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jasper星盘,个人星盘分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j家星盘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j家星盘
j家星盘
美国陆军上校斯威策(J.S. Switzer)退休后到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选修了汉学家Arthur F. Wright的阅读课,讨论“中国有无科学”无果,求教爱因斯坦。爱氏回信,提出了现代科学自觉之旅的路径:推理→实验。——“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大成就,一个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另一个是发现通过系统性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先贤没yǒu走上这两步用不着惊奇,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做出了那些科学发现。”[1]中国古代的观星授时体系,就是这样的发现和发明。中华文明之精华,决不只是诗词文赋,更不能陶醉于儒礼汉服,而是穿越历史的思想智慧和跨越时代的社会洞见。
中华文明,思想智慧的最古成就,莫过于中华先贤发现发míng的观星授时体系。北斗星为纲、28宿为度的观星授时体系,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星空定位体系,产生了独一无二的24节气历fǎ体系。这两个“独一无二”比现行的体系更深刻地体现了天地一统、天人合一的科学性。现行的星空度量体系,是发端于古希腊的12宫体系,现行的公元历是格列高利十三世推行、1582年删定的“公元”历。
中国的观星授时体系,可以用6个时代来断代。
(1)北斗星时代。公元前8000年~至今。
满天恒星构成整个星空大背景。星空背景除了恒星自行所产生的各个细节变化,其整体布局相对地球人的视觉,变化不大。星空,周日旋yí一周天,周年(回归年)旋移一周天。“斗转星移”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因此,北斗七星的斗柄可以用来指示回归年的季节和月份。
图1-1斗柄指季
中国古人发现了北斗七星“斗转星移”规律,也就发míng了中国独有的“斗柄指季”授时方法。正如《鹖冠子•环流》所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nán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如果,把星空旋移实景做成钟表刻度盘,就可以指示到每一天。当然,天上有岁差、地上有纬度的差异。
回归年365日有余,今取365.24199天,这就是“岁差”。岁差导致分点退行,从而产生了“置闰”问题。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合历(24节气是农历,使yòng阳历),直到孔子时代还有每年确定初始的“告朔”制度。中国现行历法,加上公历,是四历合一。
中国古人观星授时,采用斗柄指季。这个发现和发明,始于什么时候?观星必须从黄昏开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没有钟表的岁月,昼夜转换时刻是最好的标尺。初昏,即酉时(黄昏17-19时),是观星授时的时点。北斗七星,仅“天权”为三等星,其它全是二等星,“玉衡”接近一等星。古代地面光很暗,初昏18时,完全可以辨识。所以,17-19时,是北斗指季的授时起点时间。
