控的原因》(平凡社新书)、《拼命扯别人后腿的人》(SB新书)、《为玻璃心所苦的人》(EAST新书,以上书名皆为暂译)等。

译者简介

杨明绮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赴日本上智大学新闻学研究所进修。

译作有《孤独的价值》、《接受不完美的勇气—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译尼采》、《人生的麻烦事全都可以消失》、《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一个人的老后》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这个人,真的温柔吗?
不伤别人的心,就是温柔表现吗?
对于严师充满感谢的哀悼文
宠溺孩子的父母,能和温柔划上等号吗?
怕被部属憎恨埋怨的上司
不会严词管教学生的老师
好好先生的烦恼
妈宝大学生与不愿放手的母亲
有心机的温柔
明明是出于真心的温柔却被误解
基于「为对方着想」的温柔,其实心里只想到自己

第二章 温柔造就了「玻璃心世代」
不能斥责也不能赞美的年轻世代
玻璃心世代
说不得,也骂不得的人
温柔之人和内心容易受伤的人,竟然划上等号?
朋友之间,更不能亲暱生侮慢
让座时的内心纠葛
崇尚不伤害别人,就是一种温柔的社会
扭曲的温柔
从「疗癒性温柔」变成「预防性温柔」
谁都不想刻意伤害别人
连提醒别人也不行?
「温柔」在辞典里的意思
温柔本来就容易流于「虚伪」
让人疲惫不堪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这样的朋友和情人,称得上温柔吗?
含糊的表达方式
勉强迎合对方
表面迎合你的朋友vs真心纠正你的朋友
不说真心话
朋友之间无法深入彼此内心
在社群网站上总是立即回应朋友
是包容,还是根本不在乎对方?
重点在于「温柔的深度」
与对方保持友善距离的「自闭型温柔」

第四章 这样的父母,称得上温柔吗?
父母自己也没察觉的问题
尽是「不责备孩子」与「以赞美教养孩子」的父母
只想轻鬆教养的父母
心灵创伤?
愈来愈多唠叨不得的年轻人
对孩子言听计从的父母
美国对于「赞美教养」的批判
互动如同朋友的亲子关系
丧失权威感的现代父母
严格的法国父母
不想被孩子讨厌的父母
让孩子觉得缺乏安全感的父母
为什么老师不斥责我们?
觉得自己不被关爱的寂寞年轻世代

第五章 这样的上司,称得上温柔吗?
严格的上司讨人厌
心不甘,情不愿接受建议的部属
恐惧自己被说是仗势欺人的上司
过度在意部属怎么看待自己
凡事都要插手的上司
严师出高徒的时代
没有说出口的温柔

第六章 对别人温柔,是利他,还是利己?
「应该这么做」vs「听从自己的心意而活」
宁可有个管教甚严的母亲
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企图以赞美操控人心

第七章 身处在人情文化的社会里
不擅长表达自我意见的日本人
「自我中心文化」与「人情文化」
不强迫别人接受意见
不否定别人
不想让对方失望
自然而然展现的温柔

第八章 真心的温柔与虚伪的温柔
对于「有心机的温柔」一定要提高警觉
严厉中的温柔
只想迴避尴尬的温柔
别将明哲保身与温柔混为一谈
真心的温柔是严以律己,也严以待人
真心的温柔是不失宽容对方的心

后记

内容连载

为何不责备孩子?──只想「轻鬆教养」的父母

那么,先来看看以极力推行「以赞美教养孩子」、「不责备的教养」,颇负盛名的教养专家的说法吧。

尾木直树在《尾木妈妈的『不责备』教养论》一书中,强调「以赞美教养孩子」的优点,如下:

「教养孩子的要点在于以『赞美』代替『责备』,大人亦然,受到赞美当然欢喜,不但心情变好,为了得到更多认同也会更努力,尤其正值成长阶段的孩子,认同绝对比责骂更能带给他们正面力量。孩子受到赞美会笑颜逐开,妈妈也会开心。」

比起责备,赞美更令人开心,任谁都是如此吧。然而,教养孩子不是只让孩子开心就行了。只是一味讨孩子欢心的教养方式称得上温柔吗?

我还看了几本以「不责备的教养」为题的书,无论哪一本的内容都不是主张不责备比较好。譬如,《帮助父母轻鬆教养 不责备也OK的教养法》一书中,以有位母亲因为美国籍的丈夫教子严厉,所以觉得自己在家里没必要也一起「责备孩子」,言明夫妻之间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的教养方式。

那么,为何这本书的书名和前言都强调「不责备的教养」呢?这是因为不少父母都对教养一事感到心力交瘁,毕竟责备是需要气力的,要是不责备也能教养出乖小孩的话,何乐不为呢?这本书就是以有这想法的父母为目标读者而发想的策略。

父母不希望与孩子陷入尴尬关系,所以不责备孩子、不起冲突当然最好。所以「不责备的教养」对于抱持这想法的父母来说,绝对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句宣传标语。

但是这样的父母,称得上是温柔父母吗?

