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继孔飞力《叫魂》之后又一力作,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着作】 (甲骨文)[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继孔飞力《叫魂》之后又一力作,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着作】 (甲骨文)[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书名:左道 作者:[美]万志英(RichardvonGlahn)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廖涵缤 出版日期:2018-8 页数:440 ISBN:9787520125154 |
7.6 豆瓣短评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着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作者简介:
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着名汉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耶鲁大学博士,主要研究10~18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全球经济史、东亚海洋史。编有《中国史上的宋元明过渡》(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着有《财源:1000~1700年的中国货币与货币政策》(Fountain of Fortune: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1000-1700)、《从古代到十九世纪的中国经济史》(The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from Antiquity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等。
译者简介
廖涵缤,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哲学硕士。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远古中国的祖先、鬼和神
第二章 汉朝的亡者崇拜和救世信仰
第三章 山魈
第四章 疫鬼与瘟神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在宋的转型
第六章 五通:从魔到神
第七章 财富的魔力
结语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是继孔飞力的《叫魂》之后又一力作,是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地位的着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
1、《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的研究背景
该书的作者是[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以甲骨文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左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其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作者在这本书中采用了哲学宗教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对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在研究背景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动机,以及该书在学术界中的地位和影响。
2、《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对左道的定义和分类
该书在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左道时,首先对左道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作者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将左道定义为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与神与魔相关的现象和实践。在对左道进行分类时,作者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巫术、妖术、邪术等。
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作者对左道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左道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3、《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对左道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
该书在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左道时,对其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其他古代文献的分析,揭示了左道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起源,并追溯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作者对左道起源和发展的研究结果,并论述其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4、《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对左道的影响和现代价值的探讨
该书在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左道时,还对其影响和现代价值进行了探讨。作者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探讨了左道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影响力和其对现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启示。
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作者对左道影响和现代价值的研究结果,并探讨其对当前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总结:
《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地位的重要着作。作者通过甲骨文和其他古代文献的研究,揭示了左道的定义、分类、起源和发展,并探讨了其对中国宗教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现代价值。该书对于理解中国宗教文化和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31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