岁差导致星空退行。岁差是25780(或取25800)回归年一周天,约2150年30度,即2h。北极周期与岁差同步。北极,公元前15600年在天津四(天鹅α)北斗星距离黄极最yuǎn;经公元前12000年在织女星附近,公元前10000~前7600年在武仙座ι至τ,公元前5500年在天龙θ,公元前4700年在左枢(天龙i),再至公元前2800年在右枢(天龙α),北斗星距离黄极最近,之后渐行渐远;今天(公元2100年)北极在小熊座α。岁差导致退行星空的周边星有出入时点的变化。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北半球中纬度。北斗星紧邻天北极圈,在岁差周期中,北斗星斗柄指向,受观察纬度影响,而有位置的卑高变化。考虑夏县-二里头的夏初、夏前遗址,取北35度纬、东112度经。北纬35度,北斗星的可视范围,就是北斗指季的授时年限。
图1-2北极岁差周期
初昏18时,北斗七星,冬春在北极圈南侧,轻松可见;夏秋在北侧,秋季更是横卧,受观测纬度影响而有出没的年代限制。北35度纬,仲夏,公元前7300年以后北斗七星全现,公元前9100年以后杓柄出;仲秋,公元前6000年以后北斗七星全出,公元前8200年以后杓柄出,公元前7300年出5星(仅勺底2星未出),gōng元前7000年出6星。岁差1070余年15h,至公元前6000年则近19时,再至当今已近20时半。所以,北斗星斗柄指季年代始于公元前8000-前7000年,上限是公元前8200年。
图1-3北35度纬北斗星初现星空(公元前9100年夏18时)
图1-4北35度纬北斗星初现星空(公元前8200年秋18时)
图1-5北35度纬北斗七星星空(公元前6000年春19时)
图1-6北35度纬北斗七星星空(公元2020年春20时半)
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指季,“指针”指向东南西北的准确方位,需要兼顾。古代可以凭藉经验具体掌握。
图1-7北斗星指季(公元前9000年18时)
图1-8北斗星指季(公元前7000年18时)
图1-9北斗星指季(公元前6000年18时)
图1-10北斗星指季(公元前4000年18时)
图1-11北斗星指季(公元前2000年18时)
图1-12北斗星指季(/公元2020年22时)
(2)大火星时代。公元前8000~前4500年。
古埃及时代观星授时用过“天狼星”(大犬α)。天狼星的周期近似阳历年(1460年提出索提克周期),7月中下旬之交升起,尼罗河开始泛滥。天狼星是第一亮星,纬度较低,北纬所见有限,且无关四分至。古埃及的纬度相当于长江中游流域,经度相差6个时区。古代中国选择了大火星。大火星(天蝎α),第15亮星,因其方位点和辨识度,而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季节定位星。大火,后称“心宿”,成为28宿之一;再称“商星”,当与商cháo有关。
星空与“火”有关者四:大火星,后称心宿。火星,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之一。大火,十二次之一,对应苍龙的氐房心三宿。鹑火,十二次之一,对应朱雀的柳星张三宿。
图-2-1天狼星
图-2-2大火星
星空,每天旋移一周天,6小时旋移90度,1小时旋移15度;每回归年旋移一周天,3个月90度,半月旋移15度,即1h。同一星空,半个月差一小时,6h需要3个月,月份和时点的前后关系是相反的。岁差,25800(或25680)年一周天,1070余年15度,即1h。于是,观察星空,时点就成为关键。
大火星是亮星,初昏18时已经显目。3月半至春分日(星空约6度),大火三星(天蝎σατ)东出(三星距20余分钟),17时在公元前9700~前8900年,18时在公元前7800~前7200年,19时在公元前6100~前5500年,20时在公元前4500~前3900年,21时在公元前3000~前2300年。当今,大火东出,已过子夜。
图2-3春分大火星东出星空(公元前9000年17时)
图2-4春分大火星东出星空(公元前7300年18时)
图2-5春分大火星东出星空(公元前5600年19时)
图2-6春分大火星东出星空(公元2020年子夜)
星空,半年半周天。同一星的夜空滞流时间长于12h,春夏秋初昏同一时点,就分别成为昏出星、昏中星、昏伏星。大火星能如此,有两个前提:其一,东出时间在初昏。初昏17-19时,对于大火星,大约是公元前9700~前5500年;延迟至19时半,则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其二,滞流时间大于12h。立足岁差周期,还需考虑北极变化。公元前11000年,北极在武仙ι。公元9600±300年,大火星距离北极最近,夜空滞流时间最长,大于12h。此后,大火星渐行渐远,至公元前4100年,北极出左枢(天龙i),zhì流时间为12h。再后,北极向右枢渐行,大火星滞流时间越来越小于12h,春出推迟,秋伏提前。公元2000年前后,北极在小熊α,大火星夜空滞流时间不到9h。