推广「以赞美养育孩子」、「不责备的教养」的教养专家们,以责骂孩子会伤他们的心,造成心灵创伤为由恫吓父母。而且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专家还会介绍一些方法,像是不伤孩子心的说话术、心灵培训法等。

然而,这些教养方法盛行的结果,真的能教养出心志强健的孩子吗?恐怕只是增加更多抗压立低、心灵脆弱的年轻人吧。相较于不少同学因为打工时出错挨骂,或是一被骂就很生气、决定辞职的朋友,那种平常就被父母叨念惯的同学因为就算被骂也能冷静应对,所以很感谢父母的严格管教。

为人父母的温柔绝对不是不让孩子受伤、过度保护孩子,而是适时严格管教,锻练孩子不因伤害而被击垮,拥有强大心志。

毕竟小心翼翼,避免说些伤害孩子的话,也不严词训诫,一味赞美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的抗压力愈来愈低。应该像锻练肌肉一样,给予孩子适当程度的压力,藉以锻练他们的心志才是真心的温柔。

心灵创伤?

斥责孩子只会让他们留下心灵创伤,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迫使孩子从小就是个缺乏自信的人,这种心灵创伤的神话充斥于世。坊间有许多关于心理谘商、心灵培训之类的课程与教养书,孩子们俨然成了新兴市场锁定的消费目标,而那些与课程、书籍一起大捞一票的教育产业业者、教养专家们则是不时提出耸动的看法。

倘若他们所言属实,那些从小被骂到大的人应该都成了心灵受创,缺乏自信、内心脆弱、不知积极向前的大人。事实上,在打骂教育极盛时代长大的人,反而都成了心志坚强的人,反观在流行爱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和年轻人,却往往有着脆弱敏感的玻璃心,这一点只要看学校、职场现况便能明白。

但为何这种藏有商业目的的教养风潮还能大行其道呢?恐怕是因为不少父母都想轻鬆教养、宠爱孩子的缘故吧。毕竟斥责也是要花气力的,更何况以斥责方式拉拔小孩长大成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所以选择宠爱肯定轻鬆多了。

加上身处自我意识高涨的时代,很多父母都不想被孩子讨厌,所以宁可被孩子讨厌也想锻练孩子,竭尽身为父母使命感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想因为严格管教而伤了孩子的心,甚至遭孩子讨厌,分明是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心态。于是宠爱自己的父母选择以宠爱方式管教小孩,心灵创伤神话便成了自我行为正当化的最佳理由。

问题是,用温柔话语教养长大的孩子,犹如在无菌室栽培的东西,面对严苛现实毫无抵抗力。就算父母以心灵培训标榜的温柔话语教养孩子,但孩子进入幼稚园或小学后,还是要面对同侪毫不掩饰的沟通方式,甚至是言语霸凌。

在父母的温柔教养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因为受不了同侪之间的粗暴行为与言语伤害而无法融入学校生活,因而畏惧上学一事,这种例子可说屡见不鲜。也有不少孩子因为受不了学校老师的严厉斥责,或是看到调皮同学被老师怒斥的模样而畏惧师长,成了拒绝上学的孩子。职场亦然,因为上司或前辈的严厉话语而深受打击,成了拒绝上班的大人亦不在少数。

由此可知,斥责孩子会导致他们心灵受创,成了无法挽回的憾事,这种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所谓心灵创伤是因为虐待等极端情形而造成的伤害,一般因为斥责而心情低落的情况都能马上复原,所以实在没必要在意什么心灵创伤神话。

对孩子言听计从的父母

对孩子呵护备至、言听计从的父母就是温柔的父母,相信这是不少时下年轻人的看法。然而在这种风潮长大下的年轻人,往往视「别人为自己做事是理所当然」。一旦违背他们的期待,「不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养尊处优的年轻人就会深感不满,埋怨别人「不帮忙他」,自我意识作祟。

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理所当然认为大家都要帮助他才行,自己却不会主动为别人做任何事。可叹的是,他们不明白只有父母才会对他们无私付出,别人可不吃这一套。因为父母总是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也就让他们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但在旁人看来,只是「自视甚高」罢了。别人可不会像父母一样尽心付出,所以抱持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态度,根本无法构筑良善的人际关系。

