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4,增补修订第二版全新上市,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潘绥铭 & 黄盈盈 &am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4,增补修订第二版全新上市,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潘绥铭 & 黄盈盈 & 王东【文字版_PDF电子书_】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4,增补修订第二版全新上市,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潘绥铭 & 黄盈盈 & 王东【文字版_PDF电子书】_社会科学 (社会学互动论的例子)

书名:论方法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出版日期:2023-1
页数:492
ISBN:9787519297268
8.9
豆瓣短评
全网资源sm.nayona.cn

内容简介: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是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首版于 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 1300 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本书案例丰富,讲述清晰、生动、具体,经验与教训并举,被誉为“社会学调查接地气的和具有操作性的书”。

全书分为三篇,包括定量调查方法和定性调查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学调查的整个过程和深入的论方法探讨。上篇首先界定了社会学问卷调查,侧重讨论了社会学调查的灵魂“元假设”和其四步逻辑操作、光谱式思维;其次分析了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即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问卷调查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理论筛选问题、设置相关假设等,探讨了问卷设计中常见的误解、反思了设置开放题和“观念调查”问题等;最后回顾了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方法以及“过程控制”。中篇是对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作者指出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阐发了“求同法”“求异法”“求全法”的三种境界,说明了对象的选择、人数问题和光谱式思维、定性调查设计,探讨了研究情境中的“人”的社区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的相处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调查法。下篇是对论方法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主体建构论、光谱式理解和研究伦理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第一版,第二版有不少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讨论起点,扩充了新的内容。对于想要打下坚实的调查基础,但又觉得其他的教材类图书晦涩难懂、操作性不强的新手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高本土化调查能力,觉得国外教材的内容不符合中国社会情况的研究生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升社会学调查境界的学者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潘绥铭,退休前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从事性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自1985年开始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性方面的社会调查,主持过数十次性社会学的定量调查,其中包括四次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1998年以来开展地下性产业的定性调查。出版专着 20余部、论文数百篇,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化”等基本概念,并提出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建构视角”。主持撰写《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着,2011)。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现任所长。从事性/别与身体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医学社会学研究。自1999年起开展地下性产业的实地研究,并长期关注对研究过程的研究。在方法领域,出版《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2018)、《我在现场》(合着,2017)、《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着,2011),及相关方法学论文十余篇。

王东,社会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研究,承担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着,2011)。

目  录:

第二版序言/ 01

第一版序言/ 05

定量调查方法的本土论述/001

第一章 “社会学调查”与“元假设”的提出/ 005

第一节 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概念的提出与操作化/ 007

一、两种调查的区分/ 007

二、为什么曾经没有社会学,却一直有社会调查/ 008

三、提出“社会学调查”概念的理由/ 009

四、笔者的选择与反思/ 012

第二节 “元假设”:调查问卷的灵魂/ 014

一、调查一个现象就是提出一个“元假设”/ 014

二、提出元假设,首先需要“确立两极”/ 018

三、元假设:写上一个,就是排除许多/ 019

四、调查内容的元假设,可能成为一种诱导/ 020

五、光谱式思维是一切调查的基础/ 022

六、元假设的四步逻辑操作/ 023

七、“元假设”概念的学术意义/ 025

第二章 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 029

第一节 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 030

一、背景: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030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032

三、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033

四、为被访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034

第二节 社会学问卷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 036

一、我究竟要说明什么/ 036

二、这是一个问题吗/ 037

三、笔者的选择/ 039

四、容易出现的失误/ 041

五、笔者的反思/ 043

六、确定选题的策略考虑/ 044

七、清晰地表述调查的目标/ 045

第三节 理论应用:社会学问卷调查之本/ 047

一、理论之必要/ 047

二、理论的本土筛选/ 049

三、挑选理论的操作/ 052

四、应用理论其实是一种改造/ 055

第四节 设置相关假设:社会学问卷之魂/ 056

一、社会学调查问卷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五种假设/ 056

二、防止单向的相关假设/ 059

三、提出否定的相关假设/ 060

四、重视潜含的相关假设/ 061

五、没有相关假设就不是社会学调查/ 061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本土思考/ 063

