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从个人经历切入,回应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追索80年代、阶层流动、大学教育、民族与民粹、中国意识等社会议题的新答案】项飙 & 吴琦【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从个人经历切入,回应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追索80年代、阶层流动、大学教育、民族与民粹、中国意识等社会议题的新答案】项飙 & 吴琦【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书名:把自己作为方法 作者:项飙/吴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无 出版日期:2020-7-1 页数:320 ISBN:9787532176953 |
8.6 豆瓣短评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作者简介: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着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目 录: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I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001
北京访谈 2018.3
访谈之前 013
童年图景 016
80 年代 030
北大青年的焦虑 040
研究“浙江村” 055
年轻人之丧 069
边缘与中心 074
个人危机 089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096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106
什么是批判 114
理解的学问 125
牛津访谈 2018.8
访谈之前 135
牛津记忆 139
距离感与直接性 150
人类学的圈子 159
非虚构写作 165
学术不是天职 173
民族与民粹 179
新加坡启蒙 189
“盘根”式共同体 193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200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204
个人经验问题化 211
新研究 219
共同理想 227
乡绅作为方法 230
温州访谈 2018.12
访谈之前 239
人的再生产 245
阶层流动的悖论 258
寻找新的话语 264
作为中介的人类学 272
再谈乡绅 281
尾声 291
附录
项飙着述目录 293
索引 305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通过对《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的阐述,从个人经历切入,回应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追索80年代、阶层流动、大学教育、民族与民粹、中国意识等社会议题的新答案。全文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项飙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困境、80年代与阶层流动、大学教育的问题、民族与民粹的矛盾、中国意识的探索。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呼吁读者关注此书并了解更多相关社会议题。
1、项飙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困境
项飙作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入手,对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进行了回应。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向年轻人传达了“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理念,呼吁年轻人要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项飙还分析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从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年轻人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来思考和解决。
在与吴琦的对话中,项飙还分享了自己在研究领域的经验和感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2、80年代与阶层流动
8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阶层流动加速的阶段。项飙通过对8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回顾,对阶层流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他指出,80年代是一个社会流动性较大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阶层固化和不公平的问题。他分析了阶层流动的机会与挑战,提出个人努力和社会制度的双重因素对于阶层流动的影响。
项飙还探讨了社会阶层对个人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影响,以及阶层流动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3、大学教育的问题
大学教育是当下年轻人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之一。项飙从个人经历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大学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他批评了当前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化和应试教育的问题,呼吁大学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同时,项飙也提出了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大学教育在培养社会公民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
4、民族与民粹的矛盾、中国意识的探索
在与吴琦的对话中,项飙还谈到了民族与民粹的矛盾和中国意识的探索。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他分析了民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途径,并对民粹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批评。
项飙还提出了中国意识的重要性,呼吁中国人要有自信和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塑造属于中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结:
本书通过与项飙的对话,回应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困境,探索了80年代、阶层流动、大学教育、民族与民粹、中国意识等社会议题的新答案。项飙从个人经历切入,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启示。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30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