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全网神秘学教程 > 身心灵魔法

一起,遇见美好的自己:叙事治疗亲子实践篇 (一起遇见美好的诗和远方歌曲) (一起遇见美好的诗和远方文案)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作者:黄锦敦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01
语言:繁体中文

一本不一样的亲子关系书

在亲子对话和故事之间
在享受和挣扎之间
活出人的滋味

作者将近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与亲子有关的故事,重新整理为不同主题,以跟大家分享他最爱的叙事取向如何能在其中现身。因此,本书不仅是对心理治疗与助人工作者,对关心亲子议题的为人父母,以及对叙事取向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都是很好的参考。

各界好评推荐

王家明(香港隽心谘询及培训服务公司创办人、注册社工)
守谷香(作家、重量毯缝癒师)
江美霞(小太阳幼儿园园长、结构式游戏治疗师)
何小玲(新疆喀什读者)
吴敏菊(菊式映像摄影师无畏团队发起人)
林祺堂(心灵魔法师)
邱俐绫(小学教师、音乐创作人、臼井灵气疗癒师)
邱丽娃(心理教育工作者)
洪绮镁(竖琴家、蒙纳米竖琴乐团团长)
胡水云(小草旅人共学团资深教育者)
徐秀宜(临床心理师)
张婉仪(马来西亚注册心理谘商师、结构式游戏治疗师)
许琼文(小树的家绘本咖啡馆主人)
陈祉铮(小鱼儿的家民宿主人)
黄士钧(谘商辅导博士)
刘敏仪(澳门全方位教育中心特殊教育教师)
蔡雯瑾(家扶基金会社会工作处主任)
静  苓(P.E.T.亲子沟通资深讲师、深圳心谘协会叙事专委会副主任)
(更多推荐请见内文)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锦敦引用他读书时的精华看见,让看书很少的我,似乎也跟着锦敦,一起接受前辈如光一般的洗礼。其中,我特别喜爱锦敦引用一行禅师的一段话:「我们必须缝制自己的衣服,而不是接受社会给我们准备的套装。自制的衣服未必切合潮流或被接受,但这不仅仅是衣服的事,而是关乎我是谁的问题。」——黄士钧/谘商辅导博士

这本叙事亲子实践的生活故事,让叙事实践者内心的反思映照着叙事治疗的理念与精神,让我们一窥叙事治疗的心法,亦即如何将叙事理念精神融会贯通地内化与展现的历程,摊了开来。锦敦在故事卡关处的停留反思独白,正是可以跟着一起思考的学习之处。——林祺堂/心灵魔法师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黄锦敦

1969年生,高雄人。
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与督导/作家。

喜欢创作
从木工、手作灯具、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
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
在移动中感受安静,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
近年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已出版作品包括:
书籍:《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颗心长大》、《生命的神祕配方》《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活在岛屿的叙事(合辑)》
治疗性卡片:《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2:生命故事卡》、《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情绪对话卡》《旅程对话卡》
部落格:叙事咖啡屋
脸书:叙事咖啡屋工作坊讯息专用
工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推荐序  在月光下缝制那件自己的衣裳  黄士钧
各界推荐
自序  写最重要的事
导读 在故事中浸泡迴响,跟着锦敦「偷学」叙事的生活智慧  林祺堂

第一章      陪孩子,长自己
别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远方
1找重心
2这是妳自己决定的吗?
3创作者的挣扎
4顺着纹理
5叙事治疗与做自己

第二章      父母的准备
左右为难
1送个温柔当礼物
2角膜塑型片
3从这里到那里
4我要去台东
5叙事治疗与空间

第三章      说故事,说那些美好的故事
一起做菜
1故事,生命经验的存取与阅读
2呼唤故事,成为关系里的资源
3日常,即是美好
4家庭仪式:创造「活在那里」的时刻
5叙事治疗对美好故事的关注

第四章      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
鬆土
1健康的眼泪
2自省还是自责
3当不比赛的时候
4一般人都会这样的
5叙事治疗对理所当然的鬆解与活化

