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月亮圆圆像什么填空,月亮圆得什么填空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月亮圆得什么填空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月亮圆得什么填空
月亮圆得什么填空
星期天下午,散步时间,桥上行人往来,我倚着桥栏看流水。
一个青年背着蓝色双肩包,从桥头绕到河边,蹲下来掬水洗脸,黑色棒球帽也不摘掉。
他洗了好一会儿。等我注意到他离开时,他已在桥上,距我两三步之外,也看流水。
我等他打招呼,或不打招呼。天色忧悒,欲雪的样子。
他从后面绕过我,在另一侧停步。目光相接,打了个招呼。
“你在冥想?”他问。消瘦、苍白,声音低沉。
“算是吧。你,这个季节徒步?”我有点好奇。
“嗯,跟着河走。你看,河水只朝一个方向流,不会回头。”
“河水在流,又不在流,不需要回头。”
“我失去了一切,一无所有。”他说。
户外服整洁,运动鞋也干净,不像街头流浪汉。
“一无所有,自由自在,你该欢喜。”
他叹了口气:“你无法回到过去,把失去的人找回来。”
“那些人迟早都会失去,找回来干什么?”
他看着我,欲言又止。
“你不是无法回到过去,是无法走出过去,你得回到现在,明白吗?”作为旁观者和过来人,wǒ看得更清。
他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脱帽向我道谢,沿河走了。
他在寻他的路,我也在寻我的路。目送他的背影,我暗暗有些羡慕,羡慕他在冬天一无所有dì行走。
01
河桥送别
/ /
《浣溪沙》
(五代)薛昭蕴
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沉沉。
/ /
桥是个诗意的存在。不管什么桥,人走到上面,就会对空间、对时间本能地生起特别的感受。卞之琳的《断章》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上”是诗人有意选取的意象,别处当然也能看风景,但没有桥上生动。在桥上看风景的人,本身也成了风景。试将诗句改成“你站在路边看风景”,或是站在山上、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可以从别的地方看你,然而情境就大为不同。桥连接的不仅是空间,更有流水的时间,因此你站在桥上,就是站在空间和时间交错的地方。
五代词人薛昭蕴的《浣溪沙》,写的就是桥上的送别。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不同,离人的感受也很不同。渡口、酒sì、道旁、山中、桥上,春秋冬夏,清晓黄昏,这些不只是环境,更是送别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来看这首词。“握手河桥柳似金”,前四字你可以想象:二人在河桥上,执手送别。“柳似金”,画面添上金黄的杨柳,这是春天。是春天,但是且慢,此三zì的用意可不是为了“交代时间”,河桥也不是仅仅为了“交代地点”,务必要清除“交代了送别的shí间和dì点”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读法。
那这句写什么?从中固然可知地点时间,但诗句着意的是生命现场的感受。情人在桥上离别,依依不舍,杨柳金黄,春水涨绿,想想那样的时刻,“柳似金”在离人眼中是怎样的伤心,怎样的叫人珍惜不尽。
在诗歌中,心与物的关系,可以是一如的,也可以是矛盾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物交融的无我之境,可遇而不可求。平常我们体验到的多是心与物的不调和,即矛盾,写进诗里就成了张力。握手河桥柳似金,送别的人很伤心,可杨柳那么灿烂葱郁。类似的诗句,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也是送别现场,离人尚未发声,但其视角所见已传递出他的心情,风将柳花香吹进店里,吴姬压酒劝客尝,花香和热闹反照出的,不正是他的不舍和伤心吗?
