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阴阳五行说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阴阳五行说
2、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说
20世纪20年代,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学术争论,zhè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玄在何处?玄在阴阳w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玄学。
辩论de双方,均为guān心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流学者。争论的是文化,心yōu的是天下。“中华民族有病!”这是双方的共同认识。“拯救中华民族!”是双方的共同目的。“如何拯救?”双方则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西化派主张抛弃中华文化,进行“全盘西化”;本土派则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信守中华文化。
“科玄之争”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文化本土派,也视阴阳五行为玄学。肯定中华文化,否定阴阳五行,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征。
......
否定五行,否定阴阳的学者、大师们,忘记了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历史事实:先秦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老子以阴阳论物理,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政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庄子以阴阳五行论自然哲理,《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论宇宙演化之理,论养生医病之理……
但是,在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这里,也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缺陷,这就是:他们并没有清晰地介绍阴阳五行的出处与来源。
阴阳五行,真是不可重复,不可实证的玄学吗?真是毫无价值的迷信吗?阴阳五行,可以分割而论吗?suǒ有这些,在中华大地上,过去是问题,至今仍然是问题。
回顾先秦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看法:只要找出阴阳五行的准确出处,千年的疑难一定会得出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究竟源于何处呢?经过10多年的追溯,笔者追溯出的答案是:阴阳五行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具体的源头在太阳历。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请看以下证据:
1.苗
族太阳历论阴阳
苗族文化中的阴阳,源于天文历法,具体源于太阳。善于种植稻谷的苗族同胞,保存、运用了一种十二月太阳历,今天称之为“苗族古历”。苗族古历中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冬至与夏至。冬至与夏至,在苗族文化中还有两个雅称,叫做“阳旦”与“阴旦”。冬至称阳旦,夏至称阴旦。旦,有初生之义。阳旦,阳气初生;阴旦,阴气初生。阳旦,是阳气初生的第一天。阴旦,是阴气初生的第一天。阳旦阴旦,与太阳相关,与太阳、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相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为冬至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为夏至阴旦。
为何以冬至夏至论阴阳?因为冬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暖变热,夏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凉变寒。寒阴而暑阳,阴阳抽象于太阳回归年中的一寒一暑。
冬至夏至,阴旦阳旦,年年重复,千古不易,万古不变。重复的根源,在于太阳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无限循环。与太阳相关的阴阳,是可以重复的。“阴阳不可重复”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立竿测影下的冬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长。立竿测影下的夏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短。阴旦阳旦,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的。“阴阳不可定量”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苗族太阳历中的阴阳,由太阳所决定。由太阳决定的阴阳,可以zhòng复,可以定量,没有丝毫的玄虚。“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苗族古历中的这八个字,足可以让所有以阴阳为玄学的文化批判,化为荒唐。
苗族文化保存了多种史前历法,这里有阴阳有五xíng,有天干有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出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表达的是时间中的节令,空间中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表中里的“立体方位”,以及四面八方的“平面方位”。
2.蚩
尤五行历论五行
《管子·五行》篇记载了一种黄帝时代的“五行历”。五行即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一行统领72天。其顺序依次是:木行72天,火行72天,土行72天,金行72天,水行72天。72天×5=360天,五行共360天。治理天下的君王,按照五行顺序发布政令。政令有两大基本内容:在每一行的72天里,“应该干什么” 与“不应该干什么”。例如在木行的72天里“禁民斩木”,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草木生发的时间段。又如在水行的72天里“令民出猎”,因为在这一时间段禽兽最肥,而且还不是繁殖季节。
五行历,就是把人的生活生产之序与太yáng之序连接在了一起。五行历,就是将太阳法则引入了人则———生活之序与生产之序。
黄帝时代的五行历,是蚩yóu制定的。这一历史事实,《管子·五行》篇的记载是:“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中的蚩尤与黄帝是合作关系,这一点异于《史记·五帝纪》。
72天这一数据,在《黄帝内经》《\ue321冠子》《淮南子》中均有出现,由此可见五行历影响的广泛。五行历中的五行,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里的五行,与玄学无关,与迷信无关。
3.华夏
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
《周髀算经》记载了太阳历、太阴历以及太阳历、太阴历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这三种历。本文这里,关注的重点是十二月太阳历。与苗族古历一样,十二月太阳历是以冬至夏至论阴阳的,冬至论阳,夏至论阴。十二月太阳历的冬至夏至,一对应于后天八卦中的坎离两卦,二对应于十二支中的子午两支,三对应于气候中的寒暑。请看原文:
“故冬至从坎阳在子……,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故曰暑。”(《周髀算经·天文历法》)
《周髀算经》以太阳历论寒暑,以寒暑论阴阳。寒暑即阴阳,阴阳即寒暑,寒阴而暑阳。
将阴阳对应12支中的子午两支,是《周髀算经》的一大贡献。子午两支在空间的连线是子午线,子午两支在时间的两点是阴阳转换点。dōng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阴阳转换点。中午子夜,是一天中的阴阳转换点。冬至夏至、中午子夜,均可以用子午两支来表达。子午两支界定出阴阳转换点,一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永恒性;二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规律性;三具有就在你我身边的长青性。