人生总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明明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但因为有许多实力比自己更好的人,所以迟迟无法成为主力选手。明明很喜欢对方,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青睐,鼓起勇气告白也被断然拒绝。明明努力准备考试,却考不上理想学校。求职路不顺遂,只好被迫进了不想进去的公司。好不容易进入想进的公司,但一进去才发现工作内容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样,结果做得很痛苦,完全使不上力。明明工作表现杰出,却老是被上司嫌东嫌西,始终得不到肯定。就在工作总算上轨道时,遭病魔侵袭,只好留职停薪,无奈身体状况迟迟无法回复,连工作也不保。

只要活着,就会遇到各种挫折。

这时绝对不能放弃,坚持继续努力,提昇自己的欲求不满感。所谓欲求不满感,是指不输给现况的耐力,随着累积一次次克服逆境的经验,欲求不满感也会跟着提昇。父母之所以严格要求孩子,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欲求不满感,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坚持努力下去。

因此,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什么,任何要求都能满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因为缺乏耐力,成了无法承受挫折的软脚虾。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选择逃避、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人,绝对无法积极向前,坚持到底。

这么看来,一味满足孩子欲求的父母,称得上是温柔父母吗?

愈来愈多讲不得,也唠叨不得的孩子与年轻人

近来人称草莓族、玻璃心的孩子与年轻人愈来愈多,成了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如同前述,愈来愈多孩子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斥责,而出现拒绝上学等过度反应,促使家长们更关注如何教养孩子一事。

的确有愈来愈多在不责备的教养下长大,成了讲不得、抗压力低的孩子与年轻人。职场方面亦然,愈来愈多只是被上司、前辈数落几句便深受打击,称病请假、反应极度情绪化的年轻世代成了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所以经常有经营者和担任管理职的社会人士找我谘商如何教导、带领年轻部属。

这些抗压力低的孩子与年轻人,在做什么都给予赞美、坚持不责备的父母庇荫下,成了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所以一面对严峻的现实,瞬间便坠入谷底。

任谁都有就算再怎么用功也考不好,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成果的经验,这时当然会心情低落,但只要心志锻练得够坚强,

「难道就这么认输吗?下次更努力吧!」便能积极向前。

纵使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任何成果,达不到目标,总是挨上司、前辈的骂,这时任谁都会沮丧、陷入低潮,但只要心志锻练得够坚强,便能重新振作,继续努力。审视现况,不责备的教养对于孩子而言,真的称得上温柔吗?这是我们必须重新检讨的事。

严格的上司在年轻人眼中成了落伍

近来会称赞部属的上司成了年轻上班族眼中的「温柔好上司」,严厉教导的上司被视为敬而远之的「讨人厌上司」。因此,不少管理阶层宁可当个会讨好、会称赞部属的上司,也不想当个想栽培下属而严格教导,反而惹人嫌、招来埋怨的上司。这么一来,部属开心,自己也乐得轻鬆,所以懂得适当赞美部属的上司愈来愈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这是个好心纠正别人,反而惹来一身腥的时代。

然而,认真又有良心的上司实在无法违背原则。无奈现在是越有良心的上司,越会为如何带领部属而烦恼的时代,而且越是认为身为上司应该锻练部属、栽培部属的人,越烦恼该如何带人。

虽然自己年轻时也饱受上司批评、被骂得狗血淋头,经历不少辛酸事,但也因为如此才有现在能独当一面的自己。问题是,要是端出以前上司对自己的那一套,肯定会遭时下年轻世代反抗,给自己惹麻烦。

那种口气实在很伤人,难道就不能换个说法吗?根本是仗势欺人嘛!不可原谅!就是有人会这么控诉。所以用心对待部属只是让自己受伤、心情低落到不想上班、甚至提出辞呈,却还是被人质疑滥用权势、追究责任,怎么样都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许多上司面对就算说破嘴,也不改做事态度,总是惹毛客户的部属,怎么样也训斥不出口。就算想赋予部属重责、训练部属,也深怕招来埋怨。

就像为了孩子着想,所以唠叨几句,孩子就嫌父母很烦,凡事都要唠叨、给建议的上司在部属眼中也是惹人厌的家伙。任谁都不喜欢被人叨念、一再纠正,年轻人也很怕遇到过于神经质又敏感的上司,这问题确实让人伤脑筋。

但如何拿捏也是个问题,倘若不是过于极端,其实适时提醒部属、给些建议并非坏事。试着站在上司的立场,想想他为何要唠叨、出声纠正呢?

「那样处理不太好。」「那么做只会降低效率。」就是因为看到问题点,「必须告诉他如何改善才行啊!」所以才出声提醒。

也许站在上司的立场很难想像,那么换成同事的角度看待也行,观察一下同事的处事方法:「那样处理不太好。」「那么做很没效率。」或许就会这么想。如果你和同事处得还不错,很想帮助对方的话,就算彼此关系变得尴尬也想指出哪里不好,建议更有效率的方法,是吧?

