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是聊一下周易的数理,说到周易大家都知道周易的象数理,可是我们看到的解易的大都在谈理,即使是谈象也是从周易卦爻辞以象论理,谈到数的地方少的可怜,除了河图洛书没啥数。由于没有数的基础,而单纯从周易卦爻辞去解释周易的理,结果是公理婆理,是非难分;主观臆断,妄说盛行;解释众多,有太多望文生义的地方。
为啥会这样,这是因为中国人做事都是有阴有阳,阳的部分就是通行本周易,阴的部分是其数理基础,是不外传的。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都是这样,比如太极拳,阳的部分就是拳架子,大家都可以学,阴的部分是关键,不外传。
我曾经跟随师傅学习中医和导引术,学习周易只是辅助学习中医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既然我们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数论,其必然就包含中国文化的哲学、思维模式和理论模型,它与中医是相通的,周易与黄帝内经是姐妹篇;医不叩门、道不轻传,社会情况复杂,传之非人是非常不好的,但是也不能看着有些人糟蹋周易糟蹋中国文化而自宝。我后面所讲的部分数理是从来没有公开过的,是老师秘传,加上数理又非常繁复,因此后面只能讲一些简单的原理和知识,今天主要介绍周易数理的两个常数,以使大家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没有周易构建基础理论,也就是卦爻辞为什么这样编排,靠依文解意是无法解释周易的,所以就造成公理婆理,是非难分。如大家都知道的左青龙,右白虎,解释成左边有一条青龙,右边有一只白虎,看着好象解释清楚了,其实是不对的,并不能把青龙白虎内涵的真正意思表达出来,自然这样解释周易也是不对的;
在这里我们就不具体介绍大家都知道的周易卦爻辞等知识,我们首先探讨一下易经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周易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公理婆理、妄说盛行,为什么这样,以现代人的理解水平,难道就无人能够通解周易吗?难道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现代人理解的水平?其实这不难理解,古代圣人的智慧水平的确远远超出现代人所能理解的水平!
易经的起源有两种观点:源于天文或卜筮。前者是顺其自然的,后者则是愚民产物。把《易经》说成是为了占卜而创造的,就把《易经》在中国文化中重要地位给抹杀了,周易能占卜吗?这话跟问电脑能玩游戏吗一样,电脑能玩游戏就是说明电脑起源于游戏吗?
周易中讲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有人会解释成懂了易经就能通鬼神,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之类的,这是对周易的曲解。中国文化有以文载道的传统,字中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辨,我们先来解字:“卜”字什么意思,很象形,就是立起一根杆子测日影;
“卦”字什么意思,左为圭,右为卜,圭什么意思,就是堆起土堆测日影的意思,圭和卜都是测日影的意思,那么卦的意思就很明确了!那么继续,在周易中鬼神是什么意思呢?
神字,从示从申,说文云:示从二,三垂(日月星也),同时二在古为“上”字,神者申也,申为十二地支之一,从天体上看北斗斗杓在申方,王充以神者申也,为始点,鬼者归也,为终点。系辞概括说:原始要终,故知鬼神之情状。
可见周易中鬼神是始终之意,是天文学概念,鬼为归,古有归宿一词,指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哪一星宿是季节和计时标准;神指北斗七星的旋转,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可是因地球自转轴正对七星,因而看上去是旋转的,古人没有自传和公转的认识,但已经知道了七星的旋转,故称之为神转。“以通神明之德”是说要掌握神转的规律。
从周易数理上来讲,申在数为9,方位为西南,就是坤卦中西南得朋的方位,从这也可以看出,周易卦爻辞并不是占卜用的卦签,它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来由的。
北斗七星加28宿,就是一个五行系统,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五行系统,28宿分为四方,7宿为一方,每宿有一个动物代表,7宿合起来又有一个动物代表,28宿值12个时辰,12生肖也是从中来的,这些就不展开了。
那么周易到底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周易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的根本大法,决不是单单为了卜筮而做的,当然更不会是什么历史小说谋略故事之类的小道,它主要体现宇宙的时空二字,说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在一个共同的整体中运动着,周易从时空角度,从运动过程中把握物质运动的规律,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这套数学模型就是周易。因为它是数学模型,所以它充满哲学思辨,充满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同时又具有实质性的使用方法,所以可以用于天文,用于历法,用于医学,用于兵法,用于卜筮……要不的话,就凭这384爻,你怎么计算历法?要是以上所说难以理解,简单说吧,周易就是中国文化的高等数学,就是中国文化的数论!
中国文化的数与西方文化的数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呢?西方数学是抽象的,中国文化的数也是抽象的,这两个抽象是不一样的,西方的抽象是把象抽没了,光剩下数,中国文化的数是从运动的物质过程中抽出象,一般还是多次抽象,赋予数以象的意义;所以中国文化的数是不连续的,是当今最先进的离散数学,而周易就是当今最高水平的数论;
有需要联系v;lyjlyj13141314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chanye/zhineng/10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