在众多经典中,唯有《周髀算经》记载了冬至xià至的日影长度:冬至,日影长1丈3尺5寸;夏至,日影长1尺6寸。冬至夏至的定量,实际上也是阴阳起点的定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而不论五行。
4.彝族
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
笔者在追溯中发现,能够完美完整解释阴阳五行的,中华大地上只有彝族文化。彝族同胞保留了一种汉族已经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这种十月太阳历中出现了阴阳五行,出现了天干地支,出现了文学名著中广泛出现的“72”与“36”,在十月太阳历这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一系列“有其然,无所以然”的问题,均可以找到答案。本文讨论的问题在阴阳五行,其他暂不讨论。
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前后两截,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两截之分以冬至夏至为界:冬至到夏至,为前一截;夏至到冬至,为后一截。如果说苗族古历的阴旦阳旦,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上的两个点,那么,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两截,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两条线。点,既是空间点,也是时间点。线,既是空间线,也是时间线。十月tài阳历中的阴阳,既可以在空间中验证,也可以在时间中验证。
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太阳回归年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与春夏秋冬命名四时一样,彝族先贤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五行。五行一行一季72天,五行360天。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是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去尾数,然后一分为五的结果:
(365-5)÷5=72(天)
(366-6)÷5=72(天)
中华先贤立竿测影,将太阳之动量化在了这样四个数字里:365;366;1461;365.25。竿下测量,太阳之动四年之中有三年的回归周期(从日影最长点huí归到日影最长点) 为365天,有一年为366天,四年总的回归周期为1461天,四年平均数为1461÷4=365.25天。这四个数字,是中华先贤对太阳之动量化的共同认识。因为,这四个数字是在苗族太阳历、华夏太阳历、彝族太阳历中共同出现的。
360÷5=72(天),尾数的5—6天如何安排?彝族先贤安排用于过大小两个年节。365天的回归年为平年,平年过大年,节日用3天,小年用2天。366天的回归年为闰年,闰年的大年节、小年节均用3天。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年节所用的时间,不计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
五行有一定的顺序:以木为始,以水为终。一行接一行,循环不休。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行生一行,接连不断,循环不休,如环wú端。五行在平面的状如圆环,运动状态是周而复始、原始反终。
“有五行”与“为什么有五行”,或者说“有五行”与“五行从何处来”,这两个问题,彝族十月太阳历解释得清晰而准确。据彝族典籍《土鲁窦吉》(宇宙生化)介绍,十月太阳历是用“鲁素”表达的。鲁素音近洛书,汉语译为龙书,图形完全相同于汉族的洛书。龙书的其然与所以然,彝族文化用天文历法做出了解答。
阴阳五行,在十月太阳历中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而论。
从先后顺序上看,十月太阳历在先,十二月太阳历在后。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论六气六律,后者进步但仍然保留了五行结构。《黄帝内经》在夏季之末yòu分出了一个长夏,在四时之末又化出了最后18天,就是在十二月太阳历中对五行结构的保留。
空间的东西南北中五方,人体中的五脏,音律中的五音,色味中的五色五味,五谷的区别,乃至孙悟空的72变、梁山好汉的72天罡,其根源全部与五行相关。流不会告别源,枝叶不会告别根本;一源而百流,一树开百花;这两点,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永不褪色、永葆青春、永放光芒的奥秘。
定 价:118.00
zuò者:刘明武 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先哲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总结、思辨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想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
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古人“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又结合人事,逐渐地,创造出阴阳五行的一套学说,可分为“阴阳”与“五行”,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正所谓“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作为事物的两面,既矛盾又互为依存;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形态,它强调整体概念,五行包含相生相克的各种关系。
五种基本物质运动的形态,加上阴阳的元素,立即就演化出许许多多复杂的模式。形成了古rén看待事物的一个模式,或者说思维方法。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甚zhì无端斥之为“迷信”。然而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无数国人,为研究阴阳五行的精髓不惜付出毕生精力,力求弄明白里面的一些思维原理和推论。许多智力高超学识渊博的著名人士也都在阴阳五行这些学说里面吸取养分,民间一些故弄玄虚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些学说“准确预测一些事情”。
与其将阴阳五行归入“封建迷信”,不如用其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和社会生活。就是现代科技的一些发展,也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启示。比如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起初长期冥思苦想,想不出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直到后来看到我国传统的八卦图形,里面的用“阴爻”与“阳爻”来画出一些图形(卦),推导出卦象,表达一些意思。由此,冯.诺依曼发明了二进制,计算机就采用二进制来处理各个数据。
所以,不管怎么样,阴阳五行的理论早已经深入人心,植根于国人的记忆中,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总可以看到这些思辨方式。所以,她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阴阳五行非但不是简单de迷信,还是思维哲学的大成。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天可以理解为大气层。天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有气的运动,上升之气为木,下降之气为金,膨胀发散为火,收缩凝聚为水,中间为土。
以上就是关于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阴阳五行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https://sm.nayona.cn/zmt/1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