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人不是鬼,更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你自己的幻觉妄想。你的幻觉,让你把恶鬼当菩萨,请鬼抓药单你的幻觉,让你以为可以占有一个人,也可以用钱买到所有东西……其实,这些自欺欺人的妄想,只能为你带来生不如死的苦痛和不安。觉醒地活着吧!只要你能不执着万象,就能除一切苦,你就不是你,佛也不是佛,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涅槃,更没有地狱,以及一切一切……人到四十,应作如是观。 作者简介      吴九箴        台湾嘉义人,最怕习性和业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还要九箴吾心。     从不认为物质只是物质,相信「万物有灵」,深感人生是苦,却发现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饴。     最喜欢与释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尔也和科学家及禅师谈论《金刚经》。     曾任记者及专栏作者,着有《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其实,我们都只是宇宙中的泡沫》及《世界末日来不来,由你的信念决定》等。     平日喜欢结交有缘同好,如读者有任何指教,或愿意参加读书会或座谈会,请写信至下列笔者的电子信箱:samadhi@touchbooks.com.tw         [自序]  电影散场时,请带着微笑离开      第一篇 每个人,都是会随风而变的沙人   01、其实,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   02、人生没有保证幸福条款   03、永?是一种致命的错觉   04、别把房子盖在流沙上   05、自我,是不完美的意识程式   06、痛苦,是觉醒的闹钟   07、狗追影子的成功,永远是空   08、感情是填洞游戏,不要当真   09、月亮再美,也有阴暗的一面      第二篇 拥有,其实是另一种失去   10、青春永驻是违反自然的   11、其实,根本没有人背叛你   12、人生是不可逆转的   13、你的「爱」,往往让对方变残废?   14、拥有愈多,欲望愈难以满足   15、学了佛,也要把佛忘掉   16、再美的东西,也只是幻灯片   17、别歧视或忽略黑暗的力量   18、别妄想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   19、太迷恋某个东西,没有对错      第三篇 真正的觉醒,是认清自己一无所有   20、快乐痛苦都要放下   21、每分每秒,每个人都在变身   22、人与人的关系,和天气一样不稳定   23、你无法真正占有一个人   24、世上没有安定这个东西   25、钞票,不能买很多东西   26、名气是水,能载舟也能淹死你      〔后记〕人为什么要觉醒?     序   top   电影散场时,请带着微笑离开        我们从一出生,就一直用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期待,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心里的世界,和这个现实的物理世界,其实是天差地别的,就好像有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醒不过来,明明有一辆卡车朝他冲来,他却把卡车当成一只可爱的狗,还想向前去拥抱牠……或者,有人总以为自己很受欢迎,永远不管别人对他的批评和排挤,人家讥笑他,他却觉得人家在赞美他。人可以活在幻觉梦境中,但人到四十,应该要开始觉醒,看清许多假象妄觉,不要一直活在自己创造的幻觉世界里。        其实,这个看得见、摸得到的世间,真的是个梦幻红尘,只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梦,才会觉得这红尘有太多魅力和感伤,例如,台北101只是一栋高楼,忠孝东路也只是一条路,但很多人认为这些地方都有特殊意义和感觉,就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淡水和阳明山是浪漫的约会胜地。事实上,如果没有「人」这个主体在做梦,那里也只是一座山和一个小渔港而已。        很多人都觉得,佛陀说的法或佛经讲的很深奥,其实,佛一直想告诉我们的不外乎是:我们的所有期待和想法都是梦。当一个人真正觉醒,他会真正微笑,因为他觉悟到,人世间一切的好坏苦乐,都只是梦。        每个人活了一辈子,至少在死之前,都应该从这个大梦中醒过来,这是必要且伟大的,所有醒来的人都会微笑的接受这一生,不论这一生是苦是乐或苦乐交集。从梦中醒来,就好像我们看完电影,电影院的灯打开,不管刚刚我们看的是喜剧或恐怖片,灯一亮,全都是梦,都是电影,都是假的,大家带着笑意离开,没有人会留下来或跑到银幕前找剧中人,或者大哭大闹。        相反的,那些太执着梦境、以假为真的人,终究要被自己的梦境逼死。        奥修曾举了一个以梦为真的故事:        有一位男性上班族很讨厌喝咖啡,但他太太却很喜欢喝,然而,他并没有告诉太太他讨厌咖啡,于是她每天早上都很高兴的为丈夫准备一瓶热咖啡,放在便当的袋子里,让他带去上班。        然而,丈夫虽然不喝,却也没浪费,他每天都把一口没喝的咖啡带回家,偷偷倒回家中的咖啡壸里,让太太把咖啡喝掉。        有一天晚上,太太梦到他有外遇,由于连续三天她都做了同样的梦,不由得打从心底相信这些梦,并断定他一定在外面对她不忠,于是,她开始动手报复。每天早上,她在丈夫的咖啡瓶里放入一点点砒霜,她不知道,这些咖啡都会回到她的咖啡壶,就这样,她每天喝进少量砒霜而不自知,直到最后她毒死了自己。        很多人都会遇到极悲惨的不幸,家人猝死,或身败名裂,或破产负债,或身染重病,或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被家人抛弃,被社会唾弃……        事实上,这些我们所定义的厄运,反而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原来至亲的家人也可能反目成仇,你最爱的另一半也可能背叛你,事业、名利、车子、豪宅和股票,以及朋友间的交情,都是万般因缘组合而成的现象,只要有一点阴错阳差,一点风吹草动,全部就化为泡影。        佛陀是慈悲的,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祂会在适当的时间,去敲每个人的门,告诉你时间不多了,应该要醒来了,否则死亡专车一到,要躲也来不及,车子可能会直接冲入你家里,让你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四十岁,是最适合佛陀来敲门的时间点。        四十岁,该玩的,该执着的,该迷恋的,该痛苦的,都应该经历过了。        人到四十,开始看山不是山,看人不是人。或许,并非每个人都有像我这样的感触,但经历过四十年的风雨遭遇,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开始看清很多事物的本质,包括你迷恋的,你喜欢以及你讨厌的东西。因此,原来很让你迷恋的山,不再是山,很让你着迷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一大串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现象,隐隐约约,有点触到空性,但心中仍充满不捨和恐惧,似乎在半梦半醒间,想醒来又想继续沉睡,这种矛盾和不安,让人活得很痛苦,有人在这阵阵痛楚中,愈来愈清醒,有人却不想让自己看清事实的真相,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        其实,有心贪睡或不敢醒来的人,永远有一堆藉口来让自己好过。如果你肯勇敢去看人生的本质,你就会发现,人生不管是在顺境或逆境,都是苦;不管你得到或失去,也都是苦。穷人有穷人的苦,有钱人也有他们的苦,并非有钱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或快乐,如果一个人不能彻底觉醒,那么注定要在苦海里浮沉一生,靠不了岸。        人到四十,以前觉得好玩的,突然都觉得提不起劲,以前会让你热衷沉迷的,突然间也似乎没那么有趣了,甚至觉得怪怪的,这都是佛陀正在你耳边敲门的现象,想让你觉醒,觉醒之后,你才能像佛法中所说的,可以用心去观照,观照生命中的每个片刻,每一个呼吸,每一次痛苦和快乐,每一次的爱恨嗔痴,每一秒每一分身心的感受。        面对人生的苦海,我们唯有学会不停的观照自己和万物,才能真正活出自己,就如奥修说的:「只要你能让那个观照的味道,散布到你的整个存在,你就会完全平衡在两极之间,好像走在绳索上,既不往右靠,也不往左倾,在痛苦和快乐之间,白天和晚上之间,出生和死亡之间,继续平衡,那个平衡将会让你洞悉你真实的存在。」        这种平衡,安详自在,是超越物质和精神的,不再醉心于有形的名牌包包或名车豪宅,受之奴役,也不再迷失于情感、感觉、思想和观念中,失去自我,这种境界,应该是每个年过四十的人,都要有的礼物才对。        佛陀是慈悲的,人到四十应该就能感应并领悟佛法想说的简单道理:觉醒地活着,但并不执着万象。如果你能领悟这个道理,就能除一切苦,接着,你就不是你了,再往下走,你会发现,连佛也不是佛,佛法也不是佛法,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涅槃,更没有地狱,以及一切一切……人到四十,应作如是观。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回复[ 本帖最后由 影月 于 2010-3-22 15:43 编辑 ]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是一本探讨人性与自我认知的书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详细阐述。