大火星春季昏出、夏季昏中、秋季昏伏,公元前12600年在16时,肉眼不可见;17时在公元前9700年,肉眼难见。最佳时段应是18时至19时半,即公元前7800年至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4100年,是春出秋伏同时辰的极限时间,时点偏晚,星位过低,不适合定位观察。
图2-7/8大火星春出秋伏(公元前12000年16时)
图2-9/10大火星春出秋伏星空(公元前4700年19时半)
以初昏论,大火星授时的形成年代不晚于公元前8000年前后。《夏小正》亦可佐证,其“五月大火中”时间久远。农历五月相当于6月,18时东出在公元前9300年左右,19时东出在公元前7100年左右。
图2-11夏小正火居中星空(公元前9300年18时)
图2-12夏小正火居中星空(公元前7100年19时)
从观星授时来看,大火星初昏可授三季:春观出,“昏出星”是春季;夏观中,昏中星是夏季;秋观落,昏伏星是秋季。春耕、夏作、秋收,环环相扣。这就是大火星时代。
图2-13/14/15大火星春出夏中秋伏(公元前7500年初昏)
图2-16/17/18大火星春出夏中秋伏同时辰(公元前4100年19:45)
(3)长沙星时代。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星空,初昏与子夜是90度关系;春分或秋分初昏是冬至或夏至子yè的重现。古代观星授时故有了基本原则:初昏时观星,子午线测星。
“昏出星”是黄昏升出之星,“昏中星”是黄昏时经过子午线之星,昏伏星是黄昏将落之星。正东、正西为晨昏线,弧度与纬度相应;北极垂直过晨昏线至南端,即子午线。初昏观星便于掌握时点,子午线测星则能提高jīng度。子午线每时每刻都有,测星授时最精准是冬至、夏至夜晚。观测地点不同,子午线就有时差,统一时间需要规定本初子午线。中国古代观星授时,有过本初子午线吗?有,这就是“长沙星”。
满天星星(苏州石刻天文图1400多颗),星名、地名、分野(星地对应)完全吻合的只有“长沙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分野说法。长沙星,星位适合,星区也适合。轸星(乌鸦座),四颗次亮星(β,γ,ε,δ)组成不等腰梯形,两颗次亮星居对角(η,α),其中两颗次暗星,一颗在紧靠竖边,一颗紧靠底边。底边这颗即zhǎng沙星(乌鸦ζ,双星),经12.35h左右。
图3-1轸宿(乌鸦座)长沙星
图3-2星分yì轸
图3-3分野
《路史》曰:燧人氏“察辰心而火出”。——观察辰旦方位的心宿,同时观察鹑火出行。这一星象,是什么年代?为什么要这般表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2009年《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对司南盘“虚星为经、房昴为纬”及“春分在昴”年代进行研究,认为两者重合的年代是公元前2494~2176年,倾向于公元前2176年。星空软件复验,年代或更早,故取公元前2335±159年说。
虚星为经、房昴为纬星空是氐星(天秤)东出。氐星非亮星,初昏难辨;西边亮星多,领头为昴星,初昏能辨。氐昴同天为起点,至大火星东出,公元前2176年需1.3h,公元前3570年需1.32h;岁差折合约1400nián,即公元前3735±159年。氐星跨度较宽,两星至四星出需0.5h,岁差535年。这里取四星全出。
冬至(夏至)0时星空,春分(秋分)18时重现。春分初昏观,昴星西伏18时在公元前5300年,18时半在公元前4500年。冬至始于子夜,轸星居中,5时在公元6150年,6时在公元7000年。
图3-4/5氐出昴伏星空(公元前5300年春分/冬至)
冬至、夏至,圭表测日影可以准确到当天。晷拓为圭,则可测春分、秋分。至日测影,各地有时差。统一时间,需要本初子午线。“察辰心而火出”,阐述观测过程,为了什么?