再看“蜂须轻惹百花心”,这也不是闲写风物,还是那句话:你注意到什么,你就是什么。从柳似金到蜂须和花心,进一步触及离人心里更幽微的深处,春天本应是采蜜的季节啊。
离别时最难说话,很多话说不出来,说出来的言不及义。柳永的《雨霖铃》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竟”字其实都嫌多余,无语凝噎是送别的常态,没什么好意外的。
若能弹琴最好,以传心曲。“蕙风兰思寄清琴”,寄意于琴,美人的风情和思念是从琴声中听出来的。“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菩萨蛮》)诗人韦庄可谓善听。
离别之后,自是楚烟湘月两沉沉。即便今天,也是如此。词中的“握手”,让我想起送母亲去机场,坐在出租车的后排,一路上也是握着手,没有说什么话,为了忍住眼泪,都故意望着窗外。后来在机场,我目送她过了安检区的划线,在排队的人群中渐远,她看上去那么普通,那么微不足道,好像被广漠的世界抹掉了。
明 文征明《溪桥策杖图》
02
忆昔午桥桥上饮
/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
洛阳城东南的伊水之上,古有石桥,名曰午桥。唐代名相裴度曾于桥北造私家园林,自此午桥便是贤士名流宴饮欢聚之地,北宋时期依然为后来者所追慕效仿。
“忆昔午桥桥上饮”,陈与义追忆的,jí是当年在午桥上宴饮的时光。“忆昔”,语气渺远,往事如烟,留在记忆里的一束光,开始从岁月深处打捞欢乐的碎片。
“坐中多是豪英”,所谓豪英,不宜按字面简单释为“英雄豪杰”,应当是经过诗人怀旧作用后呈现出来的情形。二十多年前,毕竟那时年轻,又值天下太平,孰料风云突变,金兵南下,北宋灭亡,cóng此流离失所,盛筵旧游风流云散。
追忆的目光给欢乐往昔蒙上一层怅惘,就好像一个落魄的人穿越时空,看到从前的自己无忧无虑,全然不知厄运即将降临。“长沟流月去无声”,这是当年的岁月静好,而在无声之中,山河已经移动。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两句真美,词中金句,名家评曰“奇丽”。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月夜石桥,纵饮歌笑,真不知今夕何夕,今是何世。
一阵冷风,诗人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孤身一人,枯立在僧院的小阁上。回忆宛在目前,月亮也一如当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国事沧桑,人生巨变,二十余年俯仰梦幻,此身虽在,不能不使他惊骇。何为“此身”?《道德jīng》第十三章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末二句无限寂寥,吾不谓之旷达。“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这话由后世人说出来,自然倍觉旷达,但出自当事人口中,却有说不出的悲凉。
陈与义擅长作诗,晚年才有意于填词,在慢词盛行、字句雕饰的南宋,他是很另类的一个,不作慢词,与苏轼相似,以诗法入词。这首词读起来就有唐诗的感觉,疏快自然,质朴真情,内容虽厚重,唱叹却跌宕空灵,一不小心成了传世名作。
清 董邦达《断桥残雪图》
03
在桥上睡了一觉
/ /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
词前有一段序,比词更美,其文如下: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zhì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苏轼当时在黄州,虽遭贬谪,生活的快乐仍处处可得。wǒ们且在复述中,体验一下序中的经历:某个春夜,苏轼骑马行于蕲水,在酒家饮醉之后,乘月来到一溪桥上,人困马乏,解鞍欲稍卧片刻,不觉睡去。一觉醒来,天已破晓,但见乱山攒拥,流水锵然,恍然疑非尘世。当下挥笔,在桥柱上题了此词。
个人认为这首词写得不zěn么精彩,没有写出序中的奇境,倒有些刻意为文的感觉,不如序语浑然天成。令我辈艳羡的,应该还是苏轼的经历,春夜醉宿溪桥,疏野,浪漫!
也曾在某森林公园溪涧边的大石上打了个盹儿,醒来的瞬间,暮色cāng茫,流水锵锵,一时记不起身在何处,记起时,也想起了苏轼的这段序。古人诚不我欺,可惜我未能书此语于石上。
颇具古风的现代诗人周梦蝶生前,常常于傍晚去桥边,与桥墩促膝密谈,并写诗称之为“约会”。他有一首《川端桥夜坐》,诗中如是沉思:
“什么是我?
什么是差别,我与这桥下的浮沫?
‘某年月日某某,曾披戴一天风露
于此悄然独坐’
哦,谁能作证?除却这无言的桥水?”
这几句发问,留给我们慢慢去参。
作者 | 三书
编辑 | 张进 李阳
校对 | 卢茜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圆圆像什么填空,月亮圆得什么填空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月亮圆得什么填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ayona.cn/xz/16683.html