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田丰 & 林凯玄【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书名:岂不怀归 作者:田丰/林凯玄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译者:无 出版日期:2020-8 页数:288 ISBN:9787511052872 |
7.5 豆瓣短评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是被时代遗弃的“零部件”。“留城无望,回村无意”,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两难困境。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潜伏”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这份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并配有几十幅图片。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全景式展现“90后”和“00后”农民工流浪三和的生活,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本书在突显学术价值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界对社会现实、劳动者的关照。
作者简介:
田丰,1979年出生于安徽蚌埠,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家庭社会学、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分层与社会问题、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当代中国家庭生命周期》、《生活在此处》(合着)等社会学着作。
林凯玄,1993年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目 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三和人力市场
第二章住宿与“住宿”
第三章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第四章三和商品
第五章三和青年群体
第六章三和“事件”
第七章探讨三和青年的出路
后记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是由田丰和林凯玄合着的一本社会科学研究书籍。本书通过对中国城市三和青年的调查研究,探讨了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归属感。调查显示,三和青年对家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却无法回到家乡发展。本书通过深入剖析三和青年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揭示了他们的矛盾和困惑,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三和青年的情感与归属感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通过对三和青年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归属感。他们对家乡的记忆和乡愁常常成为他们思考和行动的动力。他们对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也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三和青年的归属感并不是纯粹的情感表达,更多地与他们的社会身份和生活环境相关。他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城市的压力和困惑,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社会结构。这种矛盾使他们对家乡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刻。
2、三和青年的困境和选择
由于各种原因,三和青年很难回到家乡发展。他们面临着城市的竞争和压力,没有足够的机会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家乡的发展也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
在这种困境中,三和青年需要做出选择。他们可以选择留在城市,追逐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也可以选择回到家乡,重新融入社会和发展自己。这个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机遇。
3、三和青年的矛盾和挣扎
在调查中,田丰和林凯玄发现,三和青年常常陷入矛盾和挣扎之中。他们渴望回到家乡,但又害怕回到家乡后再次失望和落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但又对现实感到无奈和焦虑。
这种矛盾和挣扎反映了三和青年内心的纷扰和不安。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要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
4、对三和青年调查的意义和启示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青年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和青年的调查,可以揭示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和个体困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同时,本书也对三和青年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三和青年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三和青年也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结: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通过深入研究三和青年的情感和归属感,揭示了他们的矛盾和困惑。这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青年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三和青年提出了建议和启示,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5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