心星,即大火星。鹑火,是黄道十二分之一。黄道星空以四方论,为四正。《夏小正》出现了三个:大火、玄枵、昴(“大梁”居中星),再就是“鹑火”。鹑火加鹑首、鹑尾,合称鹑鸟。鹑鸟,后称朱雀,鹑火对应柳星张三宿。星空进程:昴星西伏→鹑火出中→心星东出→轸星居中。星宿有颗亮星(长蛇α),之后无亮星,至轸星为四颗次亮星,四围内外很干净,其间有“长沙星”,适宜测度。公元2700年,心出、轸中同时点。
图3-6/7/8察辰心而火出星空(公元前2176年春分)
图3-9察辰心而火出星空(公元2700年心出轸中同时点)
从氐星初现,至轸星欲进中,呈现星空文化奇观:轩辕御鹑,鹑鸟高飞,苍龙跃渊。这一星空yóu于北极岁差、纬度旋移,而有变化。公元前8000年初昏19时出现,公元前7500至公元前2500年kuà度最宽。
图3-10/11察辰心而火出星空(轩辕御鹑、鹑鸟高飞、苍龙跃渊-公元前2176年春分冬至)
图3-12察辰心而火出星空(公元前7500年)
图3-13察辰心而火出星空(公元前2500年)
图3-14察辰心而火出星空(公元2021年)
“察辰心而火出”,以轸为界,前鹑鸟后苍龙,轩辕为率。长沙,轸之中。轸,车也。轸,枕也。长沙星,承载着壮丽的中华古文化。
(4)四仲星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前2176年。
长沙星时代,上承大火星时代,下启四仲星时代。
四季流转、时间无间。全年连续观星授时,仅有大火星是不够的。古人的选择,或可从星的称名找到线索。漫màn长夜,星空古人关注最多,关注而有关系和特征,而有称名,进而有遐想,这是自然而然的思路。例如“左枢”“右枢”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在北极附近,是那个时代的北极星。又如“河鼓”“天津”与银河有关,“牛郎(河鼓)”“织女”与银河相隔而成遐想有关。那么,黄道定位星28宿,哪些或先有别名?《夏小正》除了“大火”,还有“参”“昴”。参昴(猎户座、金牛座)同天区,这里全天亮星最集中、最醒目。它始于五车,毕星、经参星,至北河、南河、天狼。在黄道途中,领头的亮星是昴星,继而是更亮的毕星。公元前9000年前后,毕星(第14亮星)与大火星(第15亮星)二分周天。于是,毕星落,大火出,是仲春;大火落,毕星出,是仲秋。公元前8000年以后,由于北极移变,只能火毕同天(东火西毕)。火毕二分星空并同现星空,受时间、纬度限制。两星二分周天并非绝对,毕火跨度宽,同天更难。
图4-1毕火同天(公元前9500年0度纬)
图4-2火毕同天(公元前8800年0度纬)
图4-3火毕同天(公元前2000年0度纬)
由于岁差和北极的变化,晨昏线由火(天蝎α)毕(金牛α)走向房(天蝎β,δ,π,ρ)昴(金牛η)。这就是“房昴为纬”的由来,相对应便是子午线——“虚星为经”。
北35度纬(山西河南间),公元前6200年18时毕星伏,18时半大火星出;公元前4000年至前3300年相差值最小,仅20分钟。但是,公元前3300年已是20时前后,过初昏1小时。公元前5400年18时昴星伏,半小时房星出;18时半是公元前4600年前后;19时是公元前2900年qián后。kě见,“察辰心而火出”时代,上限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房昴为晨昏线,上限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18时半以后星空较暗,次暗星可见。因此,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具备28宿发端的星空条件。
《夏小正》是最早系统记载星象物候的古籍,其中可见“十二次”及四仲星的痕迹。黄赤道带周天星空,自西向东(逆旋)划分为十二部分: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其中四中位:玄枵,对应女虚危三宿;大梁,对应胃昴毕三宿;鹑火,对应柳星张三宿;大火,对应氐房心三宿。《夏小正》有“大火”“玄枵”“昴”(大梁之中星),外加“鹑火”,四中星全了。《夏小正》屡用参星,其正月(公历2月)“初昏参中”,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三月(公历4月)“参则伏”,不晚于公元前4000年。可以zuǒ证,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应shì28宿发祥年代。
图4-4十二次与28宿12支对应关系
四仲星,是黄道二十八宿体系完quán成熟的标识。28宿分为四方星象,黄昏后,春见南方朱雀,夏见东方苍龙,秋见北方玄武,冬见西方白虎。