第五章      冲突里的关系
冲突与做自己
1那撕开再缝合的
2那回头再拾起的
3道歉真有力:让愿意重新连结成为一个家的文化
4爸爸的幼稚
5两种冲突
6叙事治疗与冲突的对话

第六章      做父母也做自己
淘汰
1难以叙说却如此真实
2调时差
3关系里的相互成全
4露台烤火到厨房发火
5叙事治疗与不同版本的父母

第七章      孩子,再次回家
角色的交叠
1让自己再次回家
2真的是远行
3没有要放弃继续快乐的可能
4沿一条河走路回家
5只要先陪伴难题
6叙事治疗与家庭故事的改写

第八章      那些留下和带走的
从享受开始
1爱的「屎」光
2疗癒里的神祕温度
3带走你在我眼中的样子
4不  怕
5叙事治疗与关系

尾声  再喝一杯!


序言

推荐序文

在月光下缝制那件自己的衣裳
黄士钧/谘商辅导博士

二○二一年的秋天,锦敦邀我为他的新书写推荐文,于是,一个多月的时光里,在夜晚来临之前,我总是捧着这本书稿,在天光将尽之前,读着、迴荡着那珍贵的文字和情感⋯…

认识锦敦,相知相惜,一晃眼也十五年了。

之一

我认识的锦敦,是一个勤勉的人。这些年有时候在海边、在山上、在都兰草地旁的小桌子,总是看到他正在读某一本好书,或是正在一回又一回整理着笔电里的文稿。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锦敦引用他读书时的精华看见,让看书很少的我,似乎也跟着锦敦,一起接受前辈如光一般的洗礼。其中,我特别喜爱锦敦引用一行禅师的一段话:「我们必须缝制自己的衣服,而不是接受社会给我们准备的套装。自制的衣服未必切合潮流或被接受,但这不仅仅是衣服的事,而是关乎我是谁的问题。」

锦敦接着説:「比赛过程中的高潮迭起,创造了刺激与乐趣的世界。但要记得,比赛并不是生活,别把人生无限制地卖给了输赢。」

是啊,我赞叹着这两个我尊敬并且学习多年的生命。锦敦的「别把」人生无限制地「卖给了」输赢,掷地有声啊!像是在用砂纸磨木头时,忽然之间,闻到了桧木在岁月里深藏的香味。

读到这里,我心里想:真的耶!是输是赢、光环和奖盃,真的是社会给我们准备的衣服套装啊,那,如果愿意,要不要来练习一下,暂时离开比赛和比较、离开竞争和标准,然后安静地低着头,在月光下,缝制自己的衣裳⋯⋯

我的心被书稿里的文字震动了,心里浮现这样的画面:

那刚刚好温柔的月光,轻轻悄悄地落在那柔软又厚实的正在缝制衣裳的双手上,前一刻还在担忧忐忑的心,不知不觉中,其实也才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

心,跟着安静的月光,安静地柔软了起来。

左手,跟着柔柔的心,这么自然地微笑了起来。

右手,跟着安静的心,有了一份喜欢浮了上来。

之二

这年头,写书的人少了。锦敦实在令我佩服,依旧如此勤于笔耕。书里有几句话,像诗一样的美。锦敦説:

「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活过的时刻。」

「关注不间断的灾情,与关注盆栽里的苗芽,是两种心情、两种日子。我们关注什么故事,我们就活出什么样子。」

「记得,蒐集故事,不只会招来春天,还可以过冬的。」

这样的美,不只让思考信念有了改变的入口,更是带着力量撼动情感。读的时候,如果记得调息,轻声呢喃地唸出声音来,然后想像这样的话语像是瀑布一般舒畅地流过全身,那这就不只是一本书了。

之三

准备书写这篇推荐文时,我一边读一边写下六千多字的注记文字,然后再精选写在这里。其中,一定要说的是,这本书里有一段是心理学界创发性的精彩见解。那天我在花莲和台东之间的芭崎了望台读到这一段,在太平洋的风里,赞叹不已。

锦敦提问说:

「我们若勤于反省,问题就能带来『改正』的结果吗?」

「会不会有时太勤于反省错误,不只不能带来想要的结果,反而会感到气馁或无力。」

「若自省不等同于自我处罚,那我们能不能把深切的自责拿掉,让它们分开。也只有这样,当孩子犯错时,才能拥有一个乾净的空间,回到自己身上,好好和问题对话。」

真精彩!锦敦把「自责」和「自省」分开了。于是,从今以后,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可以不用在自责的浓雾底下,挣扎着想改变却没力又不清明。

之四

锦敦的这本书和亲子有关,所以我特别邀请十二岁的小女儿阿毛,和我一起写这篇推荐文。阿毛从出生就看着锦敦叔叔的女儿小蔓一年一年长大,也看着锦敦叔叔一天一天变老,小女孩的眼光,很有意思呦!

阿毛这样写着(读者可以在心里想像十二岁的小女孩说话的样子):

我一直都很想当一个能够好好地跟孩子沟通,而不是不听他们解释就一直责骂的妈妈,我也一直都在寻找方法,而当我在看这本书时,就好像有一点开始一滴一滴地慢慢学会了!这个,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家长,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功课。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篇小故事:锦敦叔叔的女儿小蔓不想去看眼科,因为她不想在那里用手比来比去(量视力的时候),而且她又常常比错,那里的验光师又很凶,于是,锦敦叔叔就告诉小蔓:「妳可以乱比呀!」这个方法让小蔓心里有了空间,也就是,她可以决定用「乱比」去回应验光师的「好凶」;这个方法,就让小蔓的心里有了平衡。像这个,就真的是需要好好地学习才能够想出来的方法。这个小故事让我了解到,原来可以这样子好好地跟孩子沟通。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让我想到我的爸爸(幸福~),因为他也经常像锦敦叔叔一样,好好地跟我们讲话,非常地温柔,也非常有耐心,因为,他学会了如何好好地与我们沟通,我觉得,这样,真的真的好幸福!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常常在心里这样想,喔~原来可以这样子跟孩子沟通呀!原来,这样讲,可以让小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变得安心呀!这本书,真的让我学习了很多。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本非常非常适合辅导老师和很多很多父母的书。

孩子的心,澄澈透明。而我,一边读着女儿的文字,一边眼眶湿湿。

亲爱的读者,恭喜你读到这本书,说不定,读着读着,你真的看见了,那安静的柔柔的月光,和双手拿着针线的背影。

真心祝福,月光下,这件终于最后亲手缝制的衣裳。


内容连载

1找重心

不要着急,觉得每一步都踏稳了,再踏出下一步。

找重心

看着小蔓在大浮板上试图平衡、跌落水中,再试一次,又跌落水中。慢慢的,有几次开始可以在板子上停留久一点,然后再跌落。

这是小蔓在花莲三栈溪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半个小时的过程里,我看见她从跪在板上平衡,接着能坐,到最后站立。

我在远处看了许久,也看出了意思,这个过程里她的身体都只在练习一件事情:找重心。

重心,这两个字很有意思的是,重心一定得是自己的,才会让人真正的平衡。

所有学会走路、溜冰、骑自行车、舞蹈、冲浪的人,都能体会到这样的道理,重心,别人无法给你,你得自己找到,一旦找到了,就知道如何在不断的变化中掌握自己。

所以,流畅地移动,都是从掌握重心开始的。

记得第一次上百岳,因为一天内海拔上升太多,所以一开始要走路身体是困难的,带领我爬山的朋友一路上不断提醒我:「不要着急,觉得每一步都踏稳了,再踏出下一步。」

重点不是快或慢,而是你和自己身体的关系。这么简单的话,却让我那天移动时很安在。

朋友的那句「每一步都踏稳」,就是在每一步里要保有重心的提醒。

有重心,就有了去处

儿子国小四年级时加入躲避球校队,在他加入校队几个月后,有天我见他练球回家,全身都是躲避球的护具,随口问他说:「你是怎么被选入校队的?」

儿子:「没有啊,我不是被选进去的。」

我:「喔,那你是怎么进校队的?」

儿子:「我跑去跟教练说,我很喜欢打躲避球,可以加入校队吗?这样,我就加入球队了。」

我:「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校队里有人也是这样加入的吗?」

儿子:「没有啊,只有我一个。」

原来如此,因为他喜欢打球,就主动跑去问教练,难怪听他说起几次比赛都是板凳球员,也没见他因此觉得挫折或是不想练习。因为他加入校队的重点不是为了「比赛」,而单纯是为了「喜欢」打球,所以平时可以练球,儿子就心满意足了。