1、佛的本质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通过对佛的本质的探究,揭示了佛的真正含义。佛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佛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只有通过修行和悟道,才能达到佛的境界。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对佛的理解,引发了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佛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智慧。佛的智慧是超越人类常识的,他能够看透世间的幻象和痛苦,指引众生走出苦海。书中通过对佛的智慧的阐述,引发人们对自身智慧的思考,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智慧之光。

佛的本质还包含着一种慈悲与大爱。佛是深爱众生的,他以大慈大悲之心,引导众生走上正道。这种观点呼唤人们要具备慈悲与爱心,关爱他人,关爱整个世界。

2、自我的认知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对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书中指出,我们通常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个体,一个有着身体、意识、思维的存在。然而,这种定义是狭隘的,忽略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本质。

我们真正的自我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无边无际的意识。意识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本质,是连接宇宙的纽带。通过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超越个体的限制,认识到自己与整个宇宙的联系。

自我认知还涉及到我们对欲望和执着的认知。书中指出,欲望和执着是我们与真正自我相隔离的根源。只有通过超越欲望和执着的束缚,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达到解脱。

3、寻求内心的平静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书中指出,我们的内心常常被外界的喧嚣和杂念所干扰,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宁静。

寻求内心的平静不仅仅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对内心的觉察和静心冥想,我们可以摆脱烦恼和焦虑,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内心的平静也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石。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够清晰地思考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内心的平静也使人更加坚定和自信,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镇定和乐观。

4、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书中指出,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成功,更重要的是追求心灵的成长和智慧的开启。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追寻智慧,并将这种智慧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实现个体与整个宇宙的和谐。

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书中强调了慈悲与大爱的重要性,呼唤人们要关爱他人,关爱整个世界。通过奉献和付出,我们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也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结:

通过对《其实,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对人性与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它揭示了佛的本质、探讨了自我的认知、强调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以及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本书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值得一读。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811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