图4-5/6/7/8四方星象(公元前2176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2009年《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对“虚星为经、房昴为纬”及“春分在昴”年代,倾向于公元前2176年。房昴、星虚四仲星,仅北向位虚星稍偏,接近危星。
图4-9/10四仲星-房昴为纬(公元前2176年春秋)
图4-11/12四仲星-星虚为经(公元前2176年冬夏)
子午线是准què测星授时的产物,本初子午线是各地统一时间的需要。国际本初子午线1884年才确定,是近代英国强大的产物,yǔ星空背景毫无关系。长沙星,则是古代中国以星空背景为依据的本初子午线。“虚星为经、房昴为纬”的四仲星,则是脱离地面观察影响的天空经纬线。
图4-13房昴虚星四仲星(90度纬)
(5)司南盘时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周日晨昼昏夜、周年春夏秋冬的由来。西方经历了古希腊十二宫说(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托勒密地心说(公元2世纪)、哥白尼日心说(公元15世纪),由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牛顿完善,奠定了近dài天文观。
中国古代的观星授时,28宿体系完全成熟,不晚于公元前2335±159年。其物化成果则是司南盘。司南盘,至今所见古物,传是四川出土的司南古盘,具体何年代未能考。广泛流传的司南盘,是定盘三圈刻度、动盘为勺的外方内圆形制。司南盘是观星授时的司南,绝非物理磁石的指南针!可惜一直被误解。(已有专文论证,这里不赘述。)
图5-1司南盘邮票
图5-2四川司南古盘
细考司南盘,它无可非议地zhèng明了,中国先哲早已知晓地旋动天视动。只可能认为这是自然而然,没有深究。中华文化,对自然而然,习惯于怎么适应,而不深究。古代观星授时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怎么从司南盘看出地旋天视动?sī南盘对天地关系的特定安排。因为这种安排,只能作出这个唯一解释。司南盘分定盘、动盘。定盘,三层刻度:外圈星空28宿,中圈时点12地支,内圈方位10天干(这一圈间套了八卦)。它们的关系,一一对应,固定不变。动盘,只有象征北斗星的斗勺,自由活动,相对定盘作圆周运动,表示日常所见的“斗转星移”。
图5-3司南盘
首先,司南盘旋向关系与现代通行表达是相反的。简单说,今天所有星图是星空仰视,司南盘28星宿是星空投影。天地的自动与视动,shì相反相成的关系: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才有太阳、星空的东升西落。星空画成仰视图,是人本位的仰视视角,以旋向论为顺旋,即右旋;司南盘所浓缩的星空传统表达,是天本位(即站在天外)的俯视视角,以旋向论为逆旋,即左旋。显然易见,“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符合天地客观实际,是人既在天内又在天外的视角。
其次,司南盘凭藉定盘,把“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凝固下来。反映天道的28宿,是逆旋周始序;反映天道造就地道时点的12地支,以及反映地上感知天空方位的10天干(戊己居中被省略),是顺旋周始序。三圈一一对应关系,放在定盘上。定,意味着固定不变。28宿方位,与天干所表达的天方位、地支所表达的地时点,是对应不变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人们观察星空,却是春朱雀(又称鹑鸟),夏苍龙,秋玄武,冬白虎。
图5-4司南盘的天方位图示
图5-5司南盘的地时点图示
再次,司南盘凭藉动盘,把北斗星规定为视动标识。地自旋与天视动是相反的。这种关系,在司南盘,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动盘中象征北斗星de斗勺。恒星星空的周日一周天、周年一周天,是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斗转星移”是完全同步的,不会因为人怎么看而改变。司南盘,把北斗星“割裂”出来,在于用它为指针——星空视动的指针:北斗七星“倒悬斗柄”,是人的视角,是周日一周天、周年一周天的视动。
斗柄东,天下春;斗柄南,天下夏;斗柄西,天下秋;斗柄北,天下冬(《鹖冠子》),妇孺皆知,但这是黄昏时段观天;夜半观天,斗柄已旋90度,至清晨已旋180度,这同样shì妇孺皆知。
司南盘,不是指南针,而是以星空背景为刻度盘的年历月钟!并可以正反推移以算来推往的观星授时器物。
(6)蜕变迷信时代。两汉。