只是因为喜欢,就可以好好地投入一件事,这是孩子的天真。若置换成大人的想法,花时间及精神投入一件事,就期待能变成一种专长,接着开始参加比赛,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够厉害,最好还能期待有一天,这样的专长能让自己出人头地。

大人想的是「有用」,孩子想的是「喜欢」。有用没有不好,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是很重要的。

也因此,当我看到儿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参加躲避球校队,因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重什么,就可以「不被外在的规则限制住」,心里替他开心。

掌握自己的重心投入这世界,我想这是人生里最值得牢记的事情之一了。

重心与在地性的声音

叙事治疗里有个词彙叫作「在地性」,简单地说就是包含了个人看重的价值、抱持的观点、心中的渴望、想要的生活等等,是属于个人的,有时我也会将这样的观点与选择称为「在地性声音」或「在地性论述」。

而这世界本来就充满多种声音,不论是他人的或自己的,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但在一个社会运作里,常会有某些论述居于强势(主流)位置,若缺乏尊重与多元的概念,抱持强势论述的人们就会透过教育、媒体甚至法律制度来强化与流通这些声音,将这样的论述推展到几乎是「唯一真理」的位置,如此一来,与主流声音选择不同的人,就容易被边缘化或病态化,这些人的社会处境与心理状态常常因此受困。

如同在电影《舞动人生》(Billy Elliot)里,一位生活在矿区的小男孩喜欢跳芭蕾舞,但在强调男子汉文化的矿区里,这是不被接受的。因此小男孩只能欺瞒家人,说去学拳击,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地学跳舞。所以当男孩的父亲知道真相时,便大发雷霆并要求孩子改「正」。

但什么是「正」?我们会知道这里头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其实在那个环境里,不只是男孩的父亲,而是大部分的人都觉得男生该打拳,女生才跳舞。于是当你的选择和这样的主流观点不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因选择不同而被社会多数人注视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人就此放弃自己的追求,甚至也吸收了主流论述的观点,开始在内心里骂自己「怪咖、不正常」,人在这里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失联,处在这种不能做自己的困顿里,当然会感到迷失与痛苦。

所以,叙事治疗才会认为,许多被指称的「问题」,本质上都不是个人有问题,而是在某种文化脉络下所造成的人的困境。

或许有些人会说,男孩本来就不对,他不应该欺骗父亲,说要去打拳却偷偷跑去学芭蕾。但许多时候,我们正因为外面的声音太过强大,却又不想放弃自己,所以只能用扭曲的方式保有心中的火苗。

是不对(欺骗)还是可贵(坚持),全凭我们在哪一种视角下说话。

还好影片中的男孩够固执、够勇敢,没有放弃追求,因此才有了自己的人生。影片最后,在〈天鹅湖〉激昂强烈的管乐声里,镜头交错在两个地方。一是后台,已成年的男孩正鬆动身体,等待出场时刻;一是观众席上那位早已理解并支持孩子的父亲,专注地凝视台前,等待着孩子。当男孩化身为天鹅跃出的那一刻,我内心感受到非常强大的震动,那不只是属于男孩的故事,是身而为人的我们放在心中的深刻渴望:活着自己要的人生。

从这里再回到这篇文章所谈的:找重心。人生的遭遇,常如同小蔓那天在三栈溪上哗啦啦的不断流水,总会摇晃我们。在一次次跌落又爬起的过程里,我想最美丽不只是我们站立的身影,而是学会回到自己的重心。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xinnengyuan/1332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