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一次,彼得・渥雷本要带我们走出森林,
走进身边的花园,聆听自然祕语。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看见燕子成群低飞、成群的蚯蚓钻地而出,心里头便有了底:即将要变天了!
其实,大自然将更多的祕密化作了一条条线索,藏在花园里。只要我们打开感官,用心观察花草虫鸟、温度、湿度、气味、声音等等,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泥土,读懂了,你都能解开祕密,掌握大自然带来的第一手消息。
这是一本教你照顾花园的好书,也是一本带你在花园里接应万物、与自然沟通的教本。其实你无须远行,只要懂得如何照顾、解读自己的花园,花园早已将大自然带到身边。
观看、凝听、然后……惊喜
◆不妨在花园里帮小雏菊留一片小园地,它们是称职的气象预报员。只要瞄一眼花瓣,就能从开阖中知晓今日晴雨。
◆月亮的引力其实不只能使海水涨高,其实也能使地壳抬升。有时候在一天内,花园的土地竟可有上下起伏六十公分的位差,只是我们无法察觉,必须透过复杂的仪器才能测量。
◆南瓜在清晨五点开花,金盏花在八点打开花瓣,九点是玛格丽特,正午则是午时花。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绽放时间,且准确到能与时钟匹敌。所以,有人利用不同花朵的绽放时间,设计了花钟报时。
◆如果想照顾好植物,千万别天天浇水,否则,植物习惯了水分充足的环境,就会被惯坏,不愿好好向下扎根。
◆如果让植物拥有自由意志,为自己的外观选择一种颜色,答案会跌破众人眼镜:绝不是绿色。因为绿光是日光被植物过滤、使用以后,用不到的光线。
彼得.渥雷本将个人对动植物的观察、对大自然的感动,以畅达、专业的笔调说明,让读者深切感应到他的满腔热情,在阅读时不仅产生共鸣,更能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与影响。这是一本不与实务脱节的自然智识好书,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气温升到十二度后,蜜蜂才会出现在花园;大热天不用每天浇水;睡莲在快下雨前几小时会自动合起……
作者以其亲身体验配合专业学理,从追蹤大自然说起,引导读者如何预知气候;如何于自家花园观看树的摇摆,测出风的强度;学习观察冰雹剖面纹理;为何雨后的星空特别亮……在自家院子里有着千百种东西,等着你去发现、去观察……
荒野基金会董事长/徐仁修
生态艺术家、自然教育工作者/黄一峯
科普书籍作者、自然观察家/黄仕杰
园艺治疗师/黄盛璘
林试所植物园组组长/董景生
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教授兼实验林管理处处长/蔡明哲
~齐声推荐~
作者介绍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在莱茵法尔兹邦(Reihland-Pfalz)森林管理局任公职长达二十年后,调任到他的「梦想林地」:埃佛(Eifel)地区胡默尔(Hümmel)小镇旁的原始森林区担任林区管理工作。
在林区内,他坚持栽种原始林树种的阔叶树森林,并以马匹取代吨磅重的伐木机器,同时完全废除使用化学药剂。
他于二○○六年辞去终身公务员的稳定工作,转任胡默尔小镇的约聘人员─森林看守人,并以自然保育家的身分,定期开授急难求生与造筑林中木屋等主题的森林导览课程。同时他也到处演说,并书写如何以温和方式来利用森林的专书(更多讯息请参考网址 www.peter-wohlleben.de)。
译者简介
陈怡欣
高雄市人,十九岁北上求学,接着在纽约大学(NYU)完成经济系硕士学业,目前定居德国,从事德中翻译写作,并教授水墨国画。喜欢登山健行、慢跑、旅行、烹饪。德中译作《树的祕密语言》(地平线文化)。
目录 第一章 追寻大自然的蹤迹
不论对天气状况的推测,还是虫害的发生,又或是四季的起始等,你在自家院子里所仔细观察到与解读的种种现象,会远胜于新闻记者的播报。
第二章 明天天气如何呢?
当天空降下大片雪花,表示融雪的天气快来了。一直到下雪前,雪花会不断的凝结水气,使体积不停的增大,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好像结成一大团的大雪片从天上落下,但可惜这种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常稍纵即逝。
第三章 要起风还是气温要下降了?
基本上,我们量测到的气温还算准确,不过雨量与风速,只在有限的範围内才够准确,因量测仪器只能够测出所在附近位置的动向。
第四章 雨、雪和冰雹
下雨相当于把植物清洗一番,对植物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树叶的运作有如太阳能发电板,为维持效率,树叶表面必须乾净光亮。空气中的大量尘埃经过几天或几週的时间就会累积在叶面上,导致植物的生长渐渐变慢
第五章 太阳、月亮与繁星
人们常常错把现代科技设备──人造卫星──当成流星。如果多加观察被太阳照着的卫星,会觉得它很像是在夜空中移动的小点。
第六章 太阳的位置和一天的时间
经由地球自转而形成了一天(转一圈是二十四小时),这样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一说到太阳的移动,就好像我们还活在中古世纪。
第七章 四季
每到春天快来,花园主人总是重复的问一样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把花种在花盆?」「什么时候该把夹竹桃的盆栽再搬到室外? 」「什么时候在适合番茄跟栉瓜的地方播种?」类似的问题在秋天还是会再重复一次。
第八章 顺应气候变迁的生活
如果想知道气候变迁在花园造成的影响,可自行设计一组记录一连串观测值的量测仪器,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室外温度计以及一个雨量计。让你每天都能知道最高温与最低温的数值。
第九章 如何处理花园土壤
细菌算是生物中最大的族群,每公克的花园土壤可能含有一亿多种细菌。几乎没有一种有机物质不会被细菌分解,也就是每种生物的遗骸,一定都会回归到自然的生态循环。
第十章 原生植物以及从外地来的客人
就算是植物,也能迁移至他处。不过植物不是靠着四肢移动,而是靠种子及果实迁徙到新生地再次生长、开花、结果,并传宗接代。有些有绒毛的种子被风吹到几公里或几百公里外的新大陆落土生根。坚果类的种子较重,需靠动物帮忙运送。
第十一章 到底是谁在花园爬行奔窜?
没什么大用处的超音波驱赶设备是破坏环境的头号杀手,人虽听不到机器持续发出的噪音,但对小蝙蝠及很多动物来说,却是一种负担与干扰。而小蝙蝠是专门猎捕冬尺蛾的夜间猎手,你一定也不想赶走牠们。
第十二章 全心感受大自然
天黑时只少了光线,其他的感官还是照常运作,提供我们资讯。例如声音、气味、情绪,就算是晚上在花园里也都能感受到。其实这些感官在晚上跟白天的情况都一样,只是对我们来说,在夜里的感受很不同。
第十三章 回归大自然
苔藓在院子里越长越多,就是有你的大力帮忙。每当除草时,顺便带走土壤的养分,几年以后,土壤变得没有养分,而贫瘠的土壤最适合对生长环境没什么要求的苔藓,因为它们连在光滑的石头都长得很好。
名词对照
有需要联系v;hx-hx4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24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