中国的连续纪年,始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至春秋,历法已经广为人知,每年初始的“告朔”也就走向废黜。《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与学生子贡关于告朔“饩羊”有一段争论,可以见证告朔的荒废。告朔,朔望月29.53059日,阴阳合历有岁差,需要置闰。
观星授时28宿体系,从科学走向迷信,迄今可见的最早出土实物,是西汉初阜阳28宿栻盘和太乙九宫占盘,以及王莽朝武威28宿栻盘。太乙,指北辰。九宫,东南西北中。太乙下九宫,是“斗转星移”的世俗化演绎,即四季流转的天宫模式,中医“九宫八风”(《黄帝内经•灵枢》)、汉代“明堂”(《大戴礼记•明堂》),就是这种理念的孑遗。
图6-1/2阜阳28宿栻盘/太乙九宫占盘
图6-3/4武威28宿栻盘/汉帛28宿栻盘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不仅出土了28宿栻盘和太乙九宫占盘,还出土了一套天文观测器物——双杆圭表、北斗28宿365孔星盘、赤道面zhī架,三件可以组合,组合起来就是一架可以天文定位的“望远镜”。(有专文,这里不赘述。)
图6-5阜yáng古望远镜实物(双杆圭表、北斗28宿365孔星盘、赤道面支架)
阜阳三件与天文相关的实物,非常充分地见证了古代天文从科学走向迷信的岁月。“望远镜”是完完全全的科学仪器,28宿栻盘是企图星占的过渡,太乙九宫占盘则是彻头彻尾的占算。武威28宿栻盘,几近于阜阳28宿栻盘。
图6-6/7/8二十八宿栻盘临摹(阜阳盘武威盘汉帛盘)
细细考研汉代三个28宿栻盘,“房昴为纬、虚星为经”的星空经纬并由此构成的天地关系,被高度认同;对后天八卦则完全不理解,武威盘就未用八卦;武威盘、汉帛盘还将12月改用道教色彩的“十二元辰(十二月将)”;汉帛盘在28宿之间增加隅位,明显悖离了天道。
传统司南盘,作为天文意义的司南,并不需要配置八卦。谁配置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为什么要配置,则可揣度。司南盘中插入天干圈的八卦,是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是天地万物定位秩序,后天八卦是万物万象循回秩序,故后人区分为“先天”“后天”。(后天八卦的万象流转意义,1995年湖南文艺社出版的《易图新辩》曾有详解,这里不赘述。)始作俑者,大抵是想说明,天地间(东南西北中)还有万物万象的循回:坤是阴,是母,乾是阳,是父,阴阳交媾曰泽(兑),怀孕而有水(坎),孕隆而如山(艮),孕shēng而如雷(震),出生成长如风(巽),成就而如火(lí),所谓“风风火火”,人死归阴,周而复始。
图6-9后天八卦及主要物象
但是,后人未必了解,也就后患无穷。因不知底究,而用后天八卦四隅位坤乾艮巽的主要物象为解,推演出“天地人鬼”四门,从而彻底为迷信所用。
纵观东西方观星授时史,一旦历法计时成为常识,观星授时的天文成果就被世俗玩成星占术。西方12宫如此,中华28宿亦如此。即便正史,也难免俗。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所录《天官书》,有诸多星占痕迹;东汉班固班昭兄妹著《汉书》,篡改甚至伪造星象。史书如此,奈何民间?东汉大兴谶纬,一直延续到宋代,中国神秘文化,脱胎于观星授时、周易八卦、阴阳五行,最后走上五花八门而登峰造极的术数。
黑格尔说:“个别自然事物,特别是河海山岳星辰之类基元事物,不是以它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特定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功能就获得一种绝对普遍cún在的形式。”(黑格尔《美学》第二卷p23,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阴阳、五行、八卦,即此。这如同西方黄道12宫被用于星占,但并不等于12宫本身没有科学性。
图6-10十二宫二十八宿对应图示
作者介绍:
wù无误,教授,多有著述,获奖亦多,撰写或参撰专著《易图新辩》《周易通辩》《老子通辩》《庄子通辩》《论语讲案》《尚和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念》。
[1]参王书宗说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25669-882698.html?mobile=1
【shuō明】本文星空背景采用Stellarium星空软件。
以上就是关于jasper星盘,个人星盘分析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j家星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zqkj/1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