第一节 常见的误解/ 064

一、非专业人员的误解/ 064

二、初学者的误解/ 065

三、凑题,问卷设计的大忌/ 066

第二节 设置“开放题”是一种失误/ 067

一、笔者的主要理由/ 067

二、慎用“其他”选项半开放题讨论/ 070

三、严格限用“原因提问”/ 073

第三节 反思“观念调查”/ 076

一、观念调查不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 076

二、观念调查的问卷设计的原则/ 077

三、操作建议/ 080

第四节 不许事后假设,慎用二手资料来统计/ 086

一、社会学调查,绝不允许“事后假设”/ 086

二、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界限/ 088

第四章 随机抽样的本土应用/ 091

第一节 以社会科学为主体,发展随机抽样/ 092

一、抽样终端:从“单独个人”走向“社会基本单位”/ 092

二、抽样框:从追求代表性走向力争信息无限丰富/ 094

三、代表性:从“抽象人”走向“社会人”/ 096

四、代表什么?从“总体”走向“整体”/ 097

五、小结与引申/ 098

第二节 “居住区”的抽样实践/ 099

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099

二、“居住区”:中国的抽样基本单位/ 101

第三节 抽取调查样本的本土方式/ 103

一、调查点的核实与落实/ 103

二、在册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04

三、流动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07

四、把大学也作为“居住区”来抽样/ 108

五、农村居住者的抽样操作/ 111

六、新尝试:调查到20%的校外少年/ 111

第四节 居住区指标:设计问卷时把个体复归到社会中去/ 113

一、概述/ 113

二、技术上的意义/ 114

三、理论价值/ 115

第五节 网上调查是误导/ 117

一、捷径往往是失误/ 117

二、网站调查样本的社会阶层分布严重偏离实况/ 118

三、样本偏差带来的认知谬误/ 120

四、网站调查兴旺及其恶果的社会文化原因/ 121

五、网站调查的非科学性/ 122

六、发展建议/ 124

第五章 调查实施过程的展现与分析/ 127

第一节 调查前的准备/ 128

一、确定调查周期/ 128

二、准备现场使用的各类记录表格/ 129

三、弹性安排调查进度/ 129

四、“委托调查”的利弊得失/ 130

第二节 调查团队的组建/ 131

一、课题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贯彻始终/ 131

二、调查员的选择/ 132

三、调查组长至关重要/ 133

第三节 本土的难点:进入现场/ 134

一、是否借助行政权力/ 134

二、调查组住在哪里/ 135

三、先去哪里/ 135

四、落实“访谈室”/ 136

五、进入现场之后的全方位沟通/ 137

第四节 访谈/ 139

一、访谈现场的准备与维护/ 139

二、调查员的操作规程/ 140

三、调查员的当场解答/ 141

四、调查组长的操作规程/ 142

第五节 调查的管理/ 143

一、调查员的使用/ 143

二、调查的财务/ 146

第六章 问卷调查操作方法的自荐/ 153

第一节 邀约被调查者:调查本土化的尝试/ 154

一、操作过程/ 154

二、给被调查者的邀约信/ 156

三、提高邀约成功率的策略/ 157

四、邀约式调查的适用性/ 158

第二节 千方百计防止“假数真算”/ 159

一、如何打消中国人的普遍顾虑/ 159

二、化解顾虑的操作经验/ 161

第三节 请使用笔记本电脑来调查/ 163

一、文化优势/ 163

二、技术优势/ 167

三、局限性/ 168

四、新发展:现场动员 手机填答/ 170

第四节 多种应答率的设计与学术意义/ 171

一、“应答缺失率体系”/ 171

二、学术意义/ 172

三、解决之道/ 173

第七章 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 175

一、生活环境的控制:添加对于调查点的全面考察/ 177

二、调查情境的控制:激发主体的充分呈现/ 178

三、数据质性的控制:收集“主体的构建表现”/ 181

中篇 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185

第八章 定性调查概述/ 187

第一节 文献回顾的体会/ 189

一、社会学的文献/ 189

二、人类学的经验/ 191

第二节 重视调查过程的展现和反思/ 193

第三节 定性调查的初始考虑/ 194

一、在比较中认识定性调查/ 194

二、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 197

第九章 定性调查新解/ 199

第一节 “求同法” “求异法”与“个案法”的不同性质/ 200

一、“求同法”,其实只是开放的问卷/ 201

二、从“求同法”走向“求异法”/ 204

三、“求全法”是定性调查的最高境界/ 208

四、层次划分的学术意义/ 211

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人数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 213

一、问题的提出/ 213

二、信息饱和原则/ 215

三、最大差异选择/ 218

四、最大差异法的实践认知来源/ 222

五、代表性:不是有没有,而是究竟代表什么/ 223

第三节 光谱式思维/ 225

一、根基命题/ 226

二、具体要求/ 226

三、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深入/ 228

第十章 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 231

第一节 理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233

一、理论准备:笔者的教训/ 233

二、文献检索:平时的阅读与积淀/ 236

第二节 设计之源/ 239

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与理论倾向/ 239

二、不是设计要开放,而是要开放地去设计/ 242

第三节 提出好的问题,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244

一、何为“研究问题”/ 244

二、问题意识:理论性与本土性的考虑/ 246

三、提出问题的实例及教训/ 250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设计/ 252

一、研究内容的确定/ 252

二、访谈提纲的利弊/ 253

第十一章 社区考察:研究情境中的“人”/ 257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社区考察/ 258