但一想到明明是为了同事着想,却可能招致对方埋怨,就会打消念头。更何况那种对于同事漠不关心的人,更不可能主动提醒对方或是建议对方怎么做比较好。

只要试着这么想像,便能明白不时唠叨、给建议的上司究竟是非常温柔的上司,还是一点都不温柔的上司。当然,也有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的上司,这种人纯粹是令人厌恶的坏心眼、唠叨鬼。面对这种上司,只要想着他的存在也是一个自我磨练的机会就行了。懂得适时转念也是必备技能。有时,「搞什么鬼啊!」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也是一股成长动力。

心不甘,情不愿接受建议的部属

这是某位担任中间管理职之人的亲身经验。

他看到部属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够周全,效率也很差,只会扯周遭人的后腿,于是告诉对方需要改善的地方,建议如何处理比较好。

「我知道了,谢谢。」部属虽然这么说,表情却很难看,一副很恼火的样子。他想说一般遇到这种情形都会表达谢意,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反应时,「他总是一派高高在上的口气,让人听了很火。」他听到对方这么抱怨。明明是为对方好,才给予建议,也确实帮他解决了问题,却反而被对方埋怨,着实令他一头雾水,感叹世风日下。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这是因为听在部属耳里,这番建议并非出于好心教导,而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口吻。所以部属完全不觉得这番建议是对他的一种帮助,只觉得是一种指使,所以很不高兴。

当对方是上司或前辈时,很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形。身为上司无论是经验还是知识都比较丰富,当然是站在给后辈建议的立场,为何部属会觉得是高高在上的指使?如此过度反应呢?

这是因为部属「担心自己被瞧不起」的缘故。

也就是担心自己是否被轻视、被视为笨蛋。因为担心自己被瞧不起,所以本来应该心存谢意,感谢对方给予建议,竟成了像在指使自己该怎么做的命令。而且越是担心自己被瞧不起,越会将对方的亲切视为蔑视,结果就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让人很火大」。近来担心自己被瞧不起的人似乎愈来愈多,所以想要锻练部属的上司愈来愈难为。

那么,为何担心自己被瞧不起的人愈来愈多呢?因为在这股赞美教育风潮中,孩子从求学时期就被学校奉为付钱的大爷,不曾受过老师严格的教导与锻练,所以缺乏顺应力(resilience,也称为恢复力,意即就算暂时受伤、情绪低落,也能立刻重新振作的能力),自我肯定感低落的缘故。

虽然提昇自我顺应力,克服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当事人的课题,但面对这类型的人,还是要避免刺激他们内心的不安,明确表达对他们的期待,一面鼓励,一面建议他们如何改善。会这么带人的上司和因为嫌麻烦,所以一味讨好部属的上司不同,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温柔好上司。

恐惧自己被说是仗势欺人的上司

就像本章最前面稍微提到的,那些被年轻人称赞是「温柔好上司」的人,其实不少都是根本称不上温柔的家伙。这些被称赞是温柔好上司的中间管理阶层多是这么回应:「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搞啊!毕竟我们也有生活压力,所以得罪不起啊!」要求他们说明得再具体一点,「他们一不高兴,就说我们仗势欺人,还会在网路上散布奇怪谣言,不是吗?而且他们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心情低落,只是稍微纠正他们,隔天就称病请假。只是想确认一下工作进度,他们就胡思乱想,什么『上司不肯信任我』、『上司质疑我的能力』,彷彿患了被害妄想症,哭诉自己遭到上司无情批评。所以面对时下年轻人,还是讨好他们比较好,要是不这么做,很难自保啊!」

得到这样的回答。

如同前面所言,越来越多年轻人十分抗拒来自上位者的指点,只是稍微提醒他们注意,马上就遭到强烈反抗,结果小事闹大,还被散布不好的谣言,有些上司甚至因此情绪低落,只好请假休息。

所以上司对于部属的反应,十分提心吊胆。尤其近来是个只要让对方感到不甚愉快,觉得内心很受伤,便被认定是在上位者仗势欺人的时代,无怪乎唯恐惹祸上身,只求明哲保身的上司愈来愈多。

如此奇怪的自保心态,说穿了就是没尽到身为上司必须栽培部属的职责。问题是,一想到可能会被稍微纠正一下就不高兴的部属控告仗势欺人,还是宁可当个讨好部属的上司。

这种现象说是一种时代弊病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时代,愿意挺身栽培部属,真正温柔的上司可说少之又少。

对于真正的温柔上司来说,这是个极有可能遭部属反抗、控诉,受尽折磨的时代。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623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