一、学术意义/ 259

二、为什么要采用它:“地下性产业”调查的案例/ 262

三、操作方法的独特之处/ 263

四、多时空点的社区考察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265

第二节 在社区考察中进行“观察”/ 267

一、定时定点的监测与统计:对于规模、经营情况的观察/ 267

二、对于社区环境的观察/ 270

三、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察/ 272

第十二章 相处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 277

第一节 “进入”/ 279

一、“踩点”/ 279

二、“入住”/ 281

三、“环顾”/ 285

四、“接触”/ 287

五、进入方式的总结与分析/ 300

第二节 “切入”/ 302

一、关键人物与关键时刻/ 302

二、消除对方的疑虑/ 303

三、平等交换/ 305

四、将心比心/ 307

五、要“脸皮厚”/ 308

六、处理好微妙关系/ 309

七、研究的距离/ 310

八、“切入”的讨论/ 310

第三节 耳闻、聊天、体验:共景、共述、共情的递进/ 311

一、主体呈现的三个层次/ 311

二、共景:要询问,更要旁听/ 313

三、共述:不是访问,而是聊天/ 318

四、共情:体验与感悟/ 323

五、三种方法的意义:实践“主体构建”的视角/ 326

第十三章 深度访谈:“深”在何处/ 329

第一节 不同的层次及其意义/ 331

一、就访谈的深度而言/ 331

二、就访谈的情境而言/ 333

第二节 访谈是共同讨论,而不是一问一答/ 334

一、共同讨论的两大意义/ 334

二、深度访谈的若干实施策略/ 337

三、不会追问,就不是深度访谈/ 342

第三节 访谈的“套路”与可能的拓展/ 344

一、从一个访谈片段看叙述套路/ 344

二、“套路”的界定/ 346

三、跳出“访谈”的应对策略/ 347

第四节 需要被研究的研究者/ 349

一、社会性别,举足轻重/ 349

二、研究者的外在条件:身份与年龄/ 354

三、研究者的内在动力:性格、魅力与处世能力/ 355

四、小结:“深度”的关键词/ 357

第十四章 座谈会调查法/ 359

第一节 清源与正名/ 360

第二节 座谈会的元假设:为了求同还是求异/ 361

一、求同法的座谈会只能误导自己/ 361

二、求同法的极端:求证法/ 362

三、座谈会应该是“多向求异法”/ 362

第三节 座谈会的基本要求/ 363

一、话题的适应性/ 363

二、参加者的选择/ 365

三、主持,就是激发讨论/ 365

第四节 特点与要点/ 366

第五节 座谈会中的权势关系/ 368

第十五章 现场记录与持续分析/ 369

第一节 录音还是笔记/ 370

一、录音/ 370

二、做笔记/ 373

第二节 现场分析/ 376

第三节 综合整理与备忘录撰写/ 379

一、资料文件夹的形成/ 379

二、备忘录的撰写/ 385

三、联系比较与立体分析/ 390

第四节 定性研究的质量判定/ 395

一、理论的认识/ 395

二、过程的考察/ 396

下篇 论方法的探讨/ 397

第十六章 主体建构论/ 399

第一节 本土调查实践的产物/ 400

一、基本的表述/ 401

二、理论来源/ 403

三、认知原则与价值导向/ 404

四、学术意义/ 405

五、问卷调查更需要贯彻主体建构论/ 407

第二节 理解对方的生活逻辑/ 408

第三节 主体建构论中的“性”/ 412

一、社会性别是主体建构/ 412

二、最根本的主体建构:性是什么/ 413

三、反对“生物因素取消论”/ 415

第十七章 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光谱式理解/ 417

第一节 何谓真实?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不分伯仲/ 418

第二节 失误:定量调查的结果,以定性资料来补充/ 429

第三节 社会学调查方法是一个光谱/ 432

第四节 走向整合:过程控制的方法论意义/ 434

第十八章 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437

第一节 研究为什么需要伦理/ 438

一、问题的提出/ 438

二、研究伦理:从道德到方法论/ 440

三、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 443

第二节 研究伦理的操作/ 447

一、方法论探讨之例/ 447

二、研究伦理的刚性贯彻/ 450

三、高于伦理原则的道义责任/ 452

四、讨论:伦理的自觉源于主体建构视角的确立/ 454

参考文献/ 455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是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高达9.4。这本书是增补修订的第二版,通过访谈超过1300位相关者,以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的方式,对社会学调查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

1、调查方法的重要性

社会学调查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从调查方法的本土实践与升华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社会学调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作者总结出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和教训,为社会学调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除了经验总结,这本书还结合了问卷和定性调查两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可以量化数据,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定性调查则更注重对受访者的深入理解,提供丰富的描述性数据。这两种调查方法的并举,有助于读者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这本书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

这本书侧重于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调查。通过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作者搜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经验,探讨了本土实践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本土实践在社会学调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会对调查对象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调查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这本书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土实践。

总之,本土实践是社会学调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和运用本土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经验与教训是社会学调查中的宝贵财富。这本书通过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经验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调查方法。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研究者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惑,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而教训则是通过他人的失败和挫折得出的宝贵经验,对于研究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这本书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对于社会学调查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问卷和定性调查的并举

问卷调查和定性调查是社会学调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这本书将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并举,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可以量化数据,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收集大规模的数据,分析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而定性调查则更注重对受访者的深入理解,提供丰富的描述性数据。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揭示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和观点,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通过问卷和定性调查的并举,读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设计科学且有效的调查方案。

总结: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是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4,增补修订第二版全新上市,访谈1300多位相关者,经验与教训、问卷和定性调查并举。该书通过访谈超过1300位相关者,总结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和教训。同时,它侧重于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深入探讨了本土实践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此外,该书还结合了问卷和定性调查两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调查方法。综上所述,